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深圳如何布局14个交通枢纽?从“两主三辅”到“四主五辅”

条评论立即评论

深圳如何布局14个交通枢纽?从“两主三辅”到“四主五辅”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交通枢纽在布局上有何特点?定位上有何差异?记者进行了一番梳理。

■观点

“多中心小枢纽”

引导城市空间融合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职院交通运输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表示,目前深圳已建成数个大型客运枢纽,未来在枢纽布局方面,要避免一味求大,要结合城市规模、空间结构、交通需求特性、土地和资金等因素,寻求平衡,实现“多中心、小枢纽”。

王雪认为,深圳这样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客观上已经形成多中心组团式布局,所以应倡导“多中心、小枢纽”概念。她表示,大枢纽最核心的问题是给周边交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类似美国或澳大利亚许多城市人口较为分散,大枢纽能够提高周边人口的集散效率,而国内的大城市例如深圳人口集中,再在高度密集的城区建设大枢纽会让人流更加密集,必然会造成周边集疏运的巨大压力,带来治安、环境、管理等问题。“大的铁路枢纽例如深圳北站,早晚高峰时景象不亚于春运。”

“铁路枢纽应避免过度集中”,王雪举例说,欧洲的巴塞罗那地区只有400万—500万人口,但有3个机场,4—5个火车站,火车站就像一个花园一样,和周边居民区以及周边交通融合衔接得很好,枢纽建设没有增加外部负担。

她表示,小枢纽便于和城市现有的空间包括商业及周边产业紧密结合,有利于“轨道+物业”的模式,如果枢纽一旦变成独立空间,和周边的衔接就非常困难,造成额外的负担。例如在针对西丽枢纽的调研会上,多位政协委员就表示,避免让西丽枢纽成为传统火车站一样的城市灰色地带,吸取深圳北站设计建设的教训,按照“站城一体化”的开发目标,积极学习日本等国家的先进经验。

王雪认为,这一工作从规划或土地整备前期,就要实现枢纽与周边城市空间衔接的相应布局,把约束条件设计好,学习香港的经验利用土地规划和批复进行约束,避免后面增加的困难。“例如西丽枢纽和周边产业园区、居民区、学校之间的有机结合,设置包括慢行连廊、自行车道以及公共交通等全方位、立体化的衔接。以往深圳北站和周边CBD的衔接不佳,后续枢纽建设要具备前瞻意识。”

此外,王雪表示,虽然现在深圳枢纽较多,但之间缺乏快速连接,“如果枢纽之间能循环互通,也不需要每个枢纽都很大,实现功能定位差异化,每个枢纽对外承接的不同功能可通过内部互通来实现,在各个方向分别接入国家铁路、城际铁路等,实现不同层次出行的融合。”(统筹:张东方 南方日报记者 陈熊海)

[责任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