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港珠澳大桥:伶仃洋上飞“彩虹” 桥梁人圆“中国梦”

条评论立即评论

港珠澳大桥:伶仃洋上飞“彩虹” 桥梁人圆“中国梦”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集桥、岛、隧于一体,长达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恰如长虹卧波,又似蛟龙出海,“一桥飞架三地,天堑变通途”,用舒展的钢铁之臂,把香港、珠海、澳门三地历史性地紧密连接在一起,在南海天际勾勒出一道灵动、绚丽的“彩虹”,铺陈出粤港澳大湾区雄伟、壮阔的蓝图。

原标题 港珠澳大桥:伶仃洋上飞“彩虹” 桥梁人圆“中国梦”

深圳特区报2019年10月1日讯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从珠海这边的港珠澳大桥桥头远眺,艳丽秋阳下,烟波浩渺的伶仃洋上,海天一色,气象万千。

集桥、岛、隧于一体,长达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恰如长虹卧波,又似蛟龙出海,“一桥飞架三地,天堑变通途”,用舒展的钢铁之臂,把香港、珠海、澳门三地历史性地紧密连接在一起,在南海天际勾勒出一道灵动、绚丽的“彩虹”,铺陈出粤港澳大湾区雄伟、壮阔的蓝图。

日前,本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力量”大型报道采访组一行来到港珠澳大桥,走近这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感受中国力量,体验国之重器,领略世界奇迹。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占地面积约70.33万平方米。

“中国力量”凝聚成“中国结”“同心圆”

这是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的“世纪工程”,是使中国桥梁、中国标准走向世界的“超级工程”,也是世界交通建设史上的新标杆。她,就是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

全长6.7公里、深入海底46米的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外海深埋沉管隧道,比目前世界跨海大桥普遍使用寿命多出20年、长达120年的大桥设计使用寿命,世界级水平的海洋防腐建造技术,相当于10个鸟巢或60个埃菲尔铁塔的大桥主梁钢板用量,可抵抗16级台风、8级地震以及30万吨巨轮撞击的世界上最大橡胶隔震支座……

“港珠澳大桥的世界之最可以罗列很多。作为全球最重要贸易通道上的超大型桥梁,她是中国桥梁工程界创新和攻坚能力的集中体现。”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苏权科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自豪地说,在超级跨海工程领域,中国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在深度参与港珠澳大桥项目启动到设计、建设长达15年之久的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看来,港珠澳大桥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迈入世界跨海交通通道建设的强国行列,未来仍要坚持高质量发展。

今年57岁的苏权科在港珠澳大桥“深耕”长达15年。他说,港珠澳大桥不仅技术最复杂,而且环保要求最高、建设标准最高,上万桥梁人发挥聪明才智,克服了许多世界级难题,集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创造400多项新专利、多项世界之最,打造了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新高度。同时,这一“超级工程”在引领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上也发挥了“超级引擎”作用。

自香港企业家胡应湘于1983年提出兴建内伶仃洋大桥的设想,到2003年8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粤、港、澳三地政府开展大桥前期工作、成立“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到2004年3月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前期办)正式成立、全面启动大桥建设前期工作,到2009年12月15日大桥正式开工建设,再到2017年7月7日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2018年12月24日大桥正式通车……35年一瞬间,矢志不渝中国梦。“中国力量”“中国制造”气吞山河,伶仃洋上飞“彩虹”,一座钢铁之桥把香港、澳门和珠海在内的珠三角贯通,让香港行车至珠海、澳门的时间由原来3个多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左右。

大桥优美的“中国结”下,三地融合为一个巨大生活圈,凝聚成一个壮丽“同心圆”。

港珠澳大桥调度中心工作人员在监测车流情况。

中国桥梁人的“伶仃洋之梦”

伶仃洋上,秋风徐来,涛声阵阵,瑰伟奇特的港珠澳大桥,蜿蜒逶迤,如一条巨龙,腾飞天际。

俱怀逸兴壮思飞。

七百多年前,南宋末年,文天祥过零丁洋(伶仃洋)时愤然感慨“零丁洋里叹零丁”,誓要“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百多年前,晚清时期,这片海域曾是英国向中国大肆贩卖鸦片的基地,鸦片战争也是从这里打响。

伶仃洋,是中国人心中的伤和痛,是桥梁人心中的虹和梦。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光荣的梦想不曾褪色。

“我们桥梁人心中,始终有一个伶仃洋上建桥梦。”苏权科告诉本报记者,几十年前,由于国家资源匮乏,材料技术落后,老一辈桥梁人员兢兢业业,因陋就简,但他们心中,一直梦想着要建世界上最好的桥。

