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非遗惊艳四座 龙华《满堂红》博得满堂彩
2023-05-10 15:01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舞动非遗惊艳四座 龙华《满堂红》博得满堂彩

龙华区文化体育发展中心派代表(右一)领回评委会特别选择第一名奖杯。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5月10日讯(记者 何思琴 通讯员 彭天赐 萧蕾 郑明萌)去年,《麒·承》横空出世,舞进京城;今年《满堂红》惊艳亮相,博得满堂喝彩。

5月刚至,好消息便传来。由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文化体育发展中心、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出品,本土青年舞蹈演员演绎的舞蹈影像作品《满堂红》获得北京国际电影节·第二届北京国际舞蹈影像季中评委会特别选择第一名。一舞《满堂红》,以肢体形态,舞出省级非遗红釉彩瓷满堂红烧制技艺背后的故事。舞蹈与技艺,新潮与传承,在《满堂红》中被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第一名是激励,是肯定;也是压力,是不断追求创新,寻求突破的动力。用更好的方式讲述龙华故事,展现龙华形象,始终是龙华本土文艺工作者的心愿和希望,在这条路上,“第一”不是终点,而是更高挑战的起点。

舞动非遗瑰宝技艺

发现留藏文化里的“匠人力量”

角落破碎瓷片成堆,匠人与陶瓷之间“无声对话”,在无数次失败中“极限拉扯”。画面一转,红色颜料倾注而下,落在舞者身上,流转飘扬,为红釉彩瓷“满堂红”的华丽登场留下无尽遐想……

这部作品以两个“时空”呈现的方式来诠释表达。舞者与匠人交替出现,通过不同时空的画面转换,巧妙把舞蹈与非遗技艺融合在一起。这一手法意在放大工匠人物和其精神。区文化体育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作品中,匠人虽全程没有正面镜头,但却能传递人与物之间的情感联系。精美的陶瓷在人前接受赞美,谁又会在意背后默默付出的最大功臣?主创团队反其道而行,让背后成就陶瓷精品的人“亮相”。

与上一个作品《麒·承》中活灵活现的麒麟舞不同,《满堂红》对应的是静置的物体。以“满堂红”技艺作为创作主线,不仅因其具有中国特色、深圳特色,更重要的是它有很强的审美性。

从去年年底采风到今年的创排,主创团队一直思考如何拍出不一样的作品——在意境和氛围之外,融入记录视角,展现制作工序的严谨以及技艺传承的可贵。正因为这点“不一样”,让《满堂红》在以陶瓷为题材的舞蹈影像作品中“黑马”突围,赢得评委一致肯定。

作为省级非遗项目,龙华本土企业国瓷永丰源的红釉彩瓷“满堂红”制作技艺已有两百多年的传承历史,“十窑难得一精品”的评价足见红釉彩瓷成窑之艰辛和珍贵。在多达100多道的制作工序中,主创团队选取了原料配比、颜料研磨、揉泥、拉坯成型、着色上釉、烧制等既有审美性且又能最大限度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的代表性工序。整个作品时长7分30秒,以“东方根骨”“粉黛春秋”“生生不息”三个篇章契合陶瓷文化、青春色彩以及创新传承的深层含义。

舞蹈影像作品《满堂红》剧照。

舞转流回造就惊鸿一瞥

技艺流传 “满堂红”持续闪光

高岭土的白,釉彩的红,随着篇章主题的更换,在道具与演员身上相互呼应。三个舞蹈演员,带着三种不同“属性”舞动着,如水、土、火经过激烈碰撞后,产生姿态各异的陶瓷一样,在曼妙的肢体语言中,演绎陶瓷之美。演员来自古典舞、民间舞、国标舞三个不同的舞蹈专业,可以展现不同感觉的肢体语汇特点。主创团队想通过三名舞者的律动,表达三种不同的物体,经匠人智慧糅合,以完美形态亮相的惊艳瞬间。

镜头前的完美呈现,来自无数镜头外的“修正”。镜头可以用视听语言来呈现,但在舞蹈里,演员想象不到具体的画面感。为给予演员足够的画面感,主创团队用手机拍摄画面让演员反复观摩,从中找感觉。而镜头无法抓拍出特定的画面质感同样也给主创团队带来困扰。如果说前期创排是在问题上寻求最佳解决办法,那么后期剪辑过程就是舞蹈与影像之间的“博弈”和“较量”,主创团队在不断修改和推翻中找寻平衡点,让作品呈现“最佳效果”。尽管《满堂红》收获赞誉,但主创团队认为,其仍有待精进和完善的地方,这种遗憾会在接下来作品投送国内外其他赛事中得到弥补。

两届北京国际舞蹈影像季,国风类作品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据了解,去年国风类参赛作品还是个位数,今年此类作品已占整个影像季作品30%的比例。这个数据足以证明当下国风潮的热度。上述负责的人表示,第二届赛事,出现不少与非遗文化结合的优秀作品,但对龙华来说,龙华在舞蹈影像与非遗传承结合的创新尝试上,虽不是先行,但一直在路上。

《满堂红》的成功,让主创团队成员兴奋的同时,也感受到责任之重。潮流热点时刻在变,传统文化所掀起的国风潮热度能延续多久,下一个热点又会是什么?一切皆是未知。该负责人表示,名次并非评判作品好坏的唯一标准,传统文化可以延续至今,已充分证明其魅力所在。观众不喜欢,不代表传统文化不好,而是不喜欢作品的表达方式。由观众给予导演或文艺工作者的压力和期望,会督促文艺工作者与时俱进,不断前行。而在此期间,尊重传统,接轨当下,保持创新思维,是文艺作品通往成功的“诀窍”和最佳路径。

舞蹈影像作品《满堂红》剧照。

数字保护影像“传承”

传统汲取新灵感时代赋予新内涵

数字化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非遗传承的方式更多样化。用影像来记录、保护和传承非遗,是有效构建非遗信息化的重要手段。“《满堂红》很好地传达非遗纪录片所要表达的主旨,拓展了纪录片的纵深度,并丰富其内涵。”上述负责人表示,舞蹈影像更具体、真实、生动,有助于提高大众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潜在意识,这也是展现城市文化特色、推进城市发展、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的最佳途径。

在打造主题文艺精品,展现本土文化特色的过程中,龙华始终注重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新的灵感,并推陈出新,运用数字化助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我们希望带着浓郁文化色彩的创新作品,能够唤起市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激发出人们内心的文化认同感,不断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推动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面对资源丰富的非遗“宝藏”,文艺工作者通过结合当下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手段,可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多文化新体验。“这为传统文化创新带来新机遇,也为我们指明了探索传统文化‘出圈’的前进方向。”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推动千年文化瑰宝焕发数字新生的同时,龙华文化将为高标准打造深圳都市核心区和数字经济核心区注入澎湃的精神文化力量。


[编辑:陶倩 周浩桦] [责任编辑: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