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

轨道上的东莞——连“城”诀

条评论立即评论

轨道上的东莞——连“城”诀

分享

2月15日穗深城际正式开通运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增添了一条黄金客运通道。

不过,对东莞而言,这条城际铁路的意义远不止于此。穗深城际结束了东莞水乡片区没有轨道交通的历史,东莞水乡片区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乘坐城际列车直通广深的愿望。

穗深城际让东莞的轨道交通聚集效应更加明显,星罗棋布的轨道交通网络,也会给人遐想成为交通枢纽,对东莞的经济产业聚集有预期的推动作用。随着穗深城际开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经济生活圈”,也令东莞备受外界看好。

未来,穗深城际还将联系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北站,并在东莞西站与莞惠城际、佛莞城际互联互通,串联珠江两岸各大经济发达城市组团,为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发挥重要作用。

“扒艇仔”不如坐城际

12月21日,家住东莞市洪梅镇新庄村的翁振锋,带着90多岁的母亲,专程从洪梅站乘坐穗深城际列车,到厚街与女儿相聚“叹早茶”。11分钟的体验,老人甚是兴奋,嘴里碎碎念着“以前总是扒艇仔”。

一旁的翁振锋,心中泛起了涟漪,感慨时代真的不同了。在翁振锋儿时的记忆中,“小河清清流淌,村渡轻轻摇橹”是东莞水乡人出行的写照。

“读书时,从新庄到梅沙,再转道滘要坐3趟船。如果没有赶上船,只能赤着脚、挽起裤脚过田基,一走就是三四个小时,脚都要磨破了。”回忆起读书时出行的不便,65岁的翁振锋感慨万千。他说,现在的生活跟以前相比真是千差万别,路又宽又好走,哪里像以前奔波。

1979年万江大桥建成后,东莞进入“渡改桥”公路桥梁建设新阶段,很多渡口逐渐撤销,自行车逐渐在寻常百姓家普及。后来,手扶拖拉机、农用车陆续出现在村道上,或拖运香蕉,或运载甘蔗,令他很是羡慕。

“1993年底,我花了18000元买了人生第一辆摩托车,算得上村里开摩托车的第一代,出门的回头率相当高。”他坦言,当时驾驶摩托车,给日常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而原来家门口的那艘小艇,也逐渐腐化,最后被用作柴烧。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随着道路的发展、高速公路的优化,摩托车不再能够满足出行的需求,几年后小汽车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家家户户门前停满了车。女儿大学毕业的那一年,翁振锋也犒劳自己,换上了一辆小汽车,以车代步。

如今,穗深城际开通了,在家门口搭乘城际列车,翁振锋感到出行的幸福感被提升。翁振锋说,洪梅站距离他的家仅1公里的距离,步行几分钟就到了,无论北上广州出游,还是南下深圳赶飞机,都十分便利。“到厚街看望女儿和外孙女,也仅是9元的票价,还不用给交通添堵,真的很方便!”

穗深城际开通,对东莞水乡人来说只是幸福出行的第一步。未来,东莞西站无缝对接莞、穗、深、惠、佛五城,实现了水乡经济区与周边功能区构建半小时优质生活圈的目标。


“火车”带来了“红利”



穗深城际的开通,让翁振锋对东莞水乡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事实上,这也是东莞水乡人共同的美好愿景。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穗深城际就像一条绳子,在东莞西站打个结,水乡功能区将会成为最大受益者。它连接水乡功能区与广深主城区,促进其融入一小时生活圈,进而吸引更多的人流,带动水乡功能区的发展。



陈鸿宇教授所论,并非想当然。在穗深城际全线15个车站中,水乡功能区就有中堂站、望牛墩站、东莞西站、洪梅站4个,涵盖了东莞水乡功能区5镇中的4个镇。他所说“结”上的另一根绳子——莞惠城际,与穗深城际在东莞西站无缝换乘,进而辐射东莞道滘、中心城区、松山湖乃至惠州地区。借助穗深城际开通创造的交通红利,水乡功能区提出,2021年,打造成为东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新增长极,建设高质量统筹发展示范区。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正是这个道理。以东莞市中堂镇为例,便洞察到穗深城际对水乡功能区的“红利”之多。中堂站是穗深城际的重要节点,1个小时便可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前往广州市中心只需30分钟。近年来,中堂镇依托穗深城际中堂站为核心,规划建设面积约6710亩穗深城际中堂站TOD经济开发区。东莞市中堂镇委书记叶沃昌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堂站TOD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将带动该区域快速发展,中堂镇也将依据中堂站TOD经济开发区规划,着力将“一河两岸、三江汇聚”地区打造为中堂镇新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从投资的角度讲,穗深城际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和决心。”天安·中堂智能生态小镇项目相关负责人毫不掩饰对穗深城际带来的交通优势的青睐。8月16日,天安数码城以5648万元的价格,竞得中堂镇槎滘村近5万平方米的建设用地。值得一提的是,该地块正好毗邻穗深城际中堂站。未来,该地块将打造天安·中堂智能生态小镇项目,计划投资200亿元,打造以智能制造为核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配套的产业格局。



