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术大师到“无语体师” 深圳首位注册会计师汪家祐逝世 捐献遗体回归深大
2023-03-23 08:24
来源: 深圳晚报

从学术大师到“无语体师” 深圳首位注册会计师汪家祐逝世 捐献遗体回归深大

人工智能朗读:

▲3月21日,深圳大学医学院为汪家佑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3月23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易芬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的病房里,汪家祐插着鼻饲管、戴着无创呼吸机,2023年年初之后他就一直进出医院。3月20日下午,儿子汪正买来了他最喜欢的巧克力蛋糕,“爸爸,我们提前过93岁生日吧?”汪家祐已经认不出家里人,但似乎听懂了一般,点了点头。女儿汪奕和汪正及其他亲属一起,帮汪家祐吹了蜡烛,将蛋糕小心地喂到他嘴里,希望他在人生终点能尝到点甜。

晚上10时,这位中国最早从事管理会计学教学、研究的学术权威,深圳史上第一个注册会计师,深圳大学管理学院退休老教授安详闭上了眼睛。当晚,家人按照他生前意愿,把他的遗体送到深大,他将成为医学院学生们的“无语体师”。

3月21日下午5点,深圳大学在医学院举行了追思仪式,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何军、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赵振富及汪家祐的亲属出席,向汪家祐的遗体鞠躬,献上白菊。

中国最早从事管理会计学教学研究的三人之一

汪家祐1930年生于上海的英租界,1948年下半年考上了复旦大学会计系,1952年又被推荐到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进修班学习。

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了三年书后,汪家祐留校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师。1957年,他来到青海财经学校,担任教师的同时,还从事炊事员、汽车管理员、铅字排字员等工作。女儿汪奕和儿子汪正回忆,那时候一家人住土坯房,到很远的地方挑水,吃过数不清的咸菜,甚至吃过长蛆的肉,但父亲很多生存技能一学就会,家里日常的修修补补不在话下,还动刀子骟鸡、动剪刀和缝纫机给全家人做四季衣服。

1979年,汪家祐终于重回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师岗位。也就是这一年,他给一位来华讲课3个多月的法国教授做翻译,这名教授的讲课内容,正是当时在中国刚刚起步的管理会计。法国教授走后,汪家祐拿着他留下的管理会计的著作学习、深入研究,成为当时最早研究管理会计学的三人之一。

南下深圳培育人才 推进深圳会计制度改革

1985年,汪家祐毅然离开中国人民大学,南下深圳,带着财政部第一批发放的注册会计师证,带着他撰写的55万字的《管理会计学》著作,成为刚刚创办不久的深圳大学的一名教师,随后成为副教授、教授,勤勉教学,为深圳培育了众多国际化人才。

汪家祐先后担任了深圳市会计协会理事、深圳市注册会计协会理事,还担任了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的会计顾问。

1989年的深圳股票市场起步,汪家祐经常为诸多拟上市公司的账目通宵达旦审验。那时留下的工作照里,定格他放下厚厚的账本,拿下眼镜揉揉酸痛的眼睛的场景。谈起那些年见证特区变化,应邀讲课、著书、监控各类证券事件,为深圳会计制度改革出谋划策等,他很是感慨,这些风云激荡的过往,与深圳历史紧密连在一起。

在深大新村家中的客厅中,除了厚厚的《西方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著作,汪家祐还极其珍爱地摆放着1995年深圳市颁发的“老有所为”积极分子,1997年、1998年深圳大学颁发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奖牌。

汪家祐教授先后在2010年和2017年因为肺部肌瘤、肺癌进行了手术。

捐赠遗体“最后做点贡献”

在简陋节俭的深大新村家中,汪家祐通过视频与家人和学生联系。50多年教学生涯,他桃李满天下,他总是说,不管学生们身处哪个岗位,就希望他们多为国家做贡献。

大病之后的2017年底,汪家祐也想要做出自己的“贡献”。他在家人帮助下联系到了深圳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高敏,郑重签下了遗体捐赠志愿书。他反复跟儿女强调,“我认为遗体没有别的用处,火化还不如让学生解剖,做点贡献。”汪家祐去世之后,汪正和其他家人一起捐赠了汪家祐遗体,实现了汪家祐“最后做点贡献”的愿望。

在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相关负责人看来,汪家祐勤勉奋进、笔耕不辍、卓有建树,为深圳会计制度改革立下不朽功勋,著作《管理会计》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三本管理会计教材,至今仍是学生心目中不朽的经典。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汪教授用他的一生,向我们诠释了一个有追求的管理会计专家、有社会责任感的学者、有温度的智者形象,汪教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绵延后世。”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何军说。 


[编辑: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