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维度,看高质量发展下的“深圳视野”
2023-02-02 14:36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从三个维度,看高质量发展下的“深圳视野”

评论员 王雪薇

人勤春早争朝夕,卯兔年开年伊始,广东各地纷纷吹响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全力拼经济的信号坚定而确切。面对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深圳如何“扛起大旗”?

在近日召开的深圳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市委书记孟凡利提到了八个字耐人寻味——“拓宽视野、提升境界”。回顾改革开放40余年的漫漫征途,深圳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就是“深圳速度”,从早期“三天一层楼”的施工速度,到城市高速发展的建设速度,“深圳速度”已经成为特区发展的代名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这一次,深圳没有再强调“速度”,而是将着眼点放在“视野”上,并且给出了明确的观察维度:站在全国看深圳、着眼全球看深圳、站在未来看现在。不同维度分别看的是什么?又有哪些深意?

站在全国看深圳担当!

过去一年,深圳人用汗水换来好收成。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深圳顶压前行、高位求进,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全市经济增长稳中有进、稳定向好,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民生事业扎实推进,防范化解风险有力有效。面对方方面面的“难”,深圳仍然交出一份靓丽“答卷”,尤其是工业表现相当抢眼。

2022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4.5万亿元,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全部工业增加值超过1.1万亿元,首次位居全国城市首位。

首次全国“双冠”,是深圳工业创下的新纪录。成如容易却艰辛,为了这份“稳”,在2022年深圳采取了不少举措。

比如,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制定出台了“工业经济30条”;为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又出台了30条措施,全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42家(总数达535家)。

就在几天前,深圳2023年首批266个项目开工,其中产业领域项目96个,涵盖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

作为拉动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深圳的每一步发展都事关全省乃至全国的全局,而“工业第一大市”的地位稳固,“稳”的不仅是深圳经济增长的基本盘,更是制造业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站在全球看深圳人才观

如果说深圳排除万难“拼经济”的魄力,是对全国稳增长、促发展的一种担当;那么,作为先行示范区,深圳的人才观则是立足于全球视野。

截至2022年10月,深圳共有全职院士86人,高层次人才2.2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超过19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超662万人。在这一场人才与城市间的“双向奔赴”中,深圳将对人才的礼遇烙印在城市的“肌底”:以立法形式在全国首设深圳人才日、在寸土寸金的深圳湾畔建成全国首个人才主题公园……

还记得2021年曾刷屏网络的深圳人才宣传片《深圳脚步》么?“深爱人才,圳等您来”,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深圳“打造全球创新人才向往之城”的生动注解。

站在未来看深圳产业布局

改革开放以来,敢闯敢试铸就了“深圳奇迹”。一个“敢”字,让深圳在过去40余年中成功“出圈”;如今,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深圳的“敢”又多了几层意味。

首先,深圳“敢想”。2023年1月,深圳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大做强“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推动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相对于过去“摸着石头过河”,如今深圳的产业布局着眼于未来,且思路清晰,截至2022年底已形成了“六个一”工作体系——

·“一套科技创新体系”:161个创新载体和平台

·“一张重点企业表”:154家企业

·“一份重点项目清单”:146个项目、投资额1641亿元

·“一张境内外创新资源分布表”:境内外机构、企业和人才452个

·“一套政策金融工具包”:市级层面5个政策专项及各区9个相关专项政策、6支未来产业领域相关基金

·“一份战略咨询支撑机构清单”:36家支撑机构

其次,深圳“敢于攻坚”。在1月29日召开的深圳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党组书记、主任王有明表示,聚焦八大未来产业,以及智能机器人、电化学储能、智能网联汽车等方向,开展“项目经理人制”试点,投入10亿元左右科技研发资金,实施10-20个原创性引领性重大科技项目。

未来产业,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也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变革性力量。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体量最大的城市,在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深圳布局的是未来的产业,更是一座城市的未来!(作者系央广网广东频道副总编辑 )


[编辑:梁煖 吴超] [责任编辑: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