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N2015新闻发布厅>

首届中国志愿者河长论坛(深圳)新闻发布会

条评论立即评论

首届中国志愿者河长论坛(深圳)新闻发布会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实录内容: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主要是向社会各界通报6月5日即将举办的首届中国志愿者河长论坛的有关情况。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论坛主办方代表,他们分别是: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书记刘广阳,中国河长智库研究院副院长安喜军,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水土处调研员伦锡蕃,市河长办、市治水提质综合处副处长姬亚鹏。

  下面有请刘广阳书记为大家介绍本次论坛的有关情况。

  刘广阳: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深圳共青团工作和义工事业的关注和支持。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守护生态环境,共建美丽深圳,团市委、中国河长智库研究院、市水务局(市河长办、市治水提质办)、市人居委共同发起举办首届中国志愿者河长论坛,下面,我就本次论坛有关情况,做一个简要说明。

  第一,论坛的背景和意义。本次论坛在深圳举办,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重要的时代意义。一是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生态文明建设是千年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美丽”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之一,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规划了清晰路线图,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着力解决包括水污染治理在内的突出环境问题指明了全社会的努力方向。二是深圳环保治水面临新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广东代表团讨论时,赋予了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使命与要求,要求我们加快形成促进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绿色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经济连续几十年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亟待解决。市委六届九次全会提出要率先把深圳打造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今年3月召开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动员大会对今年的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要努力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深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需要全市上下团结奋战,通力协作,凝聚起攻坚治水的共同意志,举办此次论坛就是为了搭建政府有关部门与全社会的对话平台,进一步凝聚治水共识,推动社会各界更好参与治水攻坚工作。三是深圳共青团工作的使命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共青团的职能定位。去年,团市委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理念与构想,让城市对青年发展更友好、让青年对城市发展更有为,一方面要营造有利于青年发展的环境,这个环境不仅包括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平台,也包括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要广泛凝聚青年参与城市的各方面工作,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回馈城市发展,不断增强青年对城市发展的参与感、推动力和贡献度。四是纵深推进深圳志愿服务工作的具体行动。深圳是全国志愿服务的发源地,自1989年在全国率先推进志愿服务工作以来,创新多项举措,一直保持全国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先地位。当前全市正在打造“志愿者之城”3.0,以制度化、专业化为引领,推动志愿服务从提供社会服务,向参与社会治理、凝聚社会共识转型。今年年初,市委书记王伟中同志勉励我们要把“志愿者之城”这张城市名片擦得更亮,助推深圳率先形成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城市文明风尚。对标市委要求,审视深圳志愿服务发展的不凡历程,我们不敢有歇歇脚、喘口气的想法。就拿治水来说吧,虽然我们志愿服务在治水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服务的深度、质量和社会效果上还需要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举办此次论坛,正是纵深推进深圳志愿服务工作的一些具体行动。

  第二,论坛的基本情况。本次论坛由团市委、中国河长智库研究院、市水务局(市河长办、市治水提质办)、市人居委联合主办,得到了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暨全国水伙伴中国委员会、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等单位的悉心指导,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和斯德哥尔摩水奖获得者阿斯特.彼斯瓦斯还将发表主旨演讲。论坛还获得了热心参与环保治水的公益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各媒体单位的大力支持。本次论坛将于6月5日在深圳市青年广场举行,届时将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在内的全国环保志愿服务组织代表、公众观察员、市民代表、志愿者代表等参加。论坛将通过主旨演讲、圆桌对话、发布行动计划等三大环节,让与会者与市民群众共同探讨志愿服务专业化路径,共同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三,论坛的几个特点。本届论坛,是全国首次由群团组织共青团发起的护河治水专业志愿服务论坛,对推动志愿服务参与护河治水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论坛通过汇聚国内外专家智库、公益领袖、各界代表,携手构建护河治水志愿服务生态公益网络,具有三个特点值得关注。一是专业性强。此次论坛,将打破地域界限,邀请国内外有着丰富经验的治水专家,就全球水资源保护及城市环保的趋势与经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河长制的战略构想、深圳市水资源保护的公众参与路径等方面进行重点阐释,让广大市民群众能够快速了解当前国内外护河治水的整体情况。二是参与面广。本届论坛,突破了界别限制,我们邀请了高校、企业、基金会、社会组织,还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成员构成的公众观察员等共同参与,特别是还邀请了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环保组织负责人参与论坛,论坛将发挥直通车、连心桥的作用,促进社会各界积极献言献策,最大限度地汇聚民众的智慧和力量,打造志愿服务“生态圈”。三是落地成果令人期待。本次论坛将推动建立中国志愿者河长学院,积极搭建志愿服务治水专业化培训体系。打造全国志愿服务治水联盟,构建志愿服务治水交流合作长效机制;推动构建深圳—中国河长智库研究院合作框架,翻开志愿者河长参与护河治水专业化治理的新篇章。

