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这篇大文章,深圳用心用情书写
2022-12-30 09:36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文化产业这篇大文章,深圳用心用情书写

评论员 谢伟锋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也是一座城市行稳致远的“根”与“魂”。对于文化的发扬光大绝不是靠坐而论道,而是需要起而行之。正因为知晓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重大,深圳得以把它作为重要立项,并落实到有力尝试之中。

12月28日,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在深圳拉开序幕。作为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本届文博会采用线下为主、线上同步的方式,设置6大展馆、一个线上国际馆和一个云上文博会平台。线上线下的双轨运作各放异彩,让文博会成为真正永不落幕的文化盛会。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要追寻“深圳为什么能”之奥秘,打卡文博会,我们能找到一个个生动的答案:

国家珠宝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分会场围绕“湾区时尚、智领未来”主题,策划推出珠宝设计师沙龙、珠宝IP文创展、珠宝工业旅游等多项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让人尽享一场珠光宝气的嘉年华;

深圳古玩城分会场以“收藏,让生活更美”为主题,用一件件传世的艺术品、收藏品为载体,提升民众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文物承载了人类共通的审美力,也让观众都能从中看到中国文化自信的多元表达;

雅昌艺术中心分会场以元宇宙线上群展形式进行青年艺术展览,观众可以沉浸式欣赏作品并现场点击参与互动,以创新科技手段呈现艺术之美;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分会场以“印象俄罗斯”为主题,举办俄罗斯优秀艺术品展、中俄艺术品拍卖会、书香深北莫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助力文博会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国际化文化产业盛会......

让多元的文化流行起来,完成产业“破圈”的无远弗届,这是扎根深圳十八年的文博会为我们所勾勒出的文化与经济同向并进之美好图景。“希望借助文博会舞台,与各方来客交流真知灼见,达成合作共识,推动品牌出圈出海,共谋发展新篇章。”与会者的心声,导出了文博会在融合创新中,已从专业展台走向世界舞台。

如果说文化是内涵丰富的,那么文化产业则是具体有形的,它可以很直观地呈现在所有观察者面前。数据显示,目前,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突破2500亿元,法人单位超过1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打造了文博会、文交所、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等多个国家级产业平台,并形成了鲜明的产业特色。把文化产业结合到实际场景之中,融入经济发展的路线之上——这对深圳来说,既是生动实践的必须,更是文化自信的使然。

不只是闪耀在“会场馆舍”,还要走向“广阔天地”——多年来,文博会已经成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品牌,也成为外界了解深圳的重要窗口。今年文博会线上线下共计3402家企业参展,比第十七届文博会(2468家)增加64家,不少全国知名企业纷纷前来。

用文化产业为一场高规格的博览交易会来赋能,这需要进行极具价值的破题。多年来,受益于文博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一批海内外优质文化资源、龙头企业汇聚深圳,有效扩大了深圳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文化之风气,开发展之生面。深圳在这方面的尝试,让相关产业完成了从“活起来”到“火起来”的跨越。

文化是深圳的血脉,连接起时代跃动的图谱。作为年轻的一线城市,深圳用40多年的时间,蜕变为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这之后,“城市底蕴”的时代之问,成为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美的图案,任何一种书写都能成为宏章,而作为文化产业的蜕变和飞跃,又何尝不是整个深圳的发展缩影和象征。

在深圳的理解里,发展之根本目的,必然是完成从物质到精神的双丰收。作为全世界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深圳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排头兵”的角色,相应的,在文化领域的有所作为,同样有“走在前列”的具体落脚。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这对深圳而言,无疑是号角的又一次吹响。

时间与空间之辉映,愈发映照出深圳文化产业的生机勃勃,未来则更加触手可及。在完成一个个“从0到1”的突破,深圳从未停止对传承和创新的诠释和演绎,而文化产业这篇大文章,深圳还将用心用情书写。

高质量发展的车轮之所以滚滚向前,其基本逻辑就是对“时”与“势”的深刻把握,而一次次的目标清晰,更能让深圳明确自己“到哪去”的方向。根据规划,到2025年,深圳目标是率先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文化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增加值超过32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超过8%,进入全球文化产业发达城市行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每年一届的文博会上,我们足以窥见深圳心中的那一片“文化蓝海”。

[编辑:梁煖 周锦春] [责任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