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为什么在深圳诞生
2023-04-12 14:19
来源: 南方+

《咏春》为什么在深圳诞生

人工智能朗读:

近日,舞剧《咏春》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和央视,成为现象级作品。从深圳走来,走入每个观众的心里,演员靳东看完称其为“舞剧的天花板”。从深圳到北京,B站到小红书,传统媒体到自媒体,它的好评度和受欢迎程度,都在中国舞剧史上留下深刻印记。

舞台艺术相较于影视剧、演唱会等大众艺术门槛更高,如何让高雅艺术进入寻常百姓家,是文艺工作者的努力方向。而难得有一部舞剧能够兼具如此的专业性、亲民性与传播性,不论是时空墙还是次元壁,都在观众的共鸣和感动里一一化解,实现了深圳文化的真正“出圈”。

bff26055815369c85d97c6fc4c3a8769_917d252d1e814a3d3752f3b81f6382c2.jpeg

舞剧《咏春》剧照

这部颇具岭南气韵的舞剧,为什么能从深圳诞生?

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宋官林指出:“这样一部舞剧诞生于深圳,并非偶然,深圳文化博采众长、兼容并蓄。而深圳出品亦着墨于中国表达、国际表达。”立足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经历,深圳不断用经济高质量发展厚植文艺高质量发展的沃土。

“文化深军”队伍壮大

舞剧《咏春》主演张娅姝曾接受南方+采访时说,决定来深圳,她只花了15分钟,“我感受到这里对文化的重视”。多位深圳文艺精品主创人员也不约而同地提到,是深圳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对文艺事业的扶持和推动,对艺术家们的创作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才使深圳的文艺精品创作获得了长足发展。

2db054f1973b697f918d1c85e4dfa9a7_4e7fdd23bc0771f433e9f97d9c7702db.jpeg

舞剧《咏春》剧照

良禽择木而息。“文化深军”队伍壮大,不断吹响号角。著名艺术家叶小纲、王晓岭、屈塬、印青等纷纷应邀而来,各区文化名人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成立。郎朗、冯巩等通过福田区文化名人计划成为深圳“常客”,著名先锋戏剧导演孟京辉工作室近期落户大鹏,在2022年“深圳人才日”之际,中国舞坛“双子星”、著名舞剧编导周莉亚与韩真工作室落户龙华,成为深圳文化名家大家庭中的一员。

文艺创作土壤优渥

文艺创作源泉涌动,还得益于多方力量汇聚。文化学者花建认为,“深圳制造”文艺精品创作有其独特模式,政府、民间通力合作,主流价值观和企业的运作机制寻找到了结合点,形成了全新的文化生产方式。

此外,公共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全覆盖、文艺创作全过程、扶持对象不设限的立体式资金保障模式。政府的、社会的、民间的、外来的……四面八方的人才资源和文化资本都被吸纳到深圳,经过官方的有效引导和积极助推,为深圳文化建设提供了澎湃不息的动力。

舞剧《咏春》正是集全国顶尖创作资源于一身,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编剧,国内舞坛“双子星”韩真、周莉亚担任总编导。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品,深圳歌剧舞剧院创排。而深圳歌剧舞剧院则是在深圳文艺院团改革的春风下成立,历经5年磨合,不但引进了张娅姝、常弘基等优秀文艺者,也创排出《烈火中永生》等获国家顶级奖项的作品。

文艺精品生产机制成熟

深圳在对文艺精品的策划、认定、组织、资助和推广等环节上逐渐形成了持续一贯的长期机制,构建了一个开放的文艺精品生产平台,从而催生出多姿多彩的文艺精品,声声叩响时代之门。

歌曲从《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到《灯火里的中国》《信仰》《再一次出发》,舞蹈《肖像》《等》《烈火中永生》获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魔术《秘境》获中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短篇小说《月光下》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科幻小说《中国轨道号》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呈现岭南文脉,舒展深圳文艺气派。舞剧《咏春》剧中,荧幕上打出“英雄站在光里,而我们,愿是那束光”。深圳的文化人才优势、制度优势和创新优势,共同组成了照亮文艺发展之路的那束光。


[编辑: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