  以上就是论坛的总体情况,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刘广阳书记。下面请中国河长智库研究院副院长安喜军同志发布参与此次论坛的有关背景和思路。

  安喜军:尊敬的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中国河长智库研究院,中国河长智库研究院作为中国首家全面推行河长制高端智库,旨在全面树立和践行“绿树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科学发展理念,为全国省市两级河长解决江河湖泊管理保护过程中面临的跨流域、跨区域、跨专业、跨行业、跨学科等突出问题,致力于全面落实河长制专业技术服务,研究探索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水环境治理体系和深入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建设美丽中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宏伟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

  正是基于这样的河长智库定位,我们有幸来到美丽的鹏城深圳市,参与治水提质攻坚战,并且成为深圳治水提质技术联盟成员单位之一。下面,作为首届中国志愿者河长论坛主办单位之一,就如何配合支持深圳团市委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向各位媒体朋友作简要的情况介绍。

  一、参与主办本次论坛的背景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重大战略决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胆实践,也是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具体体现,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捆绑为一体,加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同步推进、同步规划、同步实施这样一个总体布局,以及四个全面战略部署来进行全面推进,更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2016年10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8次会议研究通过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并于当年12月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同时2017年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当中庄严向全世界宣告,自2017年始,中国每一条河流都有河长了,这标志着我们通过治河这样一个抓水和切入点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深圳市委市政府党政主要领导深化认识,高位推动,既挂帅又出征,强弱项,补短板,坚决打赢治水提质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媒体朋友前一段也做了很多报道,特别是毗邻香港交界的深圳湾得到很大的改观,确实见到鸟类在翱翔、鱼类在欢畅,整个深圳湾形成了一个新的亮丽风景线,并且也实现了伟中书记提出的遨游在深圳湾里,回望美丽的鹏城,看到水天一色、水城交融的美丽画卷。这与我们深圳全面落实河长制、全面开展治水提质攻坚战密不可分。

  深圳市团市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治水提质攻坚战,集中力量开展新征程勇当“河小二”、“民间河长”创建活动,助推河长制落地生根,打造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位一体”水环境治理体系,深入推进河湖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这方面团市委也作出了很多贡献,我们耳熟能详的U站、河小二以及民间河长都已经涌现出许许多多治水护河的事迹,也得到广大媒体朋友的支持。这与团市委组织得力、认识到位、全面参与是密不可分的。

  二、参与主办本次论坛的思路

  基于本次论坛定位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大河湖管理保护力度,提高水环境承载力,为实现深圳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提供全方位的志愿者服务。为此,中国河长智库研究院用技术集成力量,变革中国水环境,全力以赴支持和配合深圳团市委全面推行志愿者河长工作,为提高志愿者河长履职能力提供全产业链的专业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协助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实现全面推行河长制“四个到位”基础上,着力组织志愿者河长动员引导社会公众全过程、全流域参与河湖管理保护,通过引领社会公众参与河长制的决策、治理、管护、监督、宣传、推广、应用等关键环节,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河湖保护长效机制,进而,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深圳的河湖功能永续利用。

