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是有根的,怎样的土地,就能孕育出怎样的味道。乳山,地处青岛、威海、烟台衔接的腹地,西起乳山口,东至浪暖口,海岸线全长185.6公里。如此绵长的海岸线,给足了牡蛎孕育生长的空间。
生活在“中国牡蛎之乡”,乳山人民早已对牡蛎的舌尖规则了如指掌,不只是美食烹饪,更是涵盖了养殖捕捞、加工生产、文化旅游等全产业链发展。近年来,乳山在牡蛎产业上不断发力,牡蛎养殖面积、产量均居全国县级单位首位,牡蛎全产业链产值达100亿元。2023年,乳山牡蛎以193.85亿元“登顶”国家地理标志牡蛎品牌价值排行榜。靠海吃海,凭借当地的优质牡蛎资源,也让不少乳山人民找到了致富之路,刘子晖对此深有体会。
退役小伙回乡创业
开设乳山牡蛎新篇章
位于乳山市“滨海养生特色小镇”及“牡蛎特色小镇”——海阳所镇驻地,地处4A级景区银滩旅游度假区与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的交汇处,打造了一座以牡蛎文化为核心,集美食餐饮、特色民俗、直播电商、旅游购物于一体的“乳山牡蛎欢乐城”,而刘子晖就是这座欢乐城的建设者。
2015年,在外当兵的刘子晖光荣退伍,回到家乡开启新的征程,从父亲手中接过了位于海阳所镇的德泰银海商贸城。虽说是子承父业,但对二十来岁的刘子晖来讲,依旧是不小的挑战。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那股闯劲,刘子晖决定打造一座以牡蛎为主题的文化集合地,在这里,让大家不仅能休闲娱乐,还能了解乳山牡蛎的前世今生。
随后,刘子晖策划打造了牡蛎园和牡蛎博物馆等多处和牡蛎文化息息相关且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并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牡蛎欢乐城。
走进牡蛎欢乐城,内设有牡蛎文化园、牡蛎文化博物馆、威海市旅游体验基地、“山东手造”乳山展示中心、翰墨美术馆等文化体验类项目,致力于展示和传播牡蛎文化并深入挖掘乳山本土文化,积极推进乳山市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努力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形成产业辐射,有效带动城镇居民。
深耕牡蛎产业
发展镇域经济
“我不仅想打出我们乳山的文旅名片,更想带动大家伙儿一起致富。”据刘子晖介绍,牡蛎欢乐城内所有服务人员及商铺人员都是海阳所镇村民,目前已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与此同时,还通过打造电商平台、网红孵化基地,扩大当地村民牡蛎销售渠道,也可以留住当地的年轻技术人才助力家乡发展。
在刘子晖的带领下,牡蛎欢乐城在打造以牡蛎博物馆、文化园、特产美食购物街、蛎园民宿为主的文旅项目的同时,还以牡蛎生鲜电商产业园冷链集散中心、乳山特产馆直播电商基地为支撑的产业输出服务,拓展为“文旅+电商+酒店+物流”的多元化、多功能、可辐射全国的商贸服务中心,构建乳山牡蛎的全产业链条。
凭借着“靠海养海、凭海而兴”发展理念,近年来,乳山市海阳所镇紧紧围绕牡蛎小镇发展定位,从牡蛎育苗育种、养殖加工、品牌保护等环节入手,全链条打造牡蛎产业,深耕蓝色经济,向海图强。在全镇的共同努力下,海阳所镇牡蛎养殖年产量20余万吨,产值20余亿元。
打造牡蛎全产业链
走上致富之路
不只是海阳所镇,牡蛎产业已然成为乳山全市的富民产业。
在与海阳所镇邻近的南黄镇里,镇政府还设立了“牡蛎融合发展示范区”,据乳山市南黄镇党委宣传委员邵慧博介绍,目前南黄镇牡蛎融合发展示范区已入驻养殖户和牡蛎销售企业60余户,牡蛎年生产量能达到20万吨,年产值超15亿元。
牡蛎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设,也为镇上20余个村2000多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成为南黄镇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位于示范区内的乳山非凡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如今已经能创造3500吨牡蛎年产值。据合作社负责人肖振秀介绍,自己是从2009年开始投资养殖牡蛎行业,至今已有15年,目前养殖海域达到5000亩。“从一开始的单干,到现在建立这个合作社,也是想尽己所能,方便周边的村民就地就业,带动更多身边的村民一起致富。”肖振秀说,目前在合作社上班的周边村民,涉及十来个村100余人。
从2014年开始,合作社开始积极发展电商产业,也增设了一批新的就业岗位,着力推动牡蛎产业产供销一体化进程,为全市牡蛎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文字/李丽涛 视频/徐斌张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