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奇迹之城”血脉相通
2023-05-22 07:08
来源: 深圳特区报

两座“奇迹之城”血脉相通

人工智能朗读: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5月22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姚龙华 郑思 吴徐美“短短6年里,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称奇迹。”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深圳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雄安与深圳,都是白纸绘宏图、平地起新城。两座“奇迹之城”,南北遥相呼应、相映生辉。

2018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情况的汇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初期设立了深圳经济特区,创造了深圳的速度,40年后的今天,我们设立雄安新区要瞄准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两步走”的目标,创造“雄安质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一个样板。

从“深圳速度”到“雄安质量”,一定不是割裂的,而是血脉相承的。时代在变,不变的是建设者怀大局、守初心、担使命的高度自觉,以及由“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汇聚而成的激情燃烧。

“闯”的精神: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雄安新区的同一天,深圳市委召开专题会议,重温了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会议指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是镌刻在这座城市、融入深圳人血脉的精神特质,是深圳过去40多年披荆斩棘、创造奇迹的成功基因,更是深圳在新时代走在前列、勇当尖兵的重要保证。

“雄安奇迹”里,也有同样的血脉基因、精神特质,也有那么一股激情燃烧的闯劲、拼劲。

短短几年,雄安新区建设从“一纸规划”到“多点开花”,离不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多万名建设者的拓荒耕耘。

“在中国雄安集团2023年高质量建设发展大会暨‘创新主题年’动员大会上,现场有人唱了一首《孤勇者》。但其实新区建设从来不是‘孤勇奋战’,而是‘英雄联盟’!”深圳支援雄安新区交通工作组组长、厦深铁路广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雄安集团轨道快线公司原总经理盛宇平对记者说。

汇各方之智,聚各方之力,建未来之城。“英雄联盟”里,有一群深圳人,敢担当、勇创新、善作为。

2018年3月,由深圳市轨道办、深圳地铁集团抽调精锐力量,10人组成了深圳支援雄安新区交通工作组。几年来,他们在雄安站综合交通枢纽、雄安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轨道快线(简称京雄快线)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过程中,贡献了宝贵的深圳经验和深圳智慧。

“雄安站的建设借鉴了深圳北站的经验,在站城一体化等方面做了优化提升。”当时深圳支援雄安交通团队成员之一、挂职雄安新区规建局副局长的蒋群峰说,深圳团队把深圳的管理模式也引进了雄安站的建设,通过系统性工作,完善调整了设计方案。最终雄安站明确了“以人为本、体验升级”的核心设计理念,落实站城一体化建设开发。雄安站也成为了国内同时期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站城融合枢纽、无缝换乘枢纽、绿色优先枢纽、生态品质枢纽和空铁联运枢纽。

“如何把特区的经验带到新区来,让雄安汲取深圳之前的经验教训,避免失误,是我们当时要做的事情。”作为最早参与雄安新区规划工作的成员之一,深圳市政府原副秘书长、雄安新区管委会主任特别顾问赵鹏林说,交通工程都是公共项目,为了避免产生新的“大城市病”,不是单靠空间规划能解决的,需要大量的政策支持。为了解决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雄安新区设计了一种未来交通模式——交通先行示范区瞄准“90/80”出行目标,构建以公共交通为骨干、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体的出行模式,未来绿色交通出行比例将达到90%,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将达到80%。全力服务雄安,虚心学习雄安。如今,雄安经验开始反哺深圳建设。蒋群峰目前已返深,现任深圳市轨道办一级调研员,此前他带领西丽站设计团队前往雄安学习。雄安站在站房方案、站城一体化、交通一体化等方面比较领先。“深圳北站当时没有做到,借鉴雄安站的经验,西丽枢纽有望做到。”他说。

“京雄快线是雄安新区规划轨道快线网中的主干线,也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生命线、建设的创新线、城市的动脉线、未来的发展线。”谈及京雄快线,深圳市龙岗区政协副主席,中国雄安集团副总经理、雄商发展公司董事长、轨道快线公司董事长周丽“竹筒倒豆子”:“京雄快线有利于提升雄安的承接疏解能力,同时有望填补我国160公里/小时至200公里/小时的都市快轨方面的技术空白和标准空白,对我国都市圈、城市群的通勤交通建设也非常有意义。”

“从深圳到雄安,我们愿做千年之城的‘拓荒牛’,新时代的创新实践者。”周丽感慨,当听到总书记说出“堪称奇迹”“殊为不易”8个字后,“心里暖乎乎的,无论前面经历了多少酸甜苦辣,这一刻感觉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创”的劲头:“空气中都是创新的味道”

坊间有种说法:“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雄安。”

无论是深圳经济特区,还是浦东新区,抑或是雄安新区,都是一种因时顺势的创造性产物。

“我来雄安了”,是雄安创意广场的一座雕塑。很多刚到雄安新区的人,都会把它作为打卡的第一站。短短5个字,铿锵有力,彰显了雄安新区建设者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

钢铁用料、镂空架构,这个极具艺术性和现代感的雕塑设计,是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会长封昌红2017年初到雄安时,带领团队打造的首批设计产品之一。“河北本身就是钢铁大省,这个设计既结合着本土元素,又表达了外界对雄安的向往之情。”她说。

