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港珠澳大桥:伶仃洋上飞“彩虹” 桥梁人圆“中国梦”

条评论立即评论

港珠澳大桥:伶仃洋上飞“彩虹” 桥梁人圆“中国梦”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集桥、岛、隧于一体,长达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恰如长虹卧波,又似蛟龙出海,“一桥飞架三地,天堑变通途”,用舒展的钢铁之臂,把香港、珠海、澳门三地历史性地紧密连接在一起,在南海天际勾勒出一道灵动、绚丽的“彩虹”,铺陈出粤港澳大湾区雄伟、壮阔的蓝图。

珠海海关对过关私家车和商务车进行检查。

访谈

港珠澳大桥海关副关长郭艳海:

“智慧通关”助力大湾区建设

一桥飞架三地,“智慧通关”助力,人流物流畅通有序。

日前,拱北海关隶属港珠澳大桥海关副关长郭艳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管好大桥”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确保通关平稳顺畅,助力大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纽带”。

通关便利人流物流畅通

当日下午2时许,口岸入境大厅,众多旅客正有序入境,海关关员认真查验。

记者发现,整个口岸现场设有3个现场报关大厅,启用1个,同时设有4个查验平台、6个旅检现场、113条客货车通道。

郭艳海告诉记者,自大桥开通以来,该关不断改革创新,采用先进设备,实施便利通关措施,提高通关效率,各项业务呈现全面稳步增长态势。大桥开通截至8月,经港珠澳大桥口岸进出口货物19万吨、进出境车辆近60万辆次、进出境旅客超1290万人次。

这里是“智慧口岸”。记者现场看到,大桥珠港旅检通道,率先采用了智慧旅检监管模式,实现“非侵入式选查、CT智能审图、行李自动分拣、快速安全验放”,同时辅以应用人脸识别和非侵入式检查设备,自动排查重点物品,甄别高风险旅客,对行李物品实现智能监管,通关更顺畅。

“真的很方便。”香港居民黄先生告诉记者,大桥开通后,他经常到珠海来洽谈生意,与以前绕道澳门相比,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目前,大湾区有很多政策红利,我正与合作伙伴商谈,年内在珠海开设一家创新创意公司,相信未来会有很好的发展。”

珠江口西岸城市货物量占九成

港珠澳大桥带动粤港澳三地物流更加畅通。郭艳海说,今年经大桥进出口货物已覆盖20个省、市、自治区,珠江口西岸城市货物量约占九成。

他特别提到,目前,全国通关一体化、通关作业无纸化、粤港海关“跨境一锁”计划等便捷通关模式在大桥口岸落地实施,围绕大桥搭建的香港机场转运至粤西等地的跨境快速通关成效已逐步显现。“正常情况下,车辆在卡口的海关验放时间平均在10秒以内、从入场到离场时间一般不超过3分钟;应用机检设备对布控货物实施查验一般只需10多分钟,有效降低进出口企业跨境贸易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粤港海关对进出境货物查验结果互认,一方查验后施以“绿色关锁”,另一方不再重复查验。大桥开通截至8月,海关共验放72批次“绿色关锁”货物。同时,内地海关跨境快速通关模式与香港海关多模式联运转运货物便利计划在港珠澳大桥正式对接,粤港跨境运输货物实现在口岸直通快速放行。

推动大湾区跨境物流便捷流转

“在依托科技持续严密监管的同时,海关将探索研究粤港澳三地申报数据共享共用需求,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跨境申报功能。”郭艳海透露,根据海关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部署和安排,争取早日在大桥等重点口岸开展“两步申报”等改革试点,让大桥通行车辆及货物率先受益。

目前,海关方面正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多方合作,真正实现科技化、智能化监管。他表示,将加强与港澳海关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和执法互助等方面合作,引导企业充分用好便捷通关模式,支持扩大大桥通关货物的种类和数量,推动大湾区跨境物流便捷流转。

“大湾区建设前景可期,未来三地人流物流将更加频密,海关将做好支持配套建设,做好项目扶持。”郭艳海说,将支持地方政府加快推进珠海粤港澳物流园建设和区域性国际贸易分拨中心等重点项目落地,在场所规划、系统搭建、口岸通关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配套物流场所率先开展“航空打板、口岸直通”业务,探索推进大湾区机场群之间的多式联运,助力跨境电商、保税仓储、转口配送等新兴贸易业态发展。


记者手记

胡须与大桥

采访苏权科,这个来自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的西北汉子,最显著的特征是微笑脸上长势渐密的胡须。

他的胡须,与大桥建设紧密相关。自从投身港珠澳大桥这一伟大工程时,为见证这一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初任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的苏权科,遂将在厦门海沧大桥建成后剃掉的胡须,重新蓄了起来,以明建桥之志。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苏权科没有急于把胡须剃完。在他看来,作为大桥管理局的总工,他的使命并没有完成,他还要继续为管好、用好、维护好这个桥而做很多技术创新方面的努力。胡须,自然还是要蓄起来的,以时时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蓄须明志,这种对待工作的狠劲,也被苏权科们用于保护大桥海豚钢塔之下的“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和繁衍之地。

通过推行“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生态(Environment)”相融合的HSE一体化管理理念引领设计、施工规则,大桥建设始终,实现了“不让白海豚搬家”、白海豚“零伤亡”的目标,数量也无减少,从2009年的1400头增加到现在的2000头左右。建设者们的智慧、善意和行动,换来了中华白海豚大桥底下往来竞自由。

“人生一征途耳……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

这是“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回首自己一生建桥历程的感慨,也堪称中国桥梁界用奋斗和创新,打造出港珠澳大桥这样靓丽“国家名片”的生动注脚。

奋斗新时代,我们都是追梦人。

■ 深圳特区报记者 肖意 吴德群 何亚南 实习生 陆嘉妮/文 刘钢 陈敏芝/图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