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5月9日讯(记者 童小晋)近日,“第六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主题阐释:城市·共融”分享活动在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举办。活动邀请了四位摄影家现场分享他们在摄影道路上的创新探索。活动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李树峰主持。
活动现场。
李树峰主持。
市文联主席梁宇讲话。
“本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规模大,无论是艺术高度,技术厚度,还是题材广度,都有很大提升。”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梁宇表示,摄影艺术本质上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让摄影精品力作“飞入寻常百姓家”,寓教于乐,使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深刻、更加丰富。
陈大志作分享。
如何让国际友人一眼能够看出这是中国摄影师的作品?为此,摄影家陈大志想到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陈大志从水墨、角度、去真实化、造境四个方面,分享了自己近些年来在水墨摄影方面的探索。他通过反向区域曝光法,在胶片利用对光的变化,并进行压缩区域、产生跳跃,就形成了水墨的笔法、墨点的形式美。
李刚作分享。
摄影家李刚则从四个阶段入手,分享了自己二十年间拍摄马的心得。第一个阶段是拍摄现实中的马,即“看马是马”;第二个阶段是拍摄写意的马,即“看马不是马”;第三个阶段,李刚试图突破马的传统意识形象,创造出一种马的抽象概念,既“是马又不是马”;第四个阶段,李刚想用影像来叙事,并和中国传统的古代哲学结合起来。
杨建川作分享。
摄影家杨建川分享了自己接触昆曲摄影的心路历程。在清华大学培训的时候,杨建川偶然听到了昆曲的讲座,觉得昆曲是他心目中想表达的东西。为了更好地表达出昆曲的审美意蕴,杨建川还用了三到四年时间学习昆曲和古典文学,并采用了慢门、快门、推拉一摇,二次曝光等办法,方才拍摄出精美绝伦的昆曲摄影作品。
王昆峰作分享。
摄影家王昆峰拍摄了四十年的牡丹花。在他的牡丹摄影中,既有微观切入,也有宏观表达。他不仅拍摄牡丹含苞待放、盛放的状态,也着力于展现牡丹枯萎之后“精神不灭”的美。王昆峰希望能够以小见大,从牡丹花里拍摄出大千世界。“我想通过超微距的摄影,去揭示牡丹里蕴藏的最隐秘的美,并呈现给大家。”
记者了解到,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已经成功举办六届,是深圳市城市文化菜单的重点项目,被深圳市政府列入“十四五”规划纲要,连续五年被中国文联列入工作要点。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已经成为深圳的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大展分为征稿主题展、专题邀请展、手机展等六大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