  河湖功能大体有三个,第一,资源功能,作为一种资源存在。第二,经济功能,能产生水经济,至少水是咱们生产之要。离开了水,生产生活都是无法进行的。第三,生态功能,有了一个良好生态环境才能让人类健康生活。所以要确保河湖功能永续利用。为此着力做这么几项工作:

  一是提高志愿者河长生态文明意识;

  二是增强志愿者河长服务河湖能力;

  三是强化志愿者河长专业技术培训;

  四是搭建志愿者河长治理河湖平台;

  五是畅通志愿者河长参与决策渠道;

  六是规范志愿者河长引领社会方式。

  总之,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深圳聚焦现代化国际化的创新引领全球城市定位,勇于与全球发达城市对标,创新引领全国志愿者不忘初心,甘于奉献,团结互助,推进进步,开创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深圳新格局!

  谢谢各位朋友!

  主持人:非常感谢安院长。下面是提问环节,欢迎各位媒体朋友自由提问。

  记者:中青报的记者,请问广阳书记,团市委和义工联推动志愿者参与治水方面有哪些思路和举措?谢谢!

  刘广阳:好的。去年以来,我们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打好治水提质攻坚战的部署,开展了“河未来.益起行”志愿服务助力治水提质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明确了志愿服务参与治水的思路。明确了志愿服务参与治水提质工作的定位、方向和目标。定位用三句话概括:是推动不是拆台、是对话不是对抗、是宣导不是吐槽,致力于推动形成协同共治的工作机制;工作总体方向是以专业志愿服务为枢纽,调动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护河治水,创新打造多元互益的生态链;工作总体目标是培育护河治水的社会力量生力军,打造对话合作的新格局。

  二是打造了志愿服务参与治水工作生态圈。一方面搭建了政府与公众对话的平台。我们通过圆桌对话,调研座谈等形式汇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市民、媒体记者等社会主体传播公益,建言献策,解决问题,推动形成“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治水工作局面。另一方面搭建了公众参与平台。我们充分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在高校成立了高校治水联盟,激发青年学子护河治水的热情;在中小学组建了红领巾“河小二”,让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目前红领巾小河长逾1万名;组建了护水骑兵队伍,常态化巡河护河。我们还选拔了702名志愿者河长,带动全市10万名“河小二”在全市范围内长期开展护河治水志愿服务,形成了全市志愿治水的大格局、大阵仗。

  三是探索建立了志愿服务参与治水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志愿者河长”制,招募专业、责任心强的志愿者担任“志愿者河长”。建立“志愿者河长”与市水务、人居环境、城管、街道办等职能部门沟通反馈机制,形成巡查、反馈、协调、宣导、督查的闭环管理机制。

  四是形成了一批志愿治水工作品牌。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志愿服务参与治水工作在阵地、项目、队伍三个方面都取得一定成绩,打造了一批叫得响的品牌。建立了8个护河治水志愿服务U站;高校治水联盟对全市八条河流深度调研,形成了《修复城市水生态课题研究报告》;“河小二”成为全市护河治水志愿者的统一标识;河小二网格行动在全市得到推广;圆桌对话形成良好社会反响;志愿者河长培训体系不断完善。

  以上是我市志愿服务助力治水提质工作的基本情况,谢谢。

  记者:我是深圳特区报的记者,我市治水方面面临哪些问题,应该采取哪些对策?

