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学校未来长什么样?百校焕新展览 “南山-ing”热展中
2023-04-17 20:09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学校未来长什么样?百校焕新展览 “南山-ing”热展中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4月17日讯(记者 叶梅)近日,《南山-ing 百校焕新》正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展出。这场从理念目标、组织管理、设计实践、施工技术与材料等多维度存量校园精准焕新的创新实践,首次以建筑设计展的形态与市民会面。该展览全面展示南山“百校焕新行动”的项目成果,旨在向社会各界呈现存量校园的南山经验和反思,展览持续至5月7日。

4月15日下午,百校焕新展览“南山-ing”受聘仪式及圆桌论坛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举行。南山区建筑工务署、区教育局、市规自局南山管理局等多个政府部门的负责人与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专家学者、南山“百校焕新行动”参与者等出席,南山区建筑工务署署长杨利君等为“百校焕新”行动智囊团颁发聘书。

突破传统建筑展览制式,五大词根构成主题单元

2022年,由深圳市南山区委区政府部署,区建筑工务署统筹,协同区教育局、区发改局、市规自局南山管理局、区住建局、区规划土地监察局等多部门共同推出了一场涵盖组织管理、设计实践、施工技术等多维度的全过程创新实践——南山“百校焕新行动”。在该行动中,将对深圳南山区143所老旧学校进行改造提升。其中,中小学70所,幼儿园73所,整体立项,分多年实施。第一季已于2022年暑期开展,设计43所,施工38所,惊艳亮相的新校园爆红深圳,亦吸引了全国对教育空间设计、存量校园设计的关注。

周红玫是“百校焕新行动”的总策划,她曾在2017-2021年间策划与实施“走向新校园:新校园行动计划”,以一系列空间设计和管理的精准创新实验,引发了建筑学界的关注。在她看来,“百校焕新”是“新校园行动计划”的存量更新模式,也是在建筑学语境下,采用小微改造的空间手法来回应当下城市发展的社会问题:一校一策、一题一议,每一处焕新改造都是直面学校真实且迫切的问题。焕新的方法是百花齐放的,但其共通的底层逻辑都是存量建筑空间可持续与再激活的探索,是百校焕新所倡导的价值内核。存量问题都是由复杂的历史因素遗留积聚而成,学校修缮一直都是常态化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工作,结果是“补丁摞补丁”。因此解决它需要对既有条件的专业洞察,再辅以精准解难的专业技艺。学校存量更新亟需建筑师的提前介入,用“研究引领设计”的倒推模式,补充完善缺乏建筑学专业参与的前期。周红玫说,“百校焕新解决的是如何精准使用有限资源,使众多学校获得公平发展机会。”

而此次百校焕新展览 “南山-ing”正值第一季总结,第二季启动之际推出。展览由《卷宗Wallpaper*》策展 ,通过五大主题单元构成,并用五大英文词根表达思想,包括“Pre-蛇口作为原点”、“-ize新旧要素革新”、“-ing-我们需要怎样的校园”、“Re-技术与伦理”、“Post-程序革新”。“Pre-”引言部分集中展现了百校焕新行动的平行研究工作,如对于学校历史文脉的文献研究、对蛇口片区优秀校园建筑物质遗产和先行示范案例的展示等;“-ize”代表“使之实现……状态”,展现了百校焕新第一季中的研判、决策和设计过程;在“-ing”本单元,65个案例展示总结了建筑师设计集群在建造、联合组织上的经验;“Re-”代表“reuse”(再利用)和“review”(回顾),精选了48件主要诞生自粤港澳大湾区的多家机构与工厂的可持续材料样板实物,呈现低能耗、低成本和高效率的材料应用可能性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Post-”通过对项目完结后项目组关键人物的访谈记录,以第一人称视角述说百校焕新模式的经验和愿景。

南山“百校焕新行动”学术策划朱竞翔导览时,用一系列数据给现场媒体描摹出“百校焕新行动”的轮廓。“改造143个学校,首两季涉及65所学校、84800名学生,平方米数超过100万,32组建筑师,每年的施工期只有40天…巨大的量和有限的实施时间在一起变成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这就是头号的难。但这是中国或者以深圳为代表的几乎所有快速发展中地区必须面临的问题。”朱竞翔表示,“回到这个展览,用了5个词根展示5个版块,中文表示为“‘根’和’缀’,在中文的语言里代表用很少的资源去影响很多的事情。”

