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人民医院护士长许海珍:28岁当上护士长,如今她是手术室里的定海神“珍”
2024-03-07 18:21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龙岗人民医院护士长许海珍:28岁当上护士长,如今她是手术室里的定海神“珍”

深圳新闻网2024年3月7日讯(记者 张凡 通讯员 夏哲璇 张迪)她是人群里的开心果,她是主任专家和护士间的润滑剂,她是年轻后辈和患者眼里的知心大姐,她是手术室里的火眼金睛 ,她“到哪儿都是定海神针”——她就是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长,许海珍。

许海珍对护理有种很深的职业认同感。曾有已处成朋友的外院会诊专家带着质疑的口吻问她:你怎么干活一直那么有激情,像骆驼似的不怕累?护理这行好像也没什么职业发展啊……

许海珍也不恼,笑嘻嘻地答:我生日就是医师节那天,注定生来就要为你们医生服务啊!哈哈开玩笑,护理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职业,可以用所学知识和温暖的护理为病人排忧解难,我很喜欢这个职业。更何况,我们也有职级上升路径,怎么就没有发展空间呢?

这话如果从别人嘴里说出来可能没人信,但从许海珍那说出来,就莫名地让人信服。因为她不仅说,还实实在在地做。

风风火火的她:我就是那颗齿轮

一大早来到手术室,开始巡视每一间准备开台的手术间,患者是否送到,主刀医生是否就位,麻醉情况如何,院感是否到位,能不能准时手术……一切都逃不开许海珍那双“火眼金睛”。“任何环节都不能出错,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手术进度安排。”其实她最惦记的还是患者的感受,“患者等待太久是很痛苦的,做手术需要空腹,像有些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空腹等大半天,肯定是不行的;还有小孩子呢……”许海珍一边比画着一边脸上露出感同身受的痛苦表情。

每天早上一张手术排期表,把一天安排得明明白白。

齿轮效应通常指的是在机械系统中,一个齿轮的转动会带动下一个齿轮的转动,这种效应是环环相扣的,一个齿轮的停止转动会导致整个传动链的停止。“我就是那颗齿轮,只有我努力转起来,转快一点,大家就能跟着转。”对于齿轮效应,许海珍笃信不疑。

她是手术室护理人员里吃午饭最晚的那个。因为中午大家下手术台吃午饭,手术室恰恰是管理最薄弱的时刻,这个时段是许海珍最不放心的,她让护士们该吃饭的赶紧吃饭,自己就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巡查,“万一有个急诊手术什么的,我也有经验一点。”

她业务过硬,哪怕身处管理岗多年,手上针法依然过硬,常常救场如救火。她经验丰富,是团队里当之无愧的定海神“珍”。曾有一个21岁的年轻人脑出血术后复查CT,在过床时突然嘴唇发紫、血氧急剧下降,护士慌了神,急忙给许海珍打电话求助。许海珍一边迅速指挥转运病人到急诊,一边比病人还先一步到达急诊室。在众人准备给病人插管开放气道时,她凭经验判断病人极可能被痰堵了,当机立断:先吸痰!果不其然,吸痰后病人迅速恢复了正常呼吸和血氧,避免了插管带来的折腾和长时间缺氧造成的脑损伤。“冷静不冷漠,淡定不淡漠,恻隐不麻木”,面对无数次惊涛骇浪般的急危险情时,许海珍都是这么做的。

好强的她:谁说难我都不信

在神经外科做护长时的许海珍在指导年轻护士。

28岁就已经当上护长的许海珍,曾在31岁那年觉得在手术室已经干得“没了挑战”,主动请缨到急危重症极多的神经外科去历练,追求自己的职业价值。“贾主任(神经外科主任)说,神经外科手术就是‘皇冠上的明珠’!”许海珍难掩脸上的自豪神情。她在神外科一待就是十多年,直到46岁那年再度回归手术室。

选择重回手术室,并不是想“躺平”。因为过去的经验早已无法匹配日新月异的医学发展,是挑战也是机遇。手术室工作跟战场一样,强度大,节奏快,曾有年轻骨干跟着她历练,不到两个月就退出了:“医生的指令和接台护士的回应没等听清就讲完了,完全反应不过来!”而这样的高强度,许海珍每天都在经历。

一到手术室,她就凭着女性独有的细腻发现了一些问题,迅速开展了一系列管理创新。如发现用平车转运眼科的病人效率低,电梯等待时间长,一次只能转运一位患者,她就琢磨换成轮椅转运,一次电梯能转运两位患者;同时运用SMED模式缩短眼科白内障手术接台时间,简单说就是各司其职,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手术室里的专职护士不需要再跑出来接送病人、领器械,一通组合拳下来,眼科手术的接台时间由原来42分钟缩短到14分钟。

