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情暖龙岗,凝聚大爱。一直以来,在市残联的指导帮助下,龙岗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将残疾人事业融入全区工作大局,努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在龙岗这片民生热土上,广大残疾人以梦想为伴、与时代同行,共同追寻梦想的彼岸。在追梦的路上,他们“用力奔赴、逆风飞翔”,展现了生命的坚韧与不屈,如同石缝间的种子,如同黑暗里的明灯,以生命的希望之光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传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讲好龙岗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大力弘扬残疾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充分展现他们自强不息的新时代残疾人风采;同时讲述残疾人亲友、残疾人工作者以及社会爱心人士守望相助、生命呵护的大爱故事,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努力实现龙岗区新时代残健共融的美好未来。
值此第33个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龙岗区残联与深圳新闻网联合推出了《不一样的追梦人》讲好龙岗残疾人故事系列报道,每天1篇。今天首期推出龙城街道李国标的故事,敬请关注!
《不一样的追梦人》 | 讲好龙岗残疾人故事系列报道之一:
从景泰蓝艺术到“两指扬琴”
——深圳龙岗李国标书写不屈工匠传奇
深圳新闻网2024年12月3日讯(记者 张凡 通讯员 陈展扬)在龙岗区,有这样一位特殊的“二指扬琴”演奏师和小有名气的“名工巧匠”,他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艺术的满腔热爱,从景泰蓝艺术到“二指扬琴”,书写了龙岗残疾人工匠的传奇。他就是龙城街道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下称“职康中心”)“特美工坊”艺术品牌创始人李国标。
疾病摧毁身体,但压不垮脊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三十出头的李国标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来到深圳,渴望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闯出一片天地。起初,由于没有什么特别的技能,他只能在工厂里做些体力活。然而,李国标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凭借着灵活的头脑学会了开车,并很快成为一名专职货车司机。从此,他起早贪黑,风雨兼程,为了家人和梦想不懈奋斗。经过十多年的辛勤付出,他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房,并将家人接到深圳,在这座城市里扎下了根。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200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脑出血打破了李国标原本平静的生活。他因脑出血导致左侧肢体偏瘫,连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都无法自理,吃饭、穿衣等琐碎之事都需要家人的悉心照料。为了治病,家里不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数万元的债务。
在病床上,李国标内心充满了挣扎和不安,但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念头:家里还有四位老人需要赡养,两个孩子还在上学,作为家中的顶梁柱,自己绝对不能倒下。
靠着顽强的毅力,李国标在医生的指导下,在病床上坚持锻炼。起初,每一步都异常艰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可以下床走路了。出院后,家中没有专门的康复器材,家人便将一辆旧自行车固定住,让李国标每天至少锻炼四小时。
2008年,龙岗区残联提出“康复进社区、服务进家庭”的工作服务目标,旨在通过将康复服务和相关支持延伸到社区和家庭,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便捷和全面的服务,主要包括社区康复服务、家庭服务、培训与教育、资源链接、政策宣传,这种服务模式不仅提高了残疾人生活质量,也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李国标也开始到职康中心做康复训练,区残联工作人员为他量身定制了针对性康复训练计划,每天训练6个小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2年多的时间他实现了行动自如,现在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开心和幸福的笑容再一次写满了他的脸上。
