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

江门:扬帆湾区风正劲 勇立潮头踏浪行

条评论立即评论

江门:扬帆湾区风正劲 勇立潮头踏浪行

分享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代的发展,不会辜负那些努力奔跑的追梦人。

“今后五年,我们要致力‘兴业惠民、治吏简政’,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实施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开放,增进民生福祉,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2016年12月8日召开的江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江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应武向全市干部群众,发出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号角。

蓝图令人鼓舞,号角催人奋进。江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江门全市干部群众逐梦前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平稳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5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500家;累计引进超亿元项目600多个,交通投资超650亿元,民生投入超1000亿元,市场主体超过52万户……经济的硬核力量不断增强,民生的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亮丽成绩单。

扬帆湾区风正劲,勇立潮头踏浪行。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和广深“双核联动”重大历史机遇下,江门良好的交通区位、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和营商环境优势日益凸显,承担起了为广东全省发展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的责任重担,正加速向先进制造业强市、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沿海经济带开放高地、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窗口、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城市的五大发展目标迈进。

一江春水汇湾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的江门,正以湾区最大黑马的姿态,奔跑向前、奋勇争先,未来一定能能如浴火凤凰一般,重振五邑雄风。

产业崛起

六大千亿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

坚持以工业立市为根本,推动产业向集聚化、规模化、中高端迈进,努力实现争先进位,是近年来江门市经济工作主要思路和目标。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江门市奋力打造高水平的产业发展平台,为优质项目的引进、培育和发展提供载体。“1+6”核心园区不断提质升级,全部纳入国家开发区目录。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建设的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深江产业园(含大泽、司前园区)、台山工业新城拓展区、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拓展区五大万亩园区,也全部纳入了省产业园政策范畴,将成为江门市改革创新排头兵和实体经济增长极。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江门市积极拥抱大湾区新一轮产业转移热潮,先后实施“招商引资突破年”和“项目推动落实年”,全市各地集中精力面向先进地区开展招商引资,各地项目引进、落地喜讯不断传来。江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市累计引进超亿元项目600个,德昌电机、优美科、创维显示、中信赤坎古镇、华侨城古劳水乡等一批超20亿元优质项目纷纷落地。

在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下,江门市相继出台了“民营经济十二条”“实体经济新十条”“民营经济十条”等一系列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助力现有产业升级。台山核电、中车广东、海信集团、大长江、无限极、维达、天地壹号等大企业扎根江门、茁壮成长。全市年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大型企业发展到7家。

载体建设强支撑、项目引进添动力、政策保障促发展。新材料产业、文旅业、大健康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六大千亿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推动江门实现经济发展质级的跃升。

创新引领

高企数量突破1500家,3年增长逾300%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创新是引领未来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与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为此,江门市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打响“院士牌”“大科学装置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牌”等“三张牌”,积极对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把江门人才岛打造成为引领江门创新发展的“未来之城”,围绕重点产业推进产学研合作,引入国内高水平高校科研院所等优质科技资源,共建综合性研究院、研发中心,积极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经济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江门市启动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出台了“江门科创十条”、人才强市“新四十条”等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016年江门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仅为357家,在江门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下,2017年首先发力,增加到730家。2018年又大幅增长到1240家。2019年保持高速增长突破了1500家。短短3年时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逾300%,增速连续排名珠三角首位。

江门高新区作为江门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战场,近年来在江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向科技创新治理和创新驱动发展转变迈开了坚实的步伐。在全国156个国家级高新区排名中,江门高新区持续提升。

江门中微子实验站是珠江西岸唯一的国家大科学装置,江门市大力支持实验站加快建设,并积极延伸大科学装置的辐射带动作用,谋划建设中科院·中国(江门)国际科学小镇。江门市还加强与院士合作,建成11家院士工作站。推动五邑大学高水平理工大学建设,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共建“数字光芯片联合实验室”,与港澳8所院校合作不断深化。

此外,随着全国小微双创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并在2019年以全国第2名的成绩正式获得“示范城市”称号,全市已拥有国家级小微双创示范基地2个,省级小微双创示范基地9个,市级小微双创示范基地24个,基地总建筑面积超过244万平方米,进驻企业超过1.12万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浓厚。

改革奋进

“三制”改革打造全省一流营商环境

推行“两无两藏”(无收费、无门槛,藏富于民、藏富于企),打造更加优质高效、充满活力、公平和谐的发展环境,是江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向全社会发出的郑重承诺。

为此,江门市大力推进“三制”改革,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涉企收费在珠三角内收费项目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全力打造广东全省一流营商环境。其中深化清单制改革,把政府该管的事管好管到位;推进委托制改革,把该放的权放彻底;试行承诺制,把便民利企措施做实做到家。“全国首创、广东标杆、江门特色”的放管服改革江门样本,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全市开办企业实现一天办结,开办企业便利度走在全省前列。市场主体从27万户增长到52万户。

截至2019年底,江门市累计已有超300个项目采用承诺制,项目前期工作平均提速1—2个月;共办理涉及商事制度改革事项业务78585宗,惠及企业70726家,累计至少为企业节省63.32个工作日,压减率49.18%,减少申请材料16.24万分,压减率28.71%;已在全省统一的网上中介服务超市系统发布项目采购公告2968个,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2019年,江门市还在全省首推商事登记“微信+智能化审批”,电子证照应用全面铺开,全市开展企业开办一天办结。高标准推进“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政务上云”“指尖办事”“不动产登记交易集成服务”等工作在全省排在前列,政府数据开放指数在全国排名第11,全市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72%。

营商便利化改革也呈现出了明显成效。江门全市市场主体总量2013年只有20.65万户,至2016年,3年内也只增长至27.6万户,但是到2019年底,江门市的市场主体总量已经突破了52万户,在全省排名第六位。近3年的增长速度可谓迅猛,其中仅2019年就新发展市场主体超过7万户。

随着一系列重磅改革举措的推出,江门市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评估报告显示,江门改革热度指数排名全省第1、全国第7。

作者:肖开刚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陈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