经常与主刀医生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也是手术室工作的一部分。

“女性在职场最大的优势就是比较情感化,喜欢帮助别人。这种优势源于女性特有的气质属性,我们是感知型、沟通型、美感型和智慧型的。”

为了提升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手术体位摆放能力,规范体位护理操作,许海珍还在手术室组织起“三心二意手术体位坊”,自己亲自上阵躺手术床上扮演患者,大大带动年轻护士的积极性,让他们都通过角色互换,亲身体验患者感受,以患度己,快速掌握手术体位护理规范,将吸收到的知识悉数运用。“三心二意就是,患者躺得舒心,医生做得安心,护士摆得走心;患者入手术室‘麻痹大意’,出手术室‘春风得意’。”许海珍对这个学习工作坊津津乐道。

15年零投诉的她:和所有人处成朋友

喜感、憨劲、可爱、接地气。是的,这样的词也可以出现在一位管理者身上。和许海珍交谈的时候,总让人有种莫名想要嘴角上扬的冲动,她带给人的感觉,是轻松自在的,可以无话不说的。

“我可以和所有人处成朋友,包括我两个儿子。”手术台上,她是润滑剂,是开心果。“给专家解乏,给医生分担压力。”除了做好分内的日常工作,她还乐于主动提供“情绪价值”。“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样嘻嘻哈哈像个小丑似的,其实没必要这么想,大家干活开心了,氛围轻松了,工作起来也能更顺利一点,最终导向还是对患者好。”“而且关键时候该闭嘴的时候要懂得闭嘴,医生在认真操作的时候,我们就要安静地在一旁观察学习,并适时提供帮助。”许海珍堪称主刀们的“完美助理”。

在医生背后默默做好配合。

多年来,许海珍是两个纪录保持者,一个是龙岗区卫健系统中长跑比赛冠军记录,一个是15年零纠纷零投诉。

神经外科多数患者病情危重,治疗效果差,家属情绪低落。只要有疑难病症患者的术前谈话,神外主任都会要求许海珍参加。爱钻研又善于与人打交道的她,会认真学习病症知识和相关风险点,再转换成患者听得懂的语言,利用下班时间,不厌其烦地反复与患者及家属宣教沟通,同时讲解病情积极的一面,树立患者及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有时候谈到晚上11点都还在谈,就是为了让患者接受一个能救命的手术。”“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患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她会和想要放弃治疗的11岁脑干肿瘤小患者成为忘年交,用时下流行的电视剧情节来鼓励小朋友,成功劝说他接受治疗;也曾有疗程长进展慢的患者与家属逐渐失去耐心与希望,崩溃绝望之际,她想尽千方百计,和患者家属加微信,每天开解,给予专业的疾病知识指导;更曾耐心地用巧妙的语言和诚挚的真心数次劝下意欲轻生的患者……

“护长,我们合个影吧,给我打打气” 一名香港过来的脑胶质瘤患者说。

她关注贫困患者,关注到每一个普通患者的诉求。回忆起那些全身心灌注过关爱的患者,她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一些平实朴素的话语:“那个小伙子是来深圳打工的,没钱啊”“那个病人那么年轻啊,还没结婚呢”……她想到的不仅仅是当下的疗效,更是患者的未来。曾有个28岁的外来务工男子,患巨大脑动静脉畸形,两次脑出血都因经济状况差、手术风险大而放弃了大医院的治疗建议。直到第三次脑出血,举目无亲的他感到无望决定彻底放弃,是许海珍为他剖析手术救命的利害关系,估算治疗费用,让他放下顾虑安心治病;最终小伙成功治愈,出院那天几欲下跪感谢他的救命恩人许护长。

内核稳定的她:工作生活的“端水大师”

工作压力大,上班减压靠喝茶,下班减压靠跑步。许海珍至今保持每周至少三次跑步,每次争取跑两千米的习惯。今年四岁多的小儿子也早已跟她学会了跑步,也是幼儿园的跑步冠军。无论前一晚是加班还是聚餐放松,第二天她总能准时出现在早交班的现场。“我一忙完就能倒头大睡,有条件的话连续睡12个小时都可以,为下一次奋战养精蓄锐嘛。”

整天乐乐呵呵的好像啥也不在乎,规划起工作生活来却能“一碗水端平”,许海珍就是这么一个内核稳定、绝不内耗的“时间管理大师”。

[编辑:吴猛 陈苏雅] [责任编辑:黄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