  姬亚鹏:治水提质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任务是繁重的。除了综合整治、防洪排涝等工作外,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黑臭水体治理。深圳市水体黑臭问题严重,全市310条河流,黑臭水体占133条,建成区36条(45段)。这不管在广东省来说还是全国来说,都是非常庞大的。治水提质对深圳来说最大任务、最大问题就是消除黑臭,对黑臭水体的治理。2015年底治水提质攻坚战任务启动以来,经过一年努力,2016年实现了一年初见成效;2017年我们又启动了治水提质“大攻坚、大整治”,从投资额、工程任务来说,相较2016年都有大幅增加。2017年一年的投资额超过了十二五期间总的投资额,是2016年的1.8倍。2018年我们实施治水提质“大会战、大建设”,计划投资336个亿,破难题、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打响管网建设、正本清源、提标扩建拓能、河道综合整治、三大污染原全面监管、智慧环水“六大战役”,完成管网建设2353公里,补齐5938公里历史欠账;完成5520个小区正本清源改造,加速推进黑臭水体整治。

  治水提质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伟中书记和如桂市长分别担任全市总河长、副总河长,并亲自担任污染最严重的茅洲河、深圳河河长,多次调研指示污染防治工作,专题召开全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工作会议、市区街道社区四级领导干部治水攻坚800人大会和打赢污染防治攻坚动员大会,强调要以硬作风硬措施完成硬任务,坚决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市治水提质指挥部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治水十策”和“十大行动”,以改革思维和创新举措,推动治水提质工作扎实开展。

  经过近三年努力,深圳治水提质取得明显效果。2017年完成25条河道综合整治,2780个河道排水口整治和53条黑臭水体治理,茅洲河共和村、深圳河河口等7个国考、省考断面均达到年度考核要求,建成区36条(45段)黑臭水体实现不黑不臭,公众满意度90%以上。2018年我市水环境持续好转。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茅洲河共河村、深圳河河口、观澜河企坪、龙岗河西湖村、坪山河上洋断面水质指数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50%、40%、57.4%、15%、16%。通过这几组数据,大家可以看出来,经过近三年努力,深圳治水取得实实在在成就。

  记者:我是深圳新闻网的记者,有一个问题问一下人居委的负责人,深圳目前水环境治理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未来还会有那些对策?

  伦锡蕃:近年来深圳治水投入、治理力度空前,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水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但由于深圳经历了三十年爆发式增长,累积了很多环境欠账,也导致我们治水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水环境治理需要过程和时间。以污水管网为例,2016年、2017年两年新建3042公里,约为“十二五”期间的两倍,但仍有缺口2353公里,我们计划今年底全部完成。这些大体量工程集中上马需要过程和时间。二是跨界河流联防联治仍待加强。我市茅洲河、观澜河为深莞界河,龙岗河、坪山河为深惠界河,治理过程中需要打破行政区域界线,还存在上下游、左右岸治理不同步的问题。三是水污染治理工程还需啃下一些“硬骨头”。比如拆迁方面、管线迁改等一些具体施工问题。四是水环境承载力严重不足。我市没有大江大河过境,河流属于雨源性河流,清洁基流少,污径比高,水环境容量极其有限。如观澜河污径比约为5:1,旱季河道内污水基本来自污水处理厂尾水,几乎没有纳污能力。这也导致深圳必须探索大规模、高标准、集约化,具有深圳特色的治水道路。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回用”的治污路线,坚决打好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要坚持打牢基础,2018年新建污水管网2353公里,还清历史欠账。二是要坚持雨污分流,克服城中村、旧屋村密度高,施工作业困难等问题,强力推进正本清源改造,2019年全面实现雨污分流。三是要坚持提标扩容,2018年新改扩建和提标拓能水质净化厂19座,大部分污水厂出水实现地表水IV类标准。 四是要坚持干支流同步,以河流生态建设为重点,推进河流沿岸景观工程建设,逐步推进暗涵河道复明,确保实现每个区至少有一条景观河流。五是要坚持寻根溯源,目前我委已全力开展“利剑二号”环保专项执法行动,全面加强工业、三产、面源等污染源监管。六是要坚持借力科技,大力推进智慧环水建设,为水环境治理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主持人:感谢伦锡蕃同志。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特别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大家继续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谢谢!

[责任编辑: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