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包野、叶雁苹,90年后团聚了……
2024-04-04 20:43
来源: 央视新闻
人工智能朗读:

许包野、叶雁苹,90年后团聚了……

“雁儿呵,你一向好么?南边很快乐么?你见了我的爱人么?她怎么样了呢?”

1931年,从事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的许包野,仅仅与妻子叶雁苹短暂团聚了10天,就又离家投入战斗。临别前,他将一本写满爱意的日记留给了妻子。

△许包野

后来,许包野在敌人的酷刑中牺牲。妻子没有收到这个噩耗,她苦苦等待了50多年,坚持写下一封封书信寻找丈夫的下落。

近日,总台记者与江苏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广东汕头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一起,在许包野夫妇生前的老屋里,发现了叶雁苹悉心保存的寻夫信件。泛黄的纸张上歪歪曲曲的字迹,道尽了她半个世纪的牵挂与思念……

01

许包野原名许鸿藻,广东汕头人,17岁时,他奉父母之命迎娶当地女子叶巧珍——后来,他为妻子改名为“叶雁苹”,取“鸿雁相伴,苹藻相依”之意,两人也在日常的相处中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

△许包野

1920年,许包野开启了留学的旅程,先后在法国、德国、奥地利进修,并拿到博士学位。虽然与妻子相隔万里,但他每月都与她互寄书信,在留学生中传为佳话。

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两人结婚时,叶雁苹并不识字。从读信写信到阅读名著,都是许包野慢慢教给她的。即使出国后,他也坚持用书信的方式为妻子讲解知识。

△义曾孙讲述叶雁苹学认字

许包野在信中讲“你、我、他”的用法,从昔日用法到现在举例,写了好几页;他解释“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的含义,鼓励叶雁苹注重积累。对于妻子的进步,他的喜悦与兴奋更是跃然纸上:“这真是使我得到无限的安慰、喜欢、高兴呵。

虽然两个人学问悬殊,但许包野对妻子十分依恋。他曾在信中写道:“我的亲爱的雁苹君呵……请求尔以后常常给我讲些勉励、劝告的话,因为尔才是我的安慰者,只有尔才能训勉我。

02

在海外的十多年间,他们就这样靠着书信,诉说对彼此的爱与思念。

1931年,许包野终于回到祖国,与日思夜想的妻子团聚。然而,团聚只有短短的十天,随后他便又外出去参加革命。

临别前,他给叶雁苹留下一本日记。可没想到,这本日记竟成了给妻子的绝笔。“我虽有一管笔,但我写不出字。我虽有一张纸,但我想不出话。可爱的雁儿,你若到了南边,见了我的爱人,你可对她说道:祝你平安。

原来,许包野留学期间经朱德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从福建到江苏、河南,组织需要他去哪他就去哪,他的名字也渐渐隐去,成了“阿宝”“保尔”“老刘”……

△1923年10月许包野(后排右二)与朱德(前排右三)等人在德国哥丁根的合影

为了保密,也为了保护家人,许包野不能将去向告诉妻子,忍痛与家人断了所有联系。

1935年,因叛徒出卖,许包野不幸被捕。敌人将辣椒水灌进他的鼻子、眼睛,割烂他的耳朵,将他指甲全撬开,却得不到半点情报。酷刑中,许包野永远闭上了眼睛,年仅35岁。直到牺牲,敌人仍然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

叶雁苹对这一切毫不知情,她仍旧像平时那样,等候着忙于革命的丈夫回家,这一等就是50多年。

03

近日,总台记者与相关工作人员一起来到广东汕头市澄海区,走进许包野夫妇生前的老屋,意外在阁楼上的樟木箱子里发现了叶雁苹生前悉心保存的书籍和信件。

信件里,不少是她写下的寻夫信,一字一句记录了她对丈夫的挂念,也还原出这场“半个世纪的等待”背后的故事。

原来,在失去许包野音讯后,叶雁苹曾拒绝亲友邀她同住的请求,坚持留在家中等丈夫归来。她走访多个城市寻找丈夫,也多次写信给相关部门求助。

“不知他为何失、为何死使我痛心。”

“鸿藻同志在各地调查岂有下落否?”“不知鸿藻岂有影响(影像),会知消息有无……”

1985年,福建、江苏、广东、河南等地的研究者花了三年多的时间,终于弄清楚在南京雨花台牺牲的“老刘”就是许包野——此时,距离许包野、叶雁苹两人分别已过去50余年。

△汕头澄海区许包野烈士陵园矗立着他的雕像,该陵园于2000年建成开放。

得到许包野早在南京雨花台牺牲的确切消息时,叶雁苹已重病在床。仅仅一个多月后,悲伤难抑的她就离开了人世。墓碑上,她的名字与丈夫的名字被写在了一起。

△1987年,许包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此次前来,工作人员特意带来了来自南京雨花台的泥土和雨花石。他们把泥土撒在叶雁苹老人的墓土上,这对分离了半个多世纪的夫妻,在许包野牺牲近90年后,终于以另一种形式“团圆”,就像他们的名字一样:“鸿雁相伴,苹藻相依。

[编辑:单铭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