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籍老兵后人三代接力寻亲,跨越1300公里在西乡取得关键性进展
2024-05-26 09:25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宝安籍老兵后人三代接力寻亲,跨越1300公里在西乡取得关键性进展

深圳新闻网2024年5月25日讯(记者 罗瑜 通讯员 温幸欣 徐浩浩)“我想继续寻找爷爷亲属的后人,以及我的大伯!”莫婕说,“我很想念他们,爷爷也很想念他们,我希望这次回到家乡可以见到他们,或者说至少知道他们过得好不好。”日前,来自安徽的莫氏一家三口人与在本地的莫氏宗亲在西乡相见。“我爷爷是你爷爷的堂兄弟,那我喊你哥,那这位就是我的婶婶。”莫婕来自安徽,她的爷爷是宝安西乡人。她见到千思万念故乡的亲人很兴奋,她更期待能找到爷爷其他的亲属后人,现在正在通过各种渠道方式调查寻找线索。

千里寻亲,三代“接力”

老兵莫苏,1909年生人,自从1946年离开家乡宝安,便投身于党和国家的事业,跟随我党的步伐,征战南北,最终留在安徽,为新中国的发展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然而,在他1965年临终之际,心中念念不忘的依然是遥远的故乡宝安和失联多年的大儿子。

莫苏的二儿子莫建南,年仅11岁的他,从小就将父亲对家乡的深深思念铭记于心,并将这份思念传承给了自己的女儿莫婕。对于莫婕来说,深圳宝安,不仅仅是地理上的一个标识,更是她心中最敏感、最深刻的情感寄托。“深圳才是我们的家乡,你的爷爷曾是渔村的一位渔民,后来响应国家的召唤,投身战场,最终来到了安徽。”莫建南常常向莫婕讲述爷爷的故事,那些关于家乡和未曾谋面亲人的往事,让莫婕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

莫婕一行人在宝安档案查询线索.jpg

莫婕一行人在宝安档案查询线索3.jpg

莫婕一行人在宝安档案馆查询线索。

多年来,莫婕一直密切关注寻亲网络和莫氏家族的微信公众号,希望能找到关于大伯的线索,但是她手中的信息极少,其中绝大部分还是来源于爷爷的口头讲述。爷爷是一位勇敢而温暖的人,他不仅参与了解放战争,还在上世纪积极投身于治淮工程的建设。在父亲的记忆中,小时候他们经常搬家,因为爷爷的工作需要,他们曾去过河南、东北、青岛、江苏等地。莫苏在解放战争中受过伤,导致手部残疾,但在转业后,他拒绝了单位给予的残疾补贴,表示“有更需要帮助的同志”。

2024年3月,莫婕灵机一动,决定借助热门社交平台小红书发起寻亲。她带着忐忑的心情发布了寻亲帖子,希望能引起关注,找到大伯的踪迹。起初,回应寥寥,“偶尔有几句鼓励的话语,我很感激,更希望帖子可以被更多人看见。”终于,在今年清明期间迎来了转机,帖子得到了更多的回复和关注,私信也纷纷而至。经过多方的介绍和帮助,莫婕接触到了一位网名为“西乡浩哥仔”的热心街坊,并在他的帮助下,成功联系到了西乡当地的莫氏宗亲。

虽隔两地,但同一心

当时,莫苏还跟莫建南提过,他有个弟弟在香港。于是,在1978年,莫建南决定在香港《大公报》刊登寻亲启事,希望能够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份寻亲启事最终被莫苏胞弟莫雨生的家人看到。在广州,两家人终于相聚,那份喜悦和感动,难以用言语表达。从那以后,莫建南一家和莫雨生一家保持着联系,每年至少互通一封书信,分享彼此的生活,表达对彼此的思念和关心,恳盼相聚。这些书信,未曾以浮华辞藻修饰,却以最真挚朴素的言辞,筑成了两家人情感交流的桥梁,横跨时间的长河,将他们的心紧紧系在一起。

当香港的亲人得知莫建南身体不适时,他们特地汇款到内地,信中字字关切,句句窝心,同时,也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这份跨越地域的关心,让莫建南深感温暖。遗憾的是,由于多次搬家和工作单位的变更,部分保存的信件不慎遗失。同时,由于地址的变动,一些书信长时间未能及时投递到位。

与香港亲人互通书信3 (3).jpg

与香港亲人互通书信4.jpg

莫建南一家和莫雨生一家互通书信。

莫建南虽然曾来过广东,但这次是他第一次到深圳。他的太太刚刚手术康复出院,他便急切地赶来深圳,希望能见到香港的亲人,与他们团聚。他心中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感激。他知道,这次相聚,对他们来说,意义非凡。

奔波查档,只为线索

三个月前,莫婕再度向有关部门申请查看爷爷简历的请求,得以批准,于是一家三口驱车前往。他们在人力资源部得知爷爷的干部档案存放在档案馆中。随后,他们来到了安徽省某管理局,管理人员已经将档案准备好了。

莫苏祖籍为宝安西乡.jpg

莫苏的干部履历表(出生年份应为1909年)。

对于莫婕来说,除了一张爷爷、奶奶和爸爸在青岛拍摄的全家福照片之外,这是她第二次接触与爷爷有关的东西,原来人的一生留下来的东西那么多,又那么少。她急切地想要翻阅简历,尤其是看到爷爷年轻时的证件照片时,她更是激动不已。

与香港亲人互通书信3 (5).jpg

莫建南与莫苏夫妇的全家福照片。

修复后的莫苏照片.jpg

修复后的莫苏照片。

莫婕随即把可以公开的关于爷爷的信息发布在小红书上,希望能找到更多线索。

莫婕表示,她已从工作单位请了长假,希望这次能见到香港的乡亲,并通过查阅档案馆的资料找到爷爷的其他亲人。她还计划带父母好好游览家乡,了解家乡的历史和变化。莫婕感谢一路上网友的帮助和鼓励,也感谢安庆、深圳的档案管理机构的耐心指导和协助。她相信,正如父亲当年在香港《大公报》找到亲人一样,希望此次刊载也能重现奇迹。

这段跨越时空的寻亲之旅,不仅是对家族历史的追寻,更是对血脉亲情的坚守。莫婕和她的家人相信,无论岁月如何更迭,距离如何遥远,亲情的纽带总会引领他们找到彼此。

同时,如果读者朋友们知道或了解下面这几位莫婕一家要找的人物的相关信息,也欢迎与我们沟通:

莫苏(曾用名莫復光)的大儿子,在西乡-香港出生;

莫苏在西乡-香港的妻子,徐慧珍;

莫苏的姐姐莫雨卿,在香港做手工业,丈夫名黄锡贵。

联系人:莫婕 15256412766

[编辑:曾甜 牛祉策] [责任编辑:单铭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