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黄金般的消费信心

呵护黄金般的消费信心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这些企业有没有涨价的权利?答案是肯定的,它们身处竞争性行业,有自主定价权,涨价无可厚非。

深圳商报2020年4月14日讯 最近,海底捞、西贝等餐饮企业复工后的涨价行为引起了一场不小的舆论风波,随后两家企业就涨价道歉并将价格恢复至疫情发生前的标准。

这些企业有没有涨价的权利?答案是肯定的,它们身处竞争性行业,有自主定价权,涨价无可厚非。不过企业有涨价的权利,消费者也有不吃的权利,当市场集体不接受时,涨价也就变得有价无市而失去了意义。尤其在当下,餐饮企业的涨价行为更缺少民意支持,将对消费市场的振兴带来负面影响。

众所周知,国内的疫情防控形势取得阶段性成效的时间并不长,餐饮业不久前才有限恢复堂食。近年来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已成为拉动经济最重要的引擎。然而,防控隔离措施让消费引擎不得不“减速”。消费如果不振,企业也就会因为没有需求而难以为继。为了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中央不断出台振兴政策,各地也大撒消费券,就是希望重振消费者信心,让消费引擎恢复正常运转。

恒大研究院报告显示,餐饮零售业仅在春节7天内的损失就可能高达5000亿元。不过这场疫情带来的影响是全面性的,几乎所有行业都受到波及,就业和居民收入也难以幸免,以稳就业为首的“六稳”工作因此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鉴于疫情对经济的巨大影响,全社会已形成一种共识,那就是要共克时艰。

共克时艰从消费角度看,就是消费者尽可能消费,而企业也尽可能让利,相互扶持共同走出困境。说好的共克时艰,你却悄悄涨价?如果每个企业都急于将疫情期间的成本上涨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必然让消费者寒心,甚至失去消费信心,最终振兴措施难以发挥作用,企业最终得不偿失,消费引擎也无法重新轰鸣。

人们常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消费信心同样如此,需要各方包括企业的精心呵护。面对外部成本的上涨,首先该想想如何提升管理水平内部消化,而不是轻易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先争取“活下来”,而不是涸泽而渔般先捞回损失,从舆论对涨价行为的激烈反应来看,这也是一条行不通的路。

需要呵护的不止是餐饮消费。清明小长假期间,黄山、杭州等景区出现了巨大人流,让人们不得不担心疫情反弹风险,黄山景区随后采取了紧急闭园措施。旅游是服务性消费的重要内容,旅游消费热情同样值得珍惜。热门景区应尽快实行国际旅游业通行的预约制,既是为了防控需要,也可提升消费体验、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中国14亿人口造就了世界上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这是中国无可比拟的发展优势。防控得力使中国得以率先复工复产,要想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争取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应该把这两个优势结合起来,呵护好黄金般宝贵的消费信心。

[责任编辑:田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