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最新研判:6月底或现今年第二波新冠疫情高峰
2023-05-23 08:21
来源: 深圳特区报

钟南山最新研判:6月底或现今年第二波新冠疫情高峰

人工智能朗读: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5月23日讯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刘良龙)5月22日,在广州举行的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生物医药与健康分论坛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实验室主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在谈及新冠疫情时表示,结合大数据模型,他的团队对全国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新冠病毒XBB变异株)趋势预测显示,2023年5月底最高峰感染人数每周4000万人,6月底或是今年第二波新冠疫情高峰,预计最高峰感染人数每周约6500万人。

不过钟南山也提醒,这是基于模型的计算预测,“可能不准”。他指出,有基础疾病的重点人群是预防和救治的重点,同时透露,能覆盖XBB变异株的疫苗很快能面世。

他说,近期不少人第二次感染新冠,尽管绝大多数人“二阳”症状比较轻,但是也有少数人,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人的症状还是重的。新冠病毒感染致死的原因并不是单纯的重症肺炎死亡,现在的死亡常常是新冠病毒引起基础病加重,心脏病、神经系统病、肾脏病等,这些病加重了死亡。面对可能到来的XBB变异株感染小波峰,对有基础疾病、免疫低下及老年人更需要新的疫苗注射,预防感染。他透露,目前已经有两种针对XBB变异株的疫苗被初步批准,还有三四种很快能被批准。这些多价mRNA疫苗、亚单位蛋白疫苗即将通过评审上市,及时注射覆盖XBB变异株的疫苗,可减少额外死亡。“研究更加有效的疫苗,我们是能走在国际前面的。”他表示,广州实验室将联合粤港澳大湾区和全国的创新力量,构建完整的创新生态链,进一步推进新冠病毒基础研究和药物、疫苗研发,并为民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呼吸疾病解决方案。

此次论坛以“科技引领防疫 守护健康呼吸”为主题,由广州实验室主办,香港中文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协办。论坛聚焦呼吸系统传染疾病科学防控,以及重大呼吸慢病早防早治,围绕当今生命科学和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前沿共话发展与合作,助力大湾区打造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地。

钟南山介绍,从2020年初到今年5月份,在3年多漫长的时间里,我们国家经历了疫情遭遇战、阻击战,到去年年底实施“乙类乙管”措施,再到今年5月5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广东和全国一道,在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生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交出了一份相对比较好的答卷。回顾三年来我国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成果,我国主要做对了两件事:一是立足预防,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二是及时研发出新冠疫苗。

钟南山称,中国研发了很多疫苗,将来如果再出现新的公共卫生事件,已经有了很好的疫苗储备,不管是mRNA、纳米颗粒,还是其他不同载体的疫苗,我们都有能力在很短的时间内研发出疫苗。

“我们对新冠病毒形成群体免疫了吗?我的回答是‘Yes’和‘No’。”钟南山说,“Yes”的回答,是因为多项研究表明,感染新冠病毒后,人体内抗体在4个月后出现降低,而且对于XBB变异株的保护作用较差。不过人体内还存在结合抗体,可激活细胞免疫,在感染6-7个月内仍然有保护作用。“可以说在这个时间内形成群体免疫了。” “No”的回答,是过了6-7个月之后,人体内抗体以及免疫抑制的效果明显降低,“我们不能一劳永逸,因为病毒变化太快,产生了抗体后还是会感染。”当前,新冠病毒XBB变异株已成我国主流变异株。中国疾控中心披露数据显示,XBB变异株感染比例从2月中旬的0.2%增长到4月下旬的74.4%再到5月上旬的83.6%,持续上升。

5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咨询小组对今年的新冠疫苗加强针更新作出建议,提出新的疫苗应主要针对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变异株XBB。

钟南山透露,下一步应对新冠病毒感染,一方面还需要研发能覆盖XBB变异毒株的疫苗,包括MRNA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这些疫苗主要是要针对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免疫低下或有其他严重基础病的老年人;另一方面,一旦感染了新冠,应给予及时药物治疗,能大大降低死亡率。

[编辑: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