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零一国际创新教育论坛在深圳举行
2023-03-18 20:48
来源: 深圳特区报

首届零一国际创新教育论坛在深圳举行

人工智能朗读: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3月18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 通讯员 邓支青 谢绿3月18日上午,由深圳零一学院主办、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协办的2023零一国际创新教育论坛(X-Forum)在深圳开幕。来自全球近150位院士、学校校长、专家学者汇聚论坛,共同探讨数字智能时代的个性化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共创数字智能时代教育新范式;近百万人通过直播在线观看开幕式活动。市政府副秘书长黄强,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志锋出席开幕式。

共探数智时代教育新范式

本届创新教育论坛为期2天。开幕式上,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首席教授、深圳零一学院创始院长郑泉水在开幕式进行主旨报告《数智时代创新教育的挑战与机遇》;中科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理事长贺福初,德国奥格斯堡应用技术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前院长、深圳技术大学讲席教授、轨道与交通学院院长Franz Raps,中科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周忠和,物理学家、教育家、香港科技大学创校副校长、中国海洋大学行远书院创办人钱致榕,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汪扬,也分别回应“钱学森之问”,从不同维度进行专题报告分享。

出席本次论坛的还有来自全球知名高校和中学的校长,创新人才培养实践项目和培养基地的负责人、教师,创新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等,他们将围绕东西方教育模式的演进、创新教育的实践和生态建设、早慧少年的发现与培养等议题,共同探讨教育的未来走向,推动创新教育生态构建和机制完善,努力让每个学生的创造天赋充分绽放,得到更好成长。

双方共建区块链实验室

深圳零一学院腾讯云区块链实验室揭牌。

论坛开幕式上,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教育副总裁付曼青女士和零一学院院长郑泉水院士代表双方为“深圳零一学院腾讯云区块链实验室”揭牌。这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更全面、更深入的新阶段,创新人才培养再增强力。未来,双方将依托共建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市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打造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实现产教联合育人,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关键领域的科技攻关,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层次变革。

持续举办国际创新教育论坛

零一国际创新教育论坛将每年举办一届,汇聚国内外创新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围绕促进创新教育发展这一核心,共商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大计,让创新教育发展成果惠及更广。

零一学院自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零一创新大学联盟、中学联盟和企业联盟,面向全球汇聚创新型学生、青年学者和顶尖导师,致力于打造面向“从0到1”创新的开放创新生态。截至2022年底,学院已与29所中学、18所大学建立联盟合作关系,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2所学校实现了暑期学校学分置换与认定;与华为、华大基因、腾讯等企业建立深度交流与合作关系。

专家学者精彩观点集萃

郑泉水教授致欢迎辞并作主旨演讲。

信息和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在工业文明基础上形成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框架。面对从工业时代到数智时代的大转换,机遇与挑战并存。创新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奢侈品,而必须成为全民享有的必需品。论坛开幕式上,6位嘉宾发表主题演讲,分享他们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今天,我们正在从大规模生产的工业社会转向创新驱动的智能社会,个性化的创新教育是未来的大趋势。”郑泉水院士在开幕式主旨报告中讲述个人独特的成长经历,强调教育范式转换的迫切性,并分享了他带领团队构建顶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与成功经验。据郑院士介绍,经过14年师生共创,清华钱班和零一学院凝练出了以激发学生和导师内驱力为核心的“学生、问题、导师”三要素聚变底层逻辑,创立了以“进阶研究——精深学习”为牵引,跨地域、跨学段、跨学科、跨体制,打通“产学研用金”全链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摸索出了一套有效发掘拔尖创新学生的多维评价体系。

在贺福初院士看来,人类文明史实质就是一部创造力的辉煌史,而我们的未来正日益紧密地与人类的创造力联系在一起。他在演讲中发出了“解放创造力”的呐喊,呼吁家庭、学校、社会等共同努力,呵护孩童的好奇心,砸开那些黄金般沉重的禁锢创造力的枷锁。

Franz Raps教授介绍了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项目制教学模式,特别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鼓励通过实施项目进行教学活动,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尝试使用更多资源及支持解决实际问题。

何为教育,教育为何?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回答的问题。钱致榕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大学应该成为宁静安详的育人育才之地,让学生“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实现自己、超越自己”。

“没有教育的多元化就很难有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汪扬教授从AI和ChatGPT对科技和教育界带来的冲击谈起,主张未来教育的发展应该在保证公平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多元化。

“好奇心是一切创新的源泉,创新要从呵护好奇心开始。”作为一名古生物学家,周忠和院士说,“好奇心本就是许多动物的一种天性,不是培养出来的,只要你不压制它就很好了。”数字智能时代,教育方式呈现的程式化、规模化特征不可避免地压制人类的天性,削弱自主性。在周院士看来,未来教育应在自由探索与传统教育方式之间寻求新的平衡,要尊重人的天性,尝试个性化培养,但也不能矫枉过正。

与会人员合影。

(主办方供图)

[编辑:黄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