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8月24日讯(记者 王茜 何亚南 通讯员 冯箫凝 覃筱靖 袁浩延)8月24日,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主办的百川论坛——第三届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产业与现代化:中国与世界”2024研讨会在深圳前海开幕。本届论坛为期两日,来自北美、欧洲、非洲、亚洲的学者和企业界专家,将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展开全面而深入的讨论,从产业层面探讨现代化的中国实践与世界经验。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征程上,民营企业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在开幕致辞中从中国的民营企业和产业发展层面阐述他的思考。他表示,民营企业不仅是税收和GDP的重要贡献者,更是技术创新、就业和企业数量的主要来源。他进一步指出,当前民营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挑战不仅来自外部环境的变化,更源于内部结构的深刻调整。
如何实现产业的持续发展?郑永年提出,需要构建一个“双轨制”的科研体系,一方面加强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改革高校和科研机构,促进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郑永年呼吁,只有通过全面而深化的改革,才能将理念转化为实践,推动产业的整体发展。
本次论坛邀请深度参与中国产业现代化实践的业界代表分享其对产业与现代化的观察。中广核(广东)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刘化飞指出,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呈现出增长快、投资大、电力市场建设加快等特征,同时也存在限电率抬头的现象。他表示,截至2024年6月,中国风力发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首度超过煤电的装机容量。在未来,部分传统发电机组逐步转向调峰和多元储能加快建设,将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调节功能,为新能源电力消纳提供更大空间。
关于产业政策的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构建,前瞻产业研究院院长徐文强认为,具有技术优势的产业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作为新时代、新动力的典范,人工智能的高水平应用使得数据要素产生了大量实际的经济价值。”徐文强表示,未来中国仍需通过进一步的创新驱动,培育和强化以技术优势为基础的竞争力。
从金融的视角看产业发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实践教授、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则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科技创新”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而科技创新亟需金融强有力的支持。“实际利率与汇率是国家金融能力及金融强国的关键变量”,肖耿表示,面对当前地缘政治局面,需要创造可控的金融风险,以时间换空间,更好地为新质生产力以及实体经济提供服务。
所谓“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没有产业的现代化,就没有经济的现代化。如何加强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发展依然是我们下一阶段要不断思考的重要课题。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将在百川论坛品牌下继续围绕“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主题召开系列研讨会,为中国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