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3年9月22日讯(记者 徐乐钊 朱佳若)20世纪末,深圳与香港携手将深圳河截弯取直“造出”一片0.87平方公里的落马洲河套地区,如今,这里与深圳河北岸的皇岗口岸片区福田保税区共同构成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河套合作区”)。
在这里,年年都有新变化。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这片不足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福田保税区片区作为先行启动区有150多个高端科创项目正加速落地,国内外高科技顶尖人才纷至沓来。换言之,这里每一平方公里,就有逾百个高端科研项目加速落地,区域创新浓度大幅跃升。河套合作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重大平台,区域内取得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市专精特新”企业36家,科技企业及科研机构累计发明专利956件,PCT申请量共计1781件,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之势尽显。
港澳高校云集 孕育优质科研项目
香港高校拥有世界一流的前沿技术,深圳拥有完备的制造产业链优势,再加上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市场和完善的供应链,可以让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加速转化。
作为众多科创资源与要素的聚集之地,河套合作区也吸引了众多香港高校项目入局,加速尖端技术落地“冲”向新未来。目前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5所“世界百强”高校共10个优质科研项目已在河套合作区落地并开展相关项目工作。
对于河套合作区来说,2020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这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时强调,要“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河套合作区备受瞩目,开始为新一轮大发展积蓄势能。
这一年,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在河套合作区落地,采用“一院(福田研究院)两区(香港和福田)”模式,共享深港两地创新资源,对标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为核心,聚焦能源材料、生物材料、功能材料、结构材料、材料分析五大科研领域。
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院长陈福荣率领的研发团队作为其中一个代表,在短短3年间,实现了原始创新到成果落地的重大突破,研发制造了我国首台自有知识产权的高时空分辨率电子显微镜,也是世界上第一台同时具备低电压、场发射、扫描透射一体化模式的紧凑型电子显微镜。
港城大深圳福田研究院院长陈福荣表示,具体到应用场景,高时空分辨率紧凑型透射扫描一体化电子显微镜可满足各领域的需求。比如中小学的自然科学教育领域,凭借普通的光学显微镜,孩子们看不到树叶的光合作用,但通过紧凑型电子显微镜就可以;比如刑侦领域,公安部门可以用紧凑型电子显微镜分析指纹颗粒的化学成分;还有化工领域,油漆研发机构可通过紧凑型电子显微镜,掌握材料的原子级结构特点,从而实现节能环保的功能。
同年,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选择落子河套合作区。研究院作为港科大及港科大(广州)双校中转支点,秉承“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的理念,联动香港和广州,汇聚双校区优势资源。
研究院落地河套三年以来,申请41项专利,累计引进150位港科大科创人才; 深港协同创新实验室集群设立16个实验室,建成科研队伍120余人,发表高质量论文近300篇,申请专利48项。蓝海湾孵化港累计孵化152个项目,40家企业获融资,融资额共超11.5亿,估值超60亿。持续进修学院开发了40门课程及引入30余名由港科大教授及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专业导师,已培养了超过400名优质学员。
港科大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杨晶磊认为,推进深港科技创新需要两地进一步加强协同合作,河套合作区正是前沿科技及产业资源的汇聚地,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作为第一批入驻河套合作区的香港高校,港科大在这里设立了研究院,希望能够打造“楼下科研,楼上创业”的生态,将深港协同创新的资源更好地衔接起来,加快转化科研成果。
2020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福田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任叶德全也来到了河套合作区。在这里,他成为了“超级联系人”,在深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中心在河套合作区设立以来,本着与香港学界及企业界合作互补的精神,特设深港合作办公室,除了邀请香港校区的教师来调研以外,还建立起定期沟通例会,和香港同行及时沟通研究进展与成果。
“香港中文大学的香港校区就在沙田,离河套合作区只有半个小时左右车程。”在福田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主任叶德全看来,河套合作区拥有天然的地理优势,非常便于深港两地的沟通合作。
目前,中心已建设靶标及创新药物开发平台、生物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精准及再生医学研究转化平台、中药现代化及药物化学合成平台4个生物医药研发平台,着力解决现代生物医药研发关键重要科学问题及技术瓶颈。河套合作区与香港的落马洲地区仅一水之隔,深港协同发展的科创之树也正在这片沃土上拔节生长。
“我们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港澳高校联合开展科研项目、联合培养学生,以此为纽带将两地学者‘拧’在一起。我们联合培养的学生在香港上课,来我们这里做实验,充分利用两地的优势资源。”深圳量子研究院副院长白志强介绍。
作为深港合作的“最前沿”,河套合作区的发展更是两地交流合作越来越密切、共融发展越来越快速的生动缩影。
聚集顶尖高科技人才 释放科研魅力
除了高校之外,高科技企业在河套合作区分布密集。截至2022年6月,已经实质推进和落地高端科研项目逾150个,涵盖了诸如自动驾驶、AI+医药研发、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各类国际前沿科研领域。成立于2019年,元戎启行一直专注于研发和应用高阶智能驾驶技术。4年时间,从首家获批在深圳中心城区进行自动驾驶示范运营的企业,到完成由阿里巴巴领投的3亿美元B轮融资,再到推出量产成本低于2万元的智能驾驶前装解决方案,元戎一路狂飙,打破自动驾驶量产壁垒,且解绑了智能驾驶汽车对高精度地图的依赖。
在元戎CEO周光看来,福田区拥有优质的道路条件,道路网密度大,交通参与者数量庞大,政府的支持为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提供了非常丰富的道路场景,进一步加速了技术迭代。2023年,元戎启行推出了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DeepRoute Driver 3.0及智能驾驶产品D-PRO和D-AIR,让智能驾驶系统没有区域限制,硬件成本下降至7000-14000人民币。
据介绍,元戎启行与香港科技大学智能无人驾驶中心(IADC)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自动驾驶科研及自动驾驶人才培养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建设国际一流科创园区
河套合作区位于湾区中轴关键节点,承担着湾区内陆与香港的接口作用,是深港链接的前沿地区,也是深港两地、“一国两制”政策和制度碰撞、融汇的地区。依托特殊区位和政策优势,河套合作区将建设成为深港两地合作最密切、科技创新“浓度”最高的地区。
甘坐科研“冷板凳”、勇闯科技“无人区”的故事正在这里上演,而河套合作区的发展正是如今科技自立自强的一个缩影,借着时代的东风,河套合作区可充分发挥区位、空间承载、通道枢纽优势,全面构建与香港相衔接的营商、科创、税负和公共服务规则,协同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平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中国高水平开放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