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产经>科技>科普探索>

全国生物食诱剂应用技术培训班召开

全国生物食诱剂应用技术培训班召开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为进一步强化农作物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推进农药减施增效,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共同组织的“全国生物食诱剂应用技术培训班”于8月9日至10日在敦化召开。

深圳新闻网2019年8月14日讯 为进一步强化农作物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推进农药减施增效,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共同组织的“全国生物食诱剂应用技术培训班”于8月9日至10日在敦化召开。此次培训班增设了试验示范区现场观摩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吴孔明院士、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党委书记魏启文、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处长宁鸣辉、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张永林、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处长邬晓冬、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潘希波、敦化市政府副市长李光周等领导莅临培训班,全国24个省(市、区)农业农村厅植保站负责人、技术人员和相关重点市县农业部门负责人,花生、玉米、蚕桑、烟草、大豆产业体系的领导、专家,以及国内农业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的专家,共计140余人参会。

生物食诱技术是一项高效的绿色防控技术,由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与高新技术企业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这项技术自2012年初引入中国,在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研究所植保所、中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各省市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连续七年在各地开展了验证性试验和大规模示范,主要推广应用作物有棉花、烟草、大豆、玉米、小麦、花生、茄科蔬菜等。

生物食诱剂原理利用专利缓释载体,持续高浓度释放植物芳香物质和昆虫信息素引诱物质,以引诱靶标害虫至混有少量快杀型杀虫剂的诱饵中,以集中诱杀代替传统全田喷洒的方式,农药的用量仅需后者的1-2%。

现场观摩会

开班仪式前,参会领导、专家及各省市参会代表现场观摩位于敦化市鸿发现代生态农场的全国生物食诱剂防控大豆食心虫技术试验示范区,在示范区现场观摩无人机喷洒生物食诱剂。

参会专家合影

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敏讲解食诱剂应用技术

参会代表查看食诱剂诱虫情况

无人机喷洒生物食诱剂

参会代表观看草地贪夜蛾性诱装置

开班仪式

本次会议由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防治处处长杨普云主持。开班仪式上,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张永林代表吉林做了经验介绍,敦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光周代表敦化市人民政府致辞,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植保植检处处长宁鸣辉对本次培训班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全面阐述。

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防治处处长杨普云主持开班仪式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张永林代表吉林做经验介绍

敦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光周代表敦化市人民政府致辞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植保植检处处长宁鸣辉全面阐述本次培训班的目的和意义

专题报告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做了《食诱剂防治迁飞性害虫的前景展望》的专题报告,讲解了害虫防治方法、迁飞成虫取食行为、食诱剂的研发进展以及对草地贪夜蛾的展望。此篇专题汇报得出食诱剂的研发技术已经成熟、可高效控制成虫密度、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以及食诱剂需要科学规范管理的结论。

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测报处副处长姜玉英做了《草地贪夜蛾发生概况与监测技术进展》专题报告。

应用技术交流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郭井菲博士分享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控措施;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植保植检站李永川讲述了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的发生及有效防治情况,并且介绍了昆虫性诱剂诱捕草地贪夜蛾的原理以及性诱剂田间示范情况。

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王立昌、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高庆花分别汇报了食诱剂在当地的使用情况,应用作物包含玉米、大豆、花生、蔬菜等大田经济代表性作物。食诱技术适用作物广泛,产品应用技术成熟,具有广谱性诱杀、雌雄通杀等特点,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是绿色防控中害虫防治的主要技术。

生物食诱剂可以有效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减少幼虫危害,实现作物的提质保量,到目前为止累积示范面积超过了200万亩,使用面积超过800万亩次,辐射面积超过2000万亩,组织技术培训会2000余场,直接受益农户80万人次,培训农技人员3万余人次累计印发生物食诱剂应用技术单页8万余张,不完全统计减少农药用量25吨,生态效益显著。

咨询座谈会

会上,专家们充分肯定了昆虫食诱剂防控效果,一致认为食诱剂具有良好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加快推进农药减量增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意义重大。同时也建议食诱剂产品在使用方法上能够进一步简化,在延长效果持续性方面进一步研究。

与会专家发言

全国农技中心魏启文书记作总结发言

会议最后全由国农技中心魏启文书记作总结发言。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是植保工作的重要部分,应加快推进农药减量增效,进一步加快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和创新,扩大新产品应用规模。(吕攀)

[责任编辑:田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