多样化的展示与互动,贴近公众,突破专业壁垒

策展人邓圆也在《策展人语》中这样说,“校园建筑不仅涉及校园与城市的关系,也触及到空间生产链条的组织与模式探索,以及建造过程中的流程可持续、技术可持续、物质可持续、价值可持续等多维度的议题,为决策者、学界和公众带来针对校园、设计、教育的信息和思考。”

如何举重若轻,如何打破专业壁垒将学术研究普及给普通观众,亦是策展团队思考的问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百校焕新”行动一直都尝试多元手段实现“空间育人”,强调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发现艺术之美,此次,空间创新则进入到展览的展陈实践之中。由众建筑与SURE Design烁设计一起操刀的“南山-ing”展陈设计,一改建筑展览常用的效果图、设计图纸的方式,以模拟街道与高楼的装置体呈现了与深圳南山一脉相承的城市风貌,用类似于城市招牌的标识指引呈现“Pre-”、“-ize”这些词根以实现不同单元的分区,并且增加了阅读的趣味,并且在邀请了插画师响个丁丁把原本枯燥难懂的行业组织管理流程、学术导向以漫画的形式呈现。

观众陆陆续续被吸引前来,有前来学习校园设计的设计师,有想对孩子进行公共艺术教育的家长,也有对未来学校充满憧憬的学生……展览的互动涂鸦区,已经被看展观众填满自己的观点看法涂鸦漫画,用自己的视角讲述他们眼中的校园,让这个展览不仅是展陈、是叙述,更是沟通与交流。

据了解,展览期间,建筑师代表们给现场公众进行专业导览,从主创设计师的第一视角讲述“百校焕新”每个校园独特的生长过程与背后的故事。此外,还将举行乐高大师工作坊、校园自然工坊、蛇口历史探秘等儿童公共教育活动。这不仅是与公众分享存量校园精准焕新的南山经验,亦是通过多样化的展示方式与互动方法,启迪公众对城市日常空间更深层次的感知,塑造精神与价值的共同体群落。

特设多场学术论坛,深度剖析校园议题

“如何重塑校园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为什么百校焕新始于南山?”“百校焕新如何实现学校之间的公平发展?”“焕新的校园建筑能否具备可持续性?”“校园建筑的决策机制如何从掣肘流程中突围?”等十大问题在中庭悬挂条幅上被提出。这十大问题也将成为百校焕新展览整个展期持续探讨的思考锚点与学术议题。

一周前,百校焕新展览“南山-ing”学术周启动,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范悦院长在学术周论坛上表示,“百校焕新”在全国也是很少见的。“这是存量的提质工程。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也是我们未来可持续发展,跟国外缩短距离的重要方向。”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合伙人、主持建筑师孟岩也表示,当看到改造过的学校,哪怕是栏杆这样防范的东西,突然间转变成激发学生日常的生活、想象、教育的育人空间的时候,百校焕新的意义就出来了。“一些特别小的动作,好像是只是在修修补补的东西,实际上改变的可能是非常庞大的思维定式和城市观念。”

4月15日举行的开幕圆桌论坛,更是直接以“南山经验里有答案吗?”设问,年轻的建筑设计师们、嘉宾大咖、政府管理者以及现场观众直面与南山“百校焕新”乃至存量空间模式创新息息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交流互鉴,以真知灼见探讨存量校园的相关议题。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教授王方戟、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龚维敏、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朱亦民带来的关于学界以及设计实践的分享与思考。他们不仅是高校教授,亦都是领队导师——而“导师制”也是此次“百校焕新”行动的创新之一——由有经验的特别是在轻量建造、腾挪学校及快速建造方面比较有成就的建筑师来做导师,年轻的建筑师、深圳本地建筑师、大院建筑师一起加入,可以充分分享资源,更高效更优质地做出行动反应。

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深圳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朱荣远表示,深圳这座城市先行示范,先行试对和试错,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百校焕新”的“焕”字,就是浴火新生的“焕”。“深圳是一个炼丹炉,在每个项目中都可能产生智慧的结晶。进入存量时代,我们所有设计的聚焦点、设计的方法都可能会和过去不一样。百校焕新有可能是一个信号、转折点。”

正如展览名 “南山-ing”,这个展览也是一个“滚动”的展览,在接下来的展期内,还将启动儿童公共教育、设计周平行展、以及《建筑学报》学术论坛等系列活动。(图片由主办方提供,由张超和ACF拍摄)

[编辑:李旖露 吴超] [责任编辑: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