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民营经济20条” 如何落在实处 | 广州民营经济贡献究竟有多大?
2023-10-09 17:41
来源: 大洋网
人工智能朗读:

广州“民营经济20条” 如何落在实处 | 广州民营经济贡献究竟有多大?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

广州“民营经济20条”是调查研究的成果,其落实成效如何,也需在调查研究中验证。如今,政策出台已满两月。从“纸上”到“地上”,政策落实中有何堵点?从福利礼包到长效机制,民营企业“体感”如何?从发展空间、人才供给到企业融资、政务服务,兄弟城市又有何创新举措?

带着这些疑问,最近本报记者兵分多路,在全市开展大走访、大调研,用心用情感知民企冷暖;同时深入江苏苏州,浙江杭州、宁波、温州,安徽合肥等地,近距离学先进、找差距、求经验。民营企业推心置腹的心里话,让我们深受触动;江浙等地民营经济热气腾腾的发展景象,特别是当地产业布局的眼界魄力,服务企业的精准细致,珍视民企的丰沃土壤,让我们深感震撼、受益匪浅。

直面问题是勇气,解决问题是水平。从今日起,广州日报推出“广州‘民营经济20条’如何落在实处”系列报道,以问题为导向,梳理民营企业的所需所急所盼,展现专家学者、记者、评论员的所感所思所悟,呈现江浙等地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以期对广州民营经济发展有所助益、有所借鉴。(广州日报评论员 夏振彬)

9月22日,在2023世界粤商大会上,“2023广东省民营企业100强”“2023广东省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2023广东省服务业民营企业50强”等三个榜单发布。其中,广州25家民营企业上榜民营企业100强,10家上榜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17家上榜服务业民营企业50强。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风高浪急更见砥柱中流。向上创新突围、向下深耕赛道、向内转型提效、向外拓展市场,是当前广州民营企业蹄疾步稳、激流勇进的普遍选择。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广东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位列广州民营企业第一的海大集团,今年上半年在承压之下,实现营业收入527.37亿元,同比增长13.84%。聚焦主业、行稳致远是海大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密码,也是广州众多民营企业克服困难,实现逆势增长的一道缩影。

今年8月,广州发布《广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结合广州民营经济实际情况,聚焦民营企业关切,分别从扶持政策、服务体系、法治环境和社会氛围四方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支持民营经济最大限度释放活力潜力,加快形成大企业、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让民营经济释放澎湃动能。

实干为本

龙头企业“顶天立地”挺起产业脊梁

1988年,从手工打铁、五金机械加工一步步走来的白云电气正式进军电力装备制造;1994年,来自潮汕普宁的陈凯旋兄弟俩带着5个人来到广州,创立了广州市立白洗涤用品有限公司;1997年,广州番禺大石人苏志刚开办了中国第一家民企投资管理的大型国家级野生动物园;1998年,海大集团从饲料起步开始创业……

从电力装备到日化制造,从文旅到农业,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受益者和见证者,这批广州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已成长为各自领域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不仅在各自领域挺起广州产业体系的硬脊梁,更从广州走向全国乃至全球。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白云电气,也没有白云电气的今天。”白云电气集团历经三代人、六个阶段、四十多年的转型升级,已从传统电力装备制造企业转型成为绿色智慧能源的践行和引领者,并以广州为总部在全国14个城市建有17个产业基地。

在全国范围拥有八大生产基地和超过150条日化行业领先的标准化、自动化产品生产线的立白集团,产品范围涵盖“织物洗护、餐具洗涤消杀、家居清洁、空气清新、口腔护理、身体清洁、头发护理、肌肤护理及化妆品”等九大类几百个品种,已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民族日化龙头企业。

近日,获七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长隆宇宙飞船开启试营业,这个由长隆集团打造的全球最大的室内乐园再次引来世人的目光,也坐实了长隆集团作为中国主题公园的行业龙头地位。经过近30年的发展,苏志刚一手创办的这家企业已成为中国乃至亚洲主题旅游的行业龙头。

海大集团则从饲料起步,逐步覆盖种苗、饲料、动保疫苗、智慧养殖、食品加工等全产业链。2022年,海大集团饲料销量超2165万吨,位居世界第三、中国第二,其中水产饲料销量世界第一,海大集团还是广州首个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的民营农业企业。

除了以上企业,从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广州民企还有广州好迪、欧派家具、香雪制药……还有一批更“年轻”的龙头民企在互联网时代孵化出那些广为人知的熟悉品牌:唯品会、小鹏、SHEIN(希音)、名创优品、酷狗、索菲亚家具、完美日记、丸美、骆驼服饰、比音勒芬、欧时力……他们的名字值得广州为之骄傲,他们的发展壮大正是广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闪亮“名片”。

创新为要

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抢占新兴赛道

在更多专业细分领域,星星之火在燃烧。根据今年8月,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民营经济百强城市活力榜》显示,截至7月24日,我国存量民营企业超5670万家,占所有经济类型企业存量比重超97%。其中,广州以现存民营企业201.7万家位列第三。这一数据充分显示了广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后劲与潜力。

随着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下简称“小巨人”)公示名单出炉,广州“小巨人”企业数量翻倍,增加至249家,已基本实现《广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中提出的“2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一目标。根据广州市最新公开的优质中小企业系列名单,广州已累计培育358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持续做大专精特新“小巨人”蓄水池。

在广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均超过了80%。广东省人大代表、普华永道咨询服务(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斌指出,“可以说,高成长性的民营企业高度集中在专精特新序列中,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力量。”

成立于2008年的广电五舟,是广州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这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广州唯一的专业服务器品牌。今年上半年克服供应链紧张、成本上升等市场困难,完成产值超6.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0%。

