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祥和庆新春
2023-01-29 10:52
来源: 人民网

欢乐祥和庆新春

人工智能朗读:

香 港——

福兔贺岁 年味浓厚

本报记者 陈 然

“过年啦!”伴随着新春钟声,癸卯兔年来临。香港处处洋溢着喜庆气氛,家家户户贴起“挥春”(春联)和“福”字,如意结、金元宝等吉祥饰品到处可见。

“之前因疫情取消了一些公共活动,现在疫情缓和,街头人群明显增多,其中不乏内地游客,新春氛围更加浓厚。”年节活动现场的工作人员说。新春佳节,市民们纷纷走亲访友、相聚玩乐。“祈愿阖家健康、如意吉祥、国泰民安!”说起新春愿望,市民黄女士笑意盈盈。

逛花市是香港的新春年俗,寄托着辞旧迎新的美好期许。从市区到离岛,年花和美食的香味弥漫在街头巷尾:寓意“步步高升”的剑兰、代表“有银(钱)有楼”的银柳装点春色;滚烫的年糕、甜蜜的糖莲子、酥脆的“煎堆”香气扑鼻,“舌尖上的年味”唤起一代代港人的年节记忆。

长约200米的港岛知名地标利东街上,数百个大红灯笼高挂枝头,玉兔花灯寓意五福临门、金玉满堂。“今年是我的本命年,希望自己新年进步、工作顺利。”与新婚丈夫手挽手“压马路”的李小姐一身红色旗袍,在相机前笑得灿烂。

微凉冬意难阻人们热情,大街小巷充满欢声笑语。沙田新城市广场内,春日萌兔和花田装饰格外吸睛,4米多高的粉色卡通兔手捧“福”字元宝,引得过往行人驻足拍照;尖沙咀星光大道附近,多家酒店和商场外墙循环播放“恭贺新禧、金兔迎春”等新春祝福;贯穿港岛东西的维港海滨长廊变身彩虹步道,福兔玩偶更添一份喜庆……

入夜,“幻彩咏香江”烟火光影汇演在维港两岸开启,多幢沿岸建筑发出激光及舞动射灯,海面上的天星小轮也披上彩色灯带,配合着动感音乐绽放光彩。

香港迪士尼乐园里,市民杨先生正带着太太和刚满3岁的女儿体验梦幻之夜,女儿兴奋地蹦蹦跳跳。“奇妙梦想城堡”前,美轮美奂的“星梦光影之旅”夜间汇演如约上演,大小朋友们在绚丽烟花下许下心愿、互道祝福,与换上兔年新装的米老鼠合影留念。

新春看赛马、许愿“马到成功”,是不少香港市民的传统贺岁项目。正月初三,暖阳下的沙田马场欢声一片,王小姐与父母专程从内地赶来,她说:“感受一下香港的年味,希望新一年福星高照。”

“大吉大利,鸿运当头!”香港中国国术龙狮总会会馆内,几位龙狮师傅正加紧彩排,以准备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活动。伴着铿锵有力的声声锣鼓,威风凛凛的“雄狮”时而左右舞动,时而轻跳转身,传递着港人对新春的浓浓祝福。

澳 门——

舞龙舞狮 旅游复苏

本报记者 富子梅

买年花、吃年糕、放鞭炮,舞龙舞狮、花车巡游……一派喜庆祥和中,澳门迎来癸卯兔年春节。张灯结彩的街区、景点,游人如织;富有特色的街边摊档、小食店,排起长队;商店、餐厅循环播放着喜庆音乐,传递祝福。

“这是3年来最轻松欢快的一个春节。”土生土长的澳门人麦先生对记者感慨道。今年春节,疫情缓和,澳门旅游经济复苏回升。澳门特区政府多部门联手推出丰富多彩的春节活动:初一、初二舞龙舞狮,腾跃献瑞迎兔年;初三开始,花车巡游和汇演几乎走遍小城主要街道;初三、初七、元宵节,特区政府燃放烟花。据统计,春节一周,来澳游客屡创3年多来的新高,1月23日逾7万人次、24日突破9万人次。

“真热闹、好喜庆,特别有年味。”头一次从内地来澳门过春节的王女士夫妇赞不绝口。他们在花车前留影,不忘拍摄澳门街道独具特色的瓷片拼接图案。王女士告诉记者:“澳门气候温暖湿润,我们来澳门过年新鲜感十足,享受大包小包购物、大小餐馆美食,真是还想再来!”

“过年一定要买花装饰家居,图的是吉祥如意。”买了金橘、蝴蝶兰的市民唐小姐告诉记者,在年宵市场,可以“买买买”,也可以“吃吃吃”,很是休闲,“我最喜欢在澳门享受慢时光、好味道。”

独自坐在海边,在笔记本上素描来往货船的张女士,在热闹的人群中很是特别。“在澳门,不论喜欢热闹还是安静,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过节方式。”张女士来自江苏,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她告诉记者,自己喜欢安静地看展览、听音乐会,今年新春,澳门文化中心的“紫禁城里的春节文化”展览、玫瑰堂的音乐会都让人很满足。

“澳门不断刷新着给人们的印象。”在澳门从事新媒体工作的严先生告诉记者,3年来,澳门服务业受到了很大影响,却没有停止探索转型——把音乐会、歌舞剧、篮球赛放进世遗景点大三巴、郑家大屋,增加互动性和体验感;引进虚拟现实(VR)技术,赋予大赛车博物馆等老景点以新感受;修复传统手工业、造船业等老旧工厂,推出益隆炮竹厂等工业旧址旅游项目。“如果您3年没来澳门,一定会对澳门刮目相看。”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局长文绮华说。