“在这里建桥,一定要建一座国际一流的桥,一座给中国人争气的桥。”从事桥梁与隧道工作至今30余载的苏权科不能忘记,中国人不能忘记。

一群有“伶仃洋之梦”的人,从全国各地走到了一起。

作为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林鸣当初接到苏权科关于预先制作港珠澳大桥施工方面标准指南的要求时,虽然知道费用很少,依然兴趣浓厚,当即一口应承下来。双方甫一见面,相谈甚欢,都觉得能在伶仃洋上建桥、把桥梁人这么多年想干而没能干成的大事做成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林鸣后来成为了大桥重要节点、核心部分的岛隧工程的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

2004年,任前期办总工的苏权科率队来到珠海,组织开展现场调查时,得知消息的珠海市公路局前总工程师滕奕昌当晚主动找上门来。

“看到我们,60多岁的滕老第一句话就说,‘终于看到你们来了’。”苏权科陷入了回忆,滕老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在前两次筹建中,有一次是滕老任总工程师。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前两次筹建后迟迟没有下文。“所以,看到我们来了,他就老泪纵横,紧紧地拉着我的手不放。”苏权科动情地说,一个晚上,滕老不停地讲当年怎么谋划、珠海人如何渴盼这座大桥,并说作为桥梁人,他为筹建项目前后奔波了十几年,现在退休了,终于盼到我们来了,真是太高兴了!衷心希望早日把港珠澳大桥建成,实现几代桥梁人的梦想!

遗憾的是,2009年,得知港珠澳大桥动工消息时,滕老已住进了医院,最终没能看到他心心念念的大桥落成!

从项目启动到大桥建成的14年间,大桥参与各方把聪明才智、经验技术和梦想情怀都寄托在“伶仃洋之梦”上,经受了一次次挑战,探索了一条条新路,制定了一项项“中国标准”,填补了一个个世界空白,成功打造出港珠澳大桥——这一中国迈入桥梁强国的里程碑。

“我们很有幸,在伶仃洋建成了这座世界级的大桥。”苏权科告诉记者,“我们可以告慰老一辈桥梁人了。”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从鸦片贩卖基地、鸦片战争到国之重器、世界奇迹的港珠澳大桥,当年的伶仃洋,充满悲壮与屈辱;今天的伶仃洋,满载豪情奔未来。

发挥“双区驱动效应”的重要平台

“1991年,我参加汕头海湾大桥建设时,一个30吨的海上浮吊都找不到,最后不得不租了一套国外的设备,现在想起来还让人脸红。”忆及往昔,苏权科感慨万千,如今,港珠澳大桥建设现场,中国制造的2000吨、3000吨、4000吨浮吊有十几台,最大的浮吊“振华号”达12000吨。

“随着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制造能力、综合国力的大幅跃升,‘中国装备’已是今非昔比,世界重新定义‘中国制造’。”苏权科说,港珠澳大桥基本用的都是国产产品和装备,尤其是核心技术,不存在让别人“卡脖子”的情况。

打造长寿命、高品质的港珠澳大桥,形成一套不断完善的《专用技术标准体系》,树立桥梁界的标杆和典范,为以后的跨海集群工程确立起世界认可的“中国标准”,这是苏权科们的梦想。

“这个桥不仅是力与美的化身、展示中国桥梁建设成就的窗口,更是粤港澳连接的超级纽带、推动大湾区建设发展、造福两岸三地人民的重要平台。”苏权科说,港珠澳大桥建成开通以来,加速了香港、澳门、珠海三地融合发展,改变大湾区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及交通现状等,对大湾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有重大支撑作用,间接产生的GDP将以数万亿元计。

服务三地民生方面,大桥开通后,粤西大量蔬菜、生鲜产品约一小时就能送达港澳商户手中,方便快捷。交通运输方面,珠海机场旅客吞吐量近年来发展迅速,去年底首破千万人次大关。

苏权科表示,为了把这座桥管好、用好、维护好,大桥管理局将继续加强技术创新,通过研发、运用新装备新技术,进一步提升效能、增强智能。

“中央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令我们大桥人倍感振奋。”苏权科说,深圳要在大湾区建设中增强核心引擎功能,全力推进先行示范区建设,这其中,港珠澳大桥是一个重要平台和催化剂,有助于深圳更好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双区驱动效应”,打造成切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衷心祝福祖国繁荣富强。”苏权科动情地说,作为桥梁人,我们的梦想在一个个变成现实。相信随着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随着粤港澳深度融合,中国整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能够走在世界强国的前列。

以港珠澳大桥为重要连接和依托,一个国际级湾区,一个世界级城市群,正在伶仃洋畔快速崛起。

珠海海关对过关私家车和商务车进行检查。

访谈

港珠澳大桥海关副关长郭艳海:

“智慧通关”助力大湾区建设

一桥飞架三地,“智慧通关”助力,人流物流畅通有序。

日前,拱北海关隶属港珠澳大桥海关副关长郭艳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管好大桥”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确保通关平稳顺畅,助力大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纽带”。