“依托国家的信创战略,我们加大自主可控技术的研发投入与市场拓展,研发和推出了基于国产芯片的高性能服务器、分布式存储一体机、电力边缘网关、金融工控机等全国产化的算力产品。”广州广电五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高辉说,企业对国产自主技术的研发投入远高于业务增长速度,预计今年的国产化业务比重将超过70%。

另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思迈特,企业上半年收入和利润都实现了50%的增长。这家专注于为商业领域提供大数据分析平台软件产业研发及服务的公司,在全国已拥有3000多家行业生态合作伙伴。

“2011年在天河创业时,我们就向着这一细分赛道发力,多年来一直坚持自主研发,不断迭代更新自家拳头产品,目前可以说已成长为国内商业智能行业的代表厂商。”思迈特软件首席执行官吴华夫不无骄傲地说。

独木不成林,单弦不成音。正是这一个个专注细分领域的中小企业夯实了广州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广东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中,广州有6个集群上榜。分别为黄埔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花都区箱包皮具产业集群、番禺区灯光音响产业集群、白云区化妆品产业集群、黄埔有机高分子产业集群、白云区智能家居产业集群。而智能制造装备、箱包皮具、灯光音响、化妆品等产业集群还先后上榜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转型为径

“四化”赋能为提质增效“搭桥铺路”

指示灯变绿,安全门提起,现场工作者将组件放进相应的位置后启动程序,焊接机器人自动完成焊接工序……一台由40多个构成件组成的汽车仪表台横梁支架总成完成生产。南沙黄阁汽车城,在广州海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下称“广州海缝”)的焊接生产车间里,现场热火朝天。

这个面积33000平方米的厂房,可生产过千种汽车车身零部件,每日出货量在50万件左右,月出货量在1300万件到1500万件。截至目前,机器人自动化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广州市总商会副会长、广州海缝总经理郭晓欣坦言,“作为传统制造企业,公司早期的发展深受政策、场地、人才匮乏和技术欠缺等因素的制约。”

广州海缝的前身是改革开放后海珠区的一家街道工厂——“海珠区缝纫机零配件厂”,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五羊摩托车以及广汽本田等提供零部件,从此与汽车行业结下渊源,2002年改制后由街道工厂转为广州海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这也是“海缝”名称的由来。

十多年前,广州海缝开始推进企业的改造升级:2010年,海缝投入第一台焊接机械手,实现部分生产线的自动化生产;2018年实现全厂区自动焊接机器人生产线。2018年至2021年,海缝陆续进行多个技改项目,累计投入1.89亿元的研发经费,使企业顺利从传统生产加工企业向先进装备制造企业转型,仅一个自主研发并量产的千斤顶部品就获得8个专利。过去两年,面对疫情,广州海缝仍然实现营业收入的连续增长:2021年营收13.58亿元,2022年营收19.75亿元。

“如今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是大势所趋。”郭晓欣也直言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诸多挑战,但同时也迎来更多的发展可能性。“为了更好应对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我们占地4.6万平方米的小虎岛数智化厂区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推进中,这个项目的第一期总投资是3.5亿元,投产达产后广州海缝的产值将比现在翻一番。”

今年,广州开展了“四化”平台赋能专项行动,聚焦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提升,支持平台企业面向中小企业把脉问诊、开出处方、跟踪治疗。“我们也接受了‘诊断’,根据反馈的结果,我们将实施更进一步的转型。”郭晓欣说。

记者手记

上下一心真诚呵护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江浙是全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区域。数据显示,2022年江苏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7.7%;浙江民营企业增加值为15385亿元,占规上工业的70.3%,贡献率达83.2%。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浙江、江苏世界500强民企分别有108家、89家,高居全国前两位。在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江浙均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目标。

雄踞榜首的背后是江浙各地对民营经济的重视。连日来在江浙等地的调研中,记者最直观的认识就是看到各地民营企业的“存在感”很高,沿途不时有国内知名民营企业的总部大楼跃入眼前,更有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地标”映入眼帘,如浙商博物馆、宁波帮博物馆、苏州商会博物馆等。

深入走访后,记者一行从当地民企了解到,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江浙各地普遍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如杭州早就提出,“民营经济强则杭州经济强,民营经济兴则杭州经济兴。”自2017年起杭州建立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杭州民营经济发展各类问题。

众所周知,民营经济具有“56789”的显著特征。而具体到温州,民营经济的特点则为“99999”,即民企数量比重、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比重、工业增加值比重、从业人员比重、税收占比均在90%及以上。温州也就此提出,“温州经济本质上就是民营经济。”温州人对民营经济的关心,就像关心自己一样天然而热切,这也推动形成全市上下形成了“对民营经济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思想共识。

回到广州,40多年前,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广州,是全国民营经济崛起最早的区域之一。在羊城大地的热土上,广大民营企业家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大潮,书写“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市40%左右的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税收,50%左右的进出口额,70%以上的创新成果,8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95%以上的市场主体。民营企业在广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占比均超过了80%。

中流击水,不进则退。民营经济的欣欣向荣既需要民营企业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也需要全市上下一心真诚呵护,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在民营企业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指导”的氛围。前路并非坦途,广州应久久为功、绵绵用力,让民营经济进一步焕发勃勃生机。

数说广州民营经济

截至7月24日,我国存量民营企业超5670万家,占所有经济类型企业存量比重超97%。其中,广州以现存民营企业201.7万家位列全国第三。

广州已累计培育358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持续做大专精特新“小巨人”蓄水池。

广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均超过80%。

民营企业贡献广州40%左右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税收,50%左右的进出口额,70%以上的创新成果,8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95%以上的市场主体。(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徐雯雯、申卉、方晴、贾政

[编辑:吴沁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