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如何堵住薅消费券“羊毛”的漏洞?

热评:如何堵住薅消费券“羊毛”的漏洞?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为什么消费券会被不法分子盯上?因为,消费券由地方政府发放,投放时快速、大量、小额。

广州日报2020年7月14日讯 疫情期间,数以百亿元计算的消费券在全国各地投放,加快了复工复产复市的节奏。然而,不法分子与一些商家串通套取补贴,让政府撬动消费的初衷打了折扣。据媒体报道,领取10元消费券后,有人向商家支付30元人民币后,商家账户可收到40元。在扣除4元好处费后,商家把剩余的36元返还给“消费者”,实现消费券套现。

为什么消费券会被不法分子盯上?因为,消费券由地方政府发放,投放时快速、大量、小额。对参与套现的商家来说,制造“伪消费”相对容易,甚至就是坐等收钱的事情。随着监管力度提升,不法分子伸向消费券的手,也越来越隐蔽。有商家从线上转移到线下,只准到店扫码套现;有商家用现金来支付返还的利益,增加平台追踪难度;有商家还“开发了”暗语,用“卷”代表“券”……

可见,不提高违法成本,便难以杜绝消费券套现的乱象。首先,监管须堵上漏洞。有安全专家指出,这类不法分子主要通过在账号或设备上做手脚来抢券、囤券。所以,可利用区块链技术难以篡改的特点,完善用户审核,加强平台监管能力,让使用消费券有迹可循、券尽其用。而且,要厘清各部门的职责,加大经济处罚力度,并引入信用惩戒机制,促使商家加强自律。这些措施并行不悖,对防范分散流动的薅羊毛者会更有针对性。

此外,降低无效发券,有效挖掘消费潜力,也颇为重要。只要消费券的使用公平透明高效,薅羊毛的空间就会被有效地压缩。从这个角度来说,消费券的设计机制要更精益求精,一方面要做到规范发放,另一方面还要精准发放。譬如,限时消费,侧重中低收入群体,等等。当消费券的实际作用被最大化地发挥出来,不法分子便无容身之地,消费回暖、经济复苏的脚步便会加快。

[责任编辑:田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