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 听听她的“守馆”故事
2024-05-22 17:50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国际博物馆日 听听她的“守馆”故事

深圳新闻网2024年5月22日讯(记者 陈琳君 李小辉)提到博物馆,你脑海里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充满历史厚重感的老旧物件?还是载满时间印记的泛黄照片?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我们跟随中英街历史博物馆第一位讲解员,探寻这座博物馆“背后的故事”。

一个人、一座馆。作为中英街历史博物馆的第一位讲解员,黄巧媚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馆一代”,亲身参与并见证了专属于这条百年老街的多个“高光时刻”。

“一人一馆”

讲述中英街的故事

黄巧媚是典型的云南姑娘,1995年,高考失意的她决定去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初到中英街那一年,19岁的黄巧媚并未曾想到,会在这里度过人生中最宝贵且难忘的十年。

一个人、一座馆。

对于黄巧媚来说,彼时的中英街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看着眼前门庭若市的商业街和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潮,她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留下来,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

那个时候,筹建初期的中英街历史纪念馆是一个仅有着三间展室的单层展厅,百平方米的纪念馆只有一名工作人员,“记得当时馆内展出主题是‘中英街的故事’,我特别喜欢这个名字。”在黄巧媚心中,这间小小的博物馆,就像是繁华老街里的一处“神奇存在”,总能让浮躁的心变得平和。

凭借学生时期兼职导游的经历,生性好强的黄巧媚在短短三天时间里,背下了多达几万字的讲解词,并顺利通过考核,成为中英街历史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让她始料未及的是,除了担负讲解员的主要职责外,还要同时身兼管理员、保洁员、安全巡查员等诸多职务。

黄巧媚的事迹被媒体报道,不少人由此认识了这个“守馆姑娘”。

自那时起,从早上8点半直至下午4点,黄巧媚常常一个人奔忙在3个展室间,没有午休,也没有节假日,只要还有一个参观者,她都会认真履行讲解职责,“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接待近千名游客量,每天我下班的时候,太阳也正好下班了。”黄巧媚笑言。

为了尽快适应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更好地服务粤港地区游客,黄巧媚时常抽闲跟着港剧跟练粤语,并不时向居民游客讨教学习。不单如此,黄巧媚还根据不同游客的年龄特点,自创推出多种类型的讲解模式,只为向更多人讲述关于“中英街的故事”。

得益于勤学善研的性格,黄巧媚很快从一个新手“升级”为资深讲解员,无论是安排游客签到、带团参观讲解,还是统计馆内台账、夜间进行安全巡查,黄巧媚处理起来都显得得心应手。

背井离乡的时光有时候显得格外漫长,每天闭馆后,黄巧媚便独自躲在展室隔壁的宿舍内,抱着收音机打发寂寞时光,“因为博物馆是免费参观,一些参观者看我讲解辛苦,常常给我留下一些水果或食品表达谢意。”对于一个只身在外打拼的外乡姑娘来说,一些素不相识的人投递过来的友善和暖意,至今想来仍会让她泪目。

十年“守馆”

感受百年老街变迁

一次偶然的机会,黄巧媚的事迹被媒体采写发布在报刊上,不少人由此认识了这个特别的“守馆姑娘”,纷纷被她的执着坚守感动,还有人给她寄来信件,其中有位来自监狱的特殊“信友”,黄巧媚那些年坚持给其回信,鼓励其树立信心、积极改造,“其实人生无论经历什么,都要坚信终能拨开云雾见太阳。”黄巧媚说。

作为中英街历史博物馆的第一位讲解员,黄巧媚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馆一代”。

在关于中英街的记忆碎片中,最让黄巧媚难忘的是香港回归前夜,彻夜未眠的她激动无比,与众多街内居民齐聚在中英街3号界碑旁,感受着内心澎湃涌动的复杂情绪,“随着指针指向零时零点零分,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只为等待那一刻的到来。”至今,中英街上挂满彩旗、大家齐声欢呼的那一幕仍深深烙刻在黄巧媚的脑海里。

1998年,中英街历史纪念馆迎来第一次扩改建,“筹备组一帮人从三洲田到大小梅沙,跟着考古组四处搜寻文物古迹。”第一次走出中英街的黄巧媚兴奋不已,好像对于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也对这座生活了三年之久的“第二故乡”有了全新的认知。

中英街博物馆外景。

从一个人独自守馆到一个团队协作筹备,黄巧媚说,自己不再是“孤身奋战”,而是跟“大家庭”的新成员一起,完成了从场馆装修到场景布置,从文物勘探到老物件收集的全部流程。1999年5月1日,经过一番更新改造,更名后的中英街历史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时常有人问黄巧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究竟是什么?“是见证历史的‘界碑’,是恩泽深港两地的‘古榕’,是坚守一方的‘士兵’。”在黄巧媚看来,博物馆作为历史印记的载体,集纳的是过往的故事,而弥足珍贵的当属这些永存不变的场景,他们能让后世今人更好地铭记历史,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在年轻一辈心中植入“爱国的种子”,继而蓄力前行。

十年间,黄巧媚亲身见证了中英街的发展变迁,也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朝夕相伴的博物馆内。时至今日,再回到这里,除了满溢心间的归属感,博物馆依然让黄巧媚感到亲切自如,“无论离开多久,这里的一切,都似我心间剪不断的一份牵绊与挂牵。”

[编辑:黎阳 牛祉策] [责任编辑: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