437次海内外行业考察调研,60余家设计机构深入雄安本土产业,100余场行业活动……在深圳设计行业摸爬滚打近30年的封昌红,来到雄安新区的6年间,以独具特色的深圳经验与深圳创意,带领打造了雄安工业设计“五个一工程”——一周、一赛、一院、一馆、一城,即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金芦苇工业设计奖、雄安新区未来工业设计研究院、雄安新区绿色建筑展示中心、雄安国际设计生态城。

当前,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已举办五届,雄安新区未来工业设计研究院正申请打造国研院当中,金芦苇工业设计奖已举办三届,雄安新区绿色建筑展示中心预计今年7月正式对外开业,雄安国际设计生态城进入筹划阶段,一座“全球设计·雄安发布”的世界设计风向标聚集区正在落成。

“没想到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举办得如此成功!以雄安为窗口,汇聚了世界的工业设计资源。”封昌红表示,通过举办各类设计活动,工业创新设计在雄安频频亮相,又依托深圳产业链资源实现落地,两地的工业设计交流与联动日益频繁。

“深圳人天然有一种冲动,干事创业的冲动,学习创新的冲动。”周丽说,深圳团队把创新理念、务实精神、服务型政府理念都带到了雄安。

“创新是鲜明的底色,在这里,空气中都弥漫着创新的味道。”赵鹏林说,雄安致力于将制造业最新的技术应用到场景中,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比如,在雄安高铁站,在设计之初就为比亚迪“云巴士”预留了停车位。

“雄安新区是一座‘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也是一处科技创新的试验田,是干事创业、成就梦想的好地方,让年轻人的成长有了无限可能性。”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雄安新区未来工业设计研究院副执行长牛俊钰希望,能够借助创意设计和创新手段的力量,把雄安打造成一个有温度、有气质的城市。

“干”的作风:一心想着怎么把事情做成

2017年4月1日,党中央、国务院公布设立雄安新区的决定。第二天,深圳市属国企资本集团所属企业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家团队,就来到了雄安进行工作对接,其中就有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叶青,以及现任副总经理姚培。

说干就干,雷厉风行。深圳国企的反应之快,让雄安人印象深刻,受到当地广泛好评。

事实上,深圳建科院第一时间参与到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不仅代表“深圳速度”,也再次彰显了深圳国资国企抢抓重大历史机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敏锐性和主动性。

在国内绿色建筑领域处于领先水平的深圳建科院,作为当年深圳市建设科技行业内唯一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带着深圳城市研究、规划设计、科技研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经验,深度参与容东片区和起步区的前期研究、设计和检测工作。

“2017年我们刚提出打造雄安商务服务中心的概念时,正是以当时的深圳湾生态科技园为模板,通过绿色低碳思维,功能叠加,配套齐备,每一栋建筑都可以成为一个小的社区,让城市更加立体化。”姚培提到,在深圳建科院的推动下,商务服务中心成为雄安新区首个标志性的城市建筑群,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功能区。

伊街坊、伊工社、伊美术馆、伊邻苑、罗萨漫生活街区……如今,深圳建科院开展的系列改造项目及系列社会公益行动,成为雄安新区的“绿色样板间”,也是将深圳绿色先锋城市、儿童友好城市等经验理念在这里的复制推广。

“我们并不是单纯地做技术服务,而是把绿色理念融入进去,让当地百姓全方位沉浸式体验绿色友好的生活方式。”姚培强调,通过每个月举办艺术墙绘、亲子手绘环保帆布袋、儿童绘画大赛等,积极发动当地老百姓参与,让绿色生态、儿童友好等城市理念深入人心。

“得益于雄安新区政府的包容与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新城建设上先行先试,通过绿色创新和城市场景营造,科技创新与科技孵化相融合,探索出一套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叶青如此评价。

“来了就是雄安人,来了就做志愿者。”在雄安新区,越来越多的人穿上蓝马甲,活跃在社区邻里,穿行在街头巷尾,为群众做志愿服务。

“我们的‘悦容志愿服务’品牌,是学习借鉴深圳等城市优秀志愿文化的结果,解决了很多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带来了‘悦容、悦心、悦人、悦己’的美好生活体验。”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党总支部书记王伟肖介绍说。

“雄安新区建设6年来,深圳人无论是在哪个单位、哪个岗位,以什么样的身份、方式参与,大家都是带着感恩改革开放、感恩党中央、回报全国人民的心态,一心想着怎么把事情做成。”周丽说。

透过一群人,看到一座城。叶青对此深有感触:“我一直跟团队说,我们在雄安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深圳形象。最开始我们去的时候,当地人可能会觉得深圳人很商业,可是看到我们做的事情以后,很多人说深圳人最有情怀。”

“既参与特区建设,又参与新区建设,一个人一辈子能做这么两件大事,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一定竭尽所能,把雄安项目做好。”深圳地铁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雄安项目负责人罗信如是说。

一群人,两座城。血脉相通,肝胆相照。来自深圳市龙岗区政协、深圳地铁集团、深圳市轨道办、深圳市交通研究中心、深圳规划院、深圳市工业设计协会、深圳建科院、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招商蛇口、万科等单位或企业的深圳人,前赴后继地奔向雄安,为新区发展出谋划策,搭建起两座城市的联动之桥,书写共学、共炼、共创、共进的“双城故事”。

[编辑:黄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