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5月23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朱冀)5月22日是第30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作为深圳市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大鹏新区此前公布了新一轮典型生境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此次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山溪为轴线,串联自然山溪、红树林、滩涂、珊瑚礁等典型生境类型,意在摸清辖区内生物多样性“家底”。
如今,调查团队的足迹遍布了七娘山密林、大鹏湾近岸海底以及滩涂湿地,也留下不少他们与自然的专属记忆。深晚记者特别邀请了大鹏不同领域的专业生态调研专家,带大家感受大鹏自然生态的魅力。
林间“登山”客 绿野探“芳”踪
对于大鹏植物物种多样性的调查工作来说,爬山走沟经常一出发就是一整天,除了必备的食物、工具外,体力和耐力也是调研工作者必备素质。
从2022年6月下旬开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王发国受邀参加了大鹏新区典型生境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1年多的时间,10人左右的团队,走遍了大鹏几个典型生境的山野。
目前大鹏植物的调研,主要是采用样方法、样线法这两种方法,样方包括乔木样方、灌木样方、草本样方,用于调查几处典型生境植物群落数量而随机设置的取样地块。样方的大小按照调查方案进行设置。
这种工作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处处都有难度。像在七娘山这个区域选点做调查时,调查队员要从山脚爬到山高七八百米的地方做乔木样方,早上8时左右出发,到目的地时已经下午2时左右了。而此时,调研工作才相当于刚开始。
这种调研工作充满了随机性,被突然的暴雨淋透、路标找错耗费大量时间是再常见不过的。“有一次运气不好,一位队员在做样线调查时碰到有胡蜂窝的树枝,被叉胸侧异腹胡蜂追赶并被蜇咬了好几口,马上皮肤就红肿起来。”王发国说。
但这种随机性有时也会带来很大的收获。
此前,王发国听说有人在七娘山脚下发现过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黑桫椤,整个团队都对找到它产生了强烈的兴致。按照流传的地点,王发国团队走遍了周围的好几条山沟也没找到黑桫椤的踪迹,连日的找寻无果让大家都有了放弃的念头。
在两个多月前的一天,大家在一个古村落里休息,他在远望时突然发现了一个期盼已久的“身影”,走近后照片中看过无数次的羽叶逐渐出现在眼前,此时黑桫椤正悄悄地躲在了古村旁的一个小山沟里,像是捉迷藏躲了很久的小伙伴,期待他们已久。
“与大自然相处多了,这种随机性也成了一种非常有趣的期待,你永远不知道在下一次不经意地路过探寻中,会发现什么新的惊喜。”王发国说。
从海洋到海岸 最专业的“赶海”这么干
海的下面到底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神奇景色呢?
从去年6月至今,大鹏新区共开展了三轮珊瑚生境生物多样性调查,主要是选定5个珊瑚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拉一条大于50米长的调查样带,潜水员沿着样带用相机进行调查拍摄,结合实验室的后期处理和观察比对,旨在鉴定出调查范围的珊瑚种类及其覆盖度。
海底拍摄看起来很酷,其实挑战重重。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特邀调查员王赛说:“受海流影响,有时表层和底层水温变化极大,水面上阳光普照,水下却冻得潜水员瑟瑟发抖;有时潜水员游到水流急的地方,就算设备掉在几米距离开外,也不能去捡,否则人容易被冲走。”
沿岸的滩涂调查也是重要一环。这里生活着大量的底栖动物(虾、蟹、螺、贝等),这类生物的分布数量也是调查重点。
去年6月以来,你或许会在大鹏碰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头戴斗笠,有的人蹲在刚退潮的滩涂上用铲子快速挖,还有的人在海水里手持圆筛淘洗,潮落出动、潮涨而归,乍一看以为是赶海人作业。实际上,他们是从事滩涂调查的工作人员。赶海的“渔获”也并非将上餐桌的美食,而是一瓶瓶泡在保存液里用做研究鉴定的底栖动物。据了解,滩涂调查主要是调查在泥滩、泥沙滩、沙滩、岩石滩这四种生境类型里,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和数量。
王赛坦言,每当海水退去,调查团队面对的都是一片全新的滩涂,潜藏着未知的困难,即便是“熟手技工”,采样也要加倍小心,“幸亏深圳的海洋生态保护工作做得好,滩涂生境的完整性相对较高、近岸水质比较稳定,我们的‘渔获’还可以。”
根据调查结果,大鹏半岛蕴藏着诸多神奇物种,陆域调查发现38种国家级保护动植物、5个深圳市新记录物种,海域调查共记录到4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此外还记录有105种蝴蝶,填补了大鹏新区蝴蝶调查的空白。
(原标题《第30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深晚记者跟随专家脚步调查 上山入海寻找大鹏神奇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