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奇军。(受访者供图)
深圳新闻网2024年10月22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赵鸿飞)因为难度高、风险大, 心外科手术一直被称作是在“刀尖上跳舞”。
深圳市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郑奇军就是一位“刀尖舞者”,郑奇军的手术刀在心脏血管的毫厘之间游刃有余,他一次次把患者从“鬼门关”拉回来,一次次创造生命奇迹,给心脏病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从“配角”到“主角”
郑奇军在心外科领域耕耘了20余年,他的成长经历,与踏入医学之路的无数个“第一次”分不开。
郑奇军至今仍记得第一次作为助手参与的第一台手术。患者是一名年仅7岁、患有复杂先心病的小女孩。遗憾的是,由于女孩病情复杂,那次手术失败了。当郑奇军负责把已经变得冰冷的女孩抱给其父母时,他五味杂陈。多年以后,郑奇军已经是一名优秀的主刀医生,说起那次手术,他依旧遗憾、伤感,“如果是现在,医疗技术更加进步,手术的成功率会更高,也许小姑娘会有不同的命运。”
郑奇军至今还记得自己主刀的第一台手术。患者因被人捅伤送院抢救。郑奇军接诊时,插在患者胸口的刀已经被拔了下来,胸片显示没有任何异常。凭着职业敏感,郑奇军意识到,不能排除有意外的可能。他急切地告诉患者:“你千万不能回家,一定要在急诊留观室等2-3个小时再走。”果然,很快郑奇军就接到通知,患者已经在急诊室休克了。胸片显示,他的胸腔里已经全是血。郑奇军成功为他实施手术,他转危为安。第一次主刀手术,让郑奇军收获了职业的成就感。
成长之路上无数个难忘的“第一次”,让郑奇军在手术台上变得成熟、稳健,他总是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站在手术台前,他也从手术台上的“配角”变成“主角”。如今,郑奇军年手术量400余例。他主刀实施的手术中,患者年龄最小的仅2个月、体重仅3.8kg;他主刀开展了西北首例肺动脉栓塞取栓术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
“让病人能更好地活着”
生死考验面前,作为主刀医生的郑奇军一次次成功地把患者从生死边缘线拯救回来。
李大爷有冠心病、糖尿病,一次体检发现,他的左前降支开口狭窄90%,回旋支近中段弥漫狭窄约30%-50%,右冠近端闭塞,左主干-前降支管腔直径差距较大,情况十分危急。此外,李大爷的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都有病变,医学上称之为三支病变。深圳市人民医院迅速启动紧急预案,急诊科、介入科、麻醉科、心脏大血管外科纷纷到位,做好术前准备。郑奇军主刀为他实施了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过一系列紧张而有序的手术过后,李大爷的身体逐渐恢复稳定。就在医护团队松下一口气时,李大爷发生室颤了!在一系列抢救后,郑奇军当机立断给李大爷上ECMO(人工心肺机)予以辅助。经过几天的奋战,他终于撤掉了机子的辅助,能够自主呼吸了。手术获得成功!
“每一个危重患者能够死里逃生,我深感拯救生命的责任重大”,郑奇军说,“让病人能更好地活着,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刀锋战士”的底气
常年在“刀尖上跳舞”,郑奇军如同是一名在悬崖上走钢丝的“刀锋战士”。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技术,是郑奇军拥有“大心脏”的底气。如今,郑奇军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可是,他依然会在每个择期手术的前一天演练手术过程。晚上睡觉前,仔细预想第二天的手术细节。“如果出现不可预知的情况,应该如何应对?”即使已经完成的手术,他也会在闲暇时认真思考,“这个手术有哪些是按照我的思路去做的? 有哪些细节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择一业,精一事,终一生”,郑奇军告诉记者,“我希望自己能在心外科领域有所建树,能为患者做点事情,能为心脏外科的发展和进步做点贡献,能在我热爱的医学事业里有所成就。临床医学的探索充满无限可能,无论付出怎样的艰辛,我终生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