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咏春》剧照。
深圳新闻网2023年9月20日讯(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赵伟君)从B站跨年晚会出圈,到新加坡巡演出海;从惊艳华表奖现场,到照亮国家大剧院舞台;从追光到追梦,从共情到共鸣……深圳原创舞剧《咏春》不仅在中国舞剧史上留下深刻印记,也在每位观众心中泛起涟漪。9月27日至30日,这部现象级的舞剧作品,将登陆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连演4场,带领狮城观众领略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国故事的创意表达。
《咏春》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品,深圳歌剧舞剧院创排演出。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担纲编剧,舞坛“双子星”韩真、周莉亚联袂执导。
一个热血的故事:英雄追梦
一方舞台道尽英雄梦,一段情意再续追光人。在时代洪流中,小人物的命运浮沉总让人唏嘘——《咏春》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镜头给到一份多年前的电影档案,灯光师大春陷入拍摄电影《咏春》时的难忘回忆,那是他职业生涯的起点。随着回忆展开,舞台上若干错落的楼景缓移慢转,视野渐渐清晰,拥挤忙碌的市井小巷中,一位身着黑色长衫、手携一块“咏春堂”牌匾的行人,十分显眼,正是远赴他乡的“叶师父”。
与以往关于叶问英雄形象作品的呈现不同,舞剧《咏春》巧妙运用“戏中戏”结构。戏里,叶问踏入群雄林立的武馆街,只为开咏春的一扇门;戏外,剧组众人同样怀抱梦想奔赴山海,只为追寻心中那一束光……灯光师大春的奋斗故事,和电影中叶问在香港的打拼经历,构成了舞剧的双线索,两条线索在剧中并行展现、无缝切换,跨越半个世纪的两个场景在舞台上旋转交替,同时也建立起情感的勾连,两个时代同频共振,产生了强烈共鸣。而大春,更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缩影,折射着生活中每一位“平凡英雄”的热血人生。
一次大胆的创新:舞武融合
舞剧《咏春》的舞台,没有刀剑,却带来无限光影和遐想。咏春拳,一步一拳,行云流水;一招一式,刚柔并济。2021年咏春拳正式入选国家级非遗扩展项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中国人特有的英雄主义与文化共鸣。在武术基础上,深圳大胆探索,将其和舞蹈巧妙结合,咏春拳、螳螂拳、八卦掌、八极拳、太极拳中的武学招式,结合古典舞、现代舞等舞蹈特质的集中呈现,令人拍案叫绝。这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现,也展现出了舞剧精神与武术精神碰撞的独特魅力。
主创团队还不断探索,以咏春拳、香云纱双非遗为载体,呈现岭南大地的人文史脉,尽显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种精神的引领:凡人微光
剧中,我们看见叶问终其一生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武学精神,而剧组众人以一帧一格追寻心中梦想,这何尝不是殊途同归!英雄有他的夺目,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微光。
舞剧《咏春》以同根同脉的民族亲情和自立自强的中华儿女本色为立意,塑造了以广东武学宗师为代表的“中国英雄”形象,以“扶弱小以武辅仁”的尚武崇德精神,凝聚人心、增强民族自信的同时,根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历程及人文风貌,紧扣时代脉搏,致敬在“英雄精神”感召下的平凡人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正如冯双白所言,舞剧《咏春》的故事因“英雄”而来,由“追光者”展开,最终落在“理想”上,这与深圳“奋斗拼搏”的城市精神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