通关便利人流物流畅通

当日下午2时许,口岸入境大厅,众多旅客正有序入境,海关关员认真查验。

记者发现,整个口岸现场设有3个现场报关大厅,启用1个,同时设有4个查验平台、6个旅检现场、113条客货车通道。

郭艳海告诉记者,自大桥开通以来,该关不断改革创新,采用先进设备,实施便利通关措施,提高通关效率,各项业务呈现全面稳步增长态势。大桥开通截至8月,经港珠澳大桥口岸进出口货物19万吨、进出境车辆近60万辆次、进出境旅客超1290万人次。

这里是“智慧口岸”。记者现场看到,大桥珠港旅检通道,率先采用了智慧旅检监管模式,实现“非侵入式选查、CT智能审图、行李自动分拣、快速安全验放”,同时辅以应用人脸识别和非侵入式检查设备,自动排查重点物品,甄别高风险旅客,对行李物品实现智能监管,通关更顺畅。

“真的很方便。”香港居民黄先生告诉记者,大桥开通后,他经常到珠海来洽谈生意,与以前绕道澳门相比,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目前,大湾区有很多政策红利,我正与合作伙伴商谈,年内在珠海开设一家创新创意公司,相信未来会有很好的发展。”

珠江口西岸城市货物量占九成

港珠澳大桥带动粤港澳三地物流更加畅通。郭艳海说,今年经大桥进出口货物已覆盖20个省、市、自治区,珠江口西岸城市货物量约占九成。

他特别提到,目前,全国通关一体化、通关作业无纸化、粤港海关“跨境一锁”计划等便捷通关模式在大桥口岸落地实施,围绕大桥搭建的香港机场转运至粤西等地的跨境快速通关成效已逐步显现。“正常情况下,车辆在卡口的海关验放时间平均在10秒以内、从入场到离场时间一般不超过3分钟;应用机检设备对布控货物实施查验一般只需10多分钟,有效降低进出口企业跨境贸易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粤港海关对进出境货物查验结果互认,一方查验后施以“绿色关锁”,另一方不再重复查验。大桥开通截至8月,海关共验放72批次“绿色关锁”货物。同时,内地海关跨境快速通关模式与香港海关多模式联运转运货物便利计划在港珠澳大桥正式对接,粤港跨境运输货物实现在口岸直通快速放行。

推动大湾区跨境物流便捷流转

“在依托科技持续严密监管的同时,海关将探索研究粤港澳三地申报数据共享共用需求,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跨境申报功能。”郭艳海透露,根据海关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部署和安排,争取早日在大桥等重点口岸开展“两步申报”等改革试点,让大桥通行车辆及货物率先受益。

目前,海关方面正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多方合作,真正实现科技化、智能化监管。他表示,将加强与港澳海关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和执法互助等方面合作,引导企业充分用好便捷通关模式,支持扩大大桥通关货物的种类和数量,推动大湾区跨境物流便捷流转。

“大湾区建设前景可期,未来三地人流物流将更加频密,海关将做好支持配套建设,做好项目扶持。”郭艳海说,将支持地方政府加快推进珠海粤港澳物流园建设和区域性国际贸易分拨中心等重点项目落地,在场所规划、系统搭建、口岸通关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配套物流场所率先开展“航空打板、口岸直通”业务,探索推进大湾区机场群之间的多式联运,助力跨境电商、保税仓储、转口配送等新兴贸易业态发展。


记者手记

胡须与大桥

采访苏权科,这个来自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的西北汉子,最显著的特征是微笑脸上长势渐密的胡须。

他的胡须,与大桥建设紧密相关。自从投身港珠澳大桥这一伟大工程时,为见证这一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初任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的苏权科,遂将在厦门海沧大桥建成后剃掉的胡须,重新蓄了起来,以明建桥之志。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苏权科没有急于把胡须剃完。在他看来,作为大桥管理局的总工,他的使命并没有完成,他还要继续为管好、用好、维护好这个桥而做很多技术创新方面的努力。胡须,自然还是要蓄起来的,以时时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蓄须明志,这种对待工作的狠劲,也被苏权科们用于保护大桥海豚钢塔之下的“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和繁衍之地。

通过推行“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生态(Environment)”相融合的HSE一体化管理理念引领设计、施工规则,大桥建设始终,实现了“不让白海豚搬家”、白海豚“零伤亡”的目标,数量也无减少,从2009年的1400头增加到现在的2000头左右。建设者们的智慧、善意和行动,换来了中华白海豚大桥底下往来竞自由。

“人生一征途耳……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

这是“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回首自己一生建桥历程的感慨,也堪称中国桥梁界用奋斗和创新,打造出港珠澳大桥这样靓丽“国家名片”的生动注脚。

奋斗新时代,我们都是追梦人。

■ 深圳特区报记者 肖意 吴德群 何亚南 实习生 陆嘉妮/文 刘钢 陈敏芝/图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