背靠祖国,中央支持澳门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为澳门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热闹祥和的春节,正是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缩影。“澳门涌动着勃勃生机,正大步迈向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文绮华说。

在大陆台胞台商——

浓浓亲情 温馨过节

本报记者 江 琳

北京海淀,冬日融融。切乌鱼子、抹高粱酒,小火干煎,再配上苹果片……一道台湾美食便喷香出炉。煎炒烹炸,年三十这天,北京大学台湾省籍体育教师陈文成正在厨房里忙活着年夜饭。

“今年过年又添喜讯,我们家一儿一女,凑成了个‘好’字。”不久前,陈文成和爱人迎来爱情的第二个结晶,四口之家喜气洋洋。晚上,倒上酒,陈文成和爱人拨通视频电话,与远在台湾、河南的双方父母“云团圆”。“一大家子同吃团圆饭!”陈文成一手抱着出生不久的儿子,一手举起手机,女儿也凑上前来,给老人家拜年:“我们全家今年一定‘好’运当头,吉祥如意!”

血浓于水,情暖寒冬。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要求各地台办做好春节慰问台胞台商工作,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组织形式多样的新春联谊活动,让广大台胞台商温暖过冬、温馨过节。

在北京,中国政法大学的台湾省籍师生收到了来自北京市台办的新春祝福,北京市台办主任霍光峰为他们赠送新春礼包。“今年我没回台湾过年,但在北京,我也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中国政法大学台生黄国安说。春节之际,北京市台办还看望两岸婚姻家庭代表,慰问在京台胞代表。“北京市台办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秉承‘两岸一家亲’理念,把惠台利民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当好广大台胞的贴心人、娘家人。”霍光峰说。

在辽宁锦州,台湾青年罗鼎钧和爱人一同回农村老家过年。“3——2——1!”伴随新春钟声,鞭炮声、烟火声在村里此起彼伏,响彻云霄。倒上金门高粱酒,穿着岳母专门挑选的红外套,罗鼎钧和家人们围坐在炕上唠嗑、吃饺子。“东北乡亲的热情,农村炕上的年味,放不完的烟花爆竹,都是在台北过年体验不到的热闹。”罗鼎钧说,“两岸一家亲,不管台湾还是大陆,都是我的家。”

1月13日,写春联、剪窗花、包饺子……全国台联在北京举办“台胞过大年”联谊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多地联动,在同庆佳节、共盼团圆的交流交往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情感联结,促进心灵契合。

红纸铺展,墨香弥漫。上联“虎啸生威千山过”,下联“兔跃引暖万木春”,横批“迎春纳福”……活动中,一副春联在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秘书长、台湾青年李弘昆笔下一气呵成,“写春联是两岸共同的年俗,今天和这么多好朋友一起,分外热闹!”

海外华侨华人——

传承年俗 四海同春

本报记者 程 龙

“小时候过年真热闹啊!”定居瑞士的朱爱莲,至今还清晰记得家乡江西鄱阳的年俗:家家户户办年货、写春联、贴福字;孩子们早早盼着丰盛的年夜饭,不但鸡鸭鱼肉全都有,连盘子的数量也有讲究;一家人其乐融融守岁到零点,给长辈拜年、要红包……“这种喜气洋洋、家人欢聚的节日气氛,让身在海外的我们格外思乡。”说起家乡年俗,朱爱莲有说不完的话。

四海同春,正如有侨胞所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春节。”无论身在何处, 新春佳节总会唤醒广大华侨华人共同的记忆。如今,朱爱莲把传统年俗带到瑞士。“我们会举办不同主题的华侨华人聚会。大家穿上亮丽的中国传统服装、享受美味的中餐,还邀请武术团、乐团来表演……”让朱爱莲颇感自豪的是,很多当地人因为参加活动喜欢上了中国文化,“今后,我们还会继续举办各种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马来西亚,东南亚风情遇见中国传统的大红灯笼、大红福字,别有一番风味。“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生在山东菏泽、长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的续炳义不忘传统年俗,“马来西亚华人多,新春来临,华人家庭家家户户都会大扫除,早早准备年货。到了除夕夜那天,一家老少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团圆饭。”

接连不断的团拜活动,让续炳义尤其喜爱。“春节也是马来西亚法定假日,街道上张灯结彩,酒店里团拜不断,除了华人社团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许多当地政府官员也会积极参与,敲锣打鼓、舞龙舞狮,热闹非凡。”续炳义说,大家虽然来自不同族裔,但美好的新春祝福都相通。

“每到春节,我们这些身在海外的侨胞不管多忙,都会相约聚在一起,品尝家乡美食,畅谈祖国发展,这也是我们表达思念的一种方式。”在美国纽约,施乾平和社区的华人家庭一起,在小镇步行街摆上自己做的水饺、汤圆、锅贴等中华美食,播放传统音乐,向当地民众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自发组织的新春庆祝活动,已经举办了30多年,受到社区民众热烈欢迎。”施乾平说。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海内外中华儿女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在各个赛道上跑出自己的成绩,贡献自己的力量。”施乾平送上自己的新春祝福,“祝愿广大华侨华人事业蒸蒸日上,在参与祖(籍)国的发展大潮中抓住机遇。祝福祖国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编辑:葛雯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