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奇观天下 > 

奇观天下|震不倒、攻不破,这里的古碉被誉为东方的“金字塔”

2021-11-24 07:08来源:深圳新闻网

更多精彩点击》》

古碉是嘉绒地区藏民族先民们的建筑杰作,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李仁奇 摄

在川西高原大小金川及大渡河上游两岸的村寨、山脊和要隘处耸立着无数的古碉,鼎盛期的丹巴不下3000座,一个大的村寨即有百余座。李仁奇 摄

古碉具有千百年的历史,历经战争、地震和风雨的冲击、剥蚀仍巍然屹立。李仁奇 摄

有的早已偏倚,甚至弯曲如弓,却不倒塌,成为奇景。其建筑技艺堪称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李仁奇 摄

古碉修建的选址因地制宜,既要顾及防洪避灾,还要考虑易守难攻,多建造在视野开阔、向阳避风的山坡上。李仁奇 摄

古碉为片石或石块夹泥砌成,棱角笔直,墙面光滑,下宽上窄,一般高20余米,最高达50米,内建楼层十余层至二十余层,每层可容纳10余人。李仁奇 摄

古碉形式多种多样,从形状上可分为四角碉、五角碉、六角碉、八角碉、十三角碉,但以四角碉为主。李仁奇 摄

从功能上可分为家碉、界碉、寨碉、风水碉、烽火碉、官寨碉,军事防御碉、通讯预警碉等。李仁奇 摄

丹巴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区,在历史上一直分布于多个部落和土司辖区的交汇区,一面要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一面又要防范其他势力的打击。生产生活和防御的需要,造就了丹巴“千碉之国”的形成。李仁奇 摄

丹巴境内现存的古碉主要分布在梭坡、中路等乡镇,其中梭坡84座、中路21座,其余各乡散存32座。现存古调最早修建于唐代,最迟为清代乾隆年间。李仁奇 摄

丹巴古碉群是古蜀西部石砌建筑艺术的真实写照。李仁奇 摄

碉楼的建造不用外搭脚手架,没有图纸,全凭工匠的经验,七凸八翘没有一块相同、大大小小的石块垒砌成平整如砖墙的面,工匠必须具有复杂的处理各种材料之间犬牙交错的矛盾的能力,这种艺术能力里面蕴藏了复杂精湛的艺术,而且最终的结果是碉楼像金字塔一样稳固。李仁奇 摄

莫洛古碉以分布集中、气势雄伟、保存数量大、碉楼形式多等特点成为丹巴藏寨、古碉文化的典型代表。李仁奇 摄

这是莫洛村保存比较完整的家碉,它由一座五层楼房屋和一个四角碉组成。李仁奇 摄

在它的后面三个碉楼特别吸引眼球。左边第一座是五角碉,第二座是八角碉,第三座是常见的四角碉。李仁奇 摄

左边这座五角碉,据说是世界唯一,有些倾斜。李仁奇 摄

家碉多与楼房相连,平时作为贮藏室,遇有战事,也可用于战争。李仁奇 摄

所有碉楼的楼门都开在一两丈高的地方,门前放有独木梯,一旦敌人来犯,只要退入碉楼,抽掉楼梯,关上楼门,极难进入。况且楼内设有箭眼,远则箭射,近则滚木巨石,易守难攻。李仁奇 摄

丹巴藏式民居与古碉交融穿插,共同构成了一处处独具特色的“寨子”。李仁奇 摄

远远望去,层次分明、色彩明艳,是当地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完美演绎。李仁奇 摄

在清朝乾隆年间的大小金川战争期间,由于当地碉堡林立,清军久攻不下,于是将一批俘虏和工匠带到北京香山专门修建这种碉堡以供研究、演习攻击战术,因此在北京香山仍然保存着一些同样由片石砌成的古碉,而当时的俘虏和工匠便留在了京城,他们的后代在房屋建筑上还保留着部分嘉绒藏族民居的特点。李仁奇 摄

关于古碉仍然有许多尚未揭开的谜等待着人们去考证和研究。李仁奇 摄

[责任编辑:黄春才]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