不服输,不甘于现状的他,暗下决心,再努力一把,找个事做,有个固定收入,争取早日把丢失的生活找回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是他的座右铭,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景泰蓝珐琅画培训,重拾人生价值
2013年7月,龙城职康中心创新工作思路,提出了“就业一人,幸福一家”的残疾人家庭就业帮扶援助计划,克服了技术、经费、人员方面的重重困难,在全市率先举办了残疾人景泰蓝珐琅画职业技能培训班,并请来了专业的珐琅画指导老师。面对繁杂的珐琅画掐丝工艺,李国标犹豫了,他的身体这样能行吗?不是怕干不好,而是怕辜负了工作人员的信任。
李国标正在制作景泰蓝珐琅画。
最终,在职康工作人员的耐心劝说和鼓励下,他再次鼓起了勇气,克服身心双方面的困难,勤加苦练,每天总是最早上班,最晚下班。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甚至不辞辛苦地前往惠州向老师请教。经过近两年的实践与刻苦钻研,他掌握了景泰蓝珐琅画全部的16道工序技术,特别是在点蓝、过膜等关键技术上,技术高超。
不仅全部熟练掌握了景泰蓝珐琅画的主要制作工序、工艺,而且在2016年,在区残联的指导及支持下,他还牵头成立了龙岗区第一家由残疾人组建的民非企“特美工坊”,并成为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特美工坊”作为残疾人优秀就业创业项目,两次登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会,向国内外慈善界展示特美工坊优秀作品,展示特美工匠自强自信的精神风貌,将特美价值和特美精神推广开来。
自“特美工坊”成立以来,李国标带领的职康景泰蓝珐琅画制作团队,创作、展售作品300余幅,义卖收入30多万元,人均月增收入2000至4000多元,并多次受邀参加区残联组织开展的义卖和拍卖活动。他的事迹鼓舞带动了身边更多残疾人走进职康,参与到职康残疾人就业辅助性工作中来,并通过一双双勤劳的双手,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景泰蓝珐琅画,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精彩生活。由此,李国标也获选为深圳市龙岗区第六届“梦想与力量”感动龙岗人物。
音乐梦想,成就“两指扬琴”奇人
音乐,对于李国标而言,是更高层次的精神寄托。2014年,为进一步提升会员的文化修养和生活质量,在街道社会事务办(残联)的大力支持下,龙城街道职康中心组织成立了“梦飞龙城”民乐团,每周聘请专业老师来上课。在老师教授扬琴的时候,那清脆悦耳的声音深深地吸引了他,成为听课最认真、最用心的学员。一期培训下来,他的音乐梦想再次被唤醒。“老师,这个声音太好听了!能不能让我试试?”
李国标准备演奏扬琴。
中风给他留下了左侧肢体偏瘫后遗症,严重限制了他手部活动的能力。而扬琴是用两只手配合弹奏的打击乐器,对他而言难度非常大,但老师被他的诚意打动了。在老师的指导下,他经过不断实践摸索,发现将两根琴竹绑在右手食指和中指上,就能较好地演奏扬琴。
刚开始练习时间一长,手指就会酸痛肿胀,但他咬牙坚持了下来。如今他已经能够熟练地弹奏《梁祝》《喜洋洋》等几十首民乐经典曲目。每当那清脆悦耳的琴声响起,李国标仿佛能感受到生命的脉动,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慰藉。
国际残疾人日,李国标演奏现场。
此外,李国标还是一位热爱体育的运动员。在门球、铅球、标枪等项目中,他多次获得名次。“我会将音乐的节奏感融入到体育运动中,用音乐来增强自己的运动协调性。” 李国标乐呵呵分享,无论是扬琴的演奏还是体育比赛,每一次的努力都见证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音乐与体育的完美结合,不仅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也为他的人生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李国标(左一)与队友参加门球比赛。
工匠情怀,感恩奉献
在时代的洪流中,每一位坚守岗位、精益求精的人都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力量。李国标正是这样一位充满工匠精神的楷模。他不仅用行动诠释了对技艺不懈追求的精神,更将这份执着转化为对社会的深厚情感,回馈给需要帮助的人群。
回望过往,李国标的心中充满了对这个社会的感激之情。他深知,每一份成绩的背后,都有无数双手默默的支持与助力。因此,在个人不断攀升的同时,他也始终不忘那些仍在奋斗路上的同伴,特别是那些同样面对生理挑战的朋友们。
李国标感慨道:“感谢政府和爱心人士一直以来对我的帮助!未来,我希望能够将自己所掌握的珐琅画和扬琴技艺,无私地传授给每一位渴望学习的残疾人朋友,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艺术带来的快乐与成就。” 李国标坚信,尽管命运或许给予了我们不同的起点,但只要内心充满了希望,并为之不懈奋斗,那么即便是最艰难的时刻也会成为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