穗深城际开通后,交通优势一举成为东莞水乡片功能区最大的发展竞争资源。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也认为,穗深城际让东莞的交通聚集效应更加明显,有望为水乡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



正所谓“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12月12日,穗深城际开通前三天,东莞水乡功能区重点项目签约动工仪式在水乡功能区科创中心举行,当天签约的16个项目协议总投资571.8亿元,其中11个重点项目在首期启动区落户,协议总投资455亿元,涵盖创新型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作为东莞着力打造的五大战略平台之一,水乡功能区建设由此按下加速键,驶入快车道。



最引人注目的是,此次动工的水乡科创中心,定位水乡功能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平台,拟引入包括智能终端、体感设备、VR/AR应用、工业互联网、智慧金融等5G技术科研,新材料新能源科技研发、生物医药研发、环保科技研发、金融商贸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及文化创意产业,将建设成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集聚地和创新创业高地。



如今,继松山湖(中子科学城)、滨海湾新区和国际商务区之后,水乡功能区已成为东莞招商引资的另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项目看中水乡、落户水乡。



穗深城际通车,如果说对东莞水乡功能区建设是按下了加速键,那对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主要核心城市之一的东莞而言,更意味着“坐”在“火车”上提速发展。



“由线入网”才能“一网打尽”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连通内地与港澳以及珠江口东西两岸为重点,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在这方面,“敢为天下先”的东莞绝不甘落后:主动对接国家、省铁路规划,推进广深第二高铁及东莞中心城区高铁始发站的规划建设,构建完善对接湾区的区域铁路网络;加快推进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赣深高铁、佛莞城际东莞段工程建设;加快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1号线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并与广州、深圳连接多条城市轨道交通。



12月5日,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松山湖站顺利完成站点首幅地连墙浇筑;10天后,穗深城际通车运营;17天后,佛莞城际狮子洋隧道顺利贯通。



连续不断的时间节点背后,是东莞打造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一体化交通网络,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经济生活圈”的不懈努力。可以看到的是,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快速交通网络,正逐步改变和重塑东莞区域发展格局,甚至推动东莞城市品质提升。



东莞是制造业名城,但城市品质一直无法与经济发展相匹配。在新一轮的城市竞合与产业升级中,东莞提升城市品质、城市形象的现实需求变得日益迫切。东莞意识到,必须顺应湾区时代城市群发展潮流,突出以品质取胜,全力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把东莞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现代化都市。



林江认为,东莞处于穗莞深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星罗棋布的轨道交通网络,令东莞的密集度越来越高,也会给人遐想成为大湾区交通枢纽,对东莞的经济产业聚集有预期的推动作用。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东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江炎骏的认同。



“东莞的轨道交通正‘由线结网’,同时在全市范围编织起不同的‘结点’。”在江炎骏看来,东莞境内的广深港高铁、广深城际、莞惠城际、穗深城际等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同已经开通运营的轨道交通2号线一起,初步形成了“三纵两横”的轨道交通网络,并散落着东莞站、西平站、东莞西站、虎门站等交通节点枢纽。江炎骏直言,“由线结网”不仅仅是交通提速,更意味着方便快速地将区域甚至更远范围内的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创新要素“一网打尽”。



林江说,东莞地处广州、深圳之间,生活成本、居住成本相对穗、深两地较低,洼地效应有利于吸引人才。随着穗深城际铁路开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经济生活圈”,也令东莞备受外界看好。另一方面,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是撑起大湾区创新的“脊梁”,而东莞地处广深港澳科创走廊重要节点。近年来,东莞先后引进了散裂中子源重大科学装置、华为等,如今穗深城际令东莞交通枢纽更突出,让东莞在制造业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



穗深城际的开通,促进穗、莞、深、港四地融合发展。未来,穗深城际还将联系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北站,并在东莞西站与莞惠城际、佛莞城际互联互通,串联珠江两岸各大经济发达城市组团,为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东莞正自上而下以新作为推进“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提速,以更好的姿态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在新一轮的发展浪潮中赢得更多的先机,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陈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