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体旅游事业和产业全面协调发展 深圳跑出“文化强市”加速度
2022-10-20 08:34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推进文体旅游事业和产业全面协调发展 深圳跑出“文化强市”加速度

人工智能朗读:

6bedaee9-f202-42bd-90ca-3428cb726944.jpg.jpg

深圳湾文化广场(深圳创意设计馆、深圳科技生活馆)效果图,其中深圳创意设计馆系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

5b8edae0-f2d2-47cf-865f-902ae21caaed.jpg.jpg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文体旅游事业和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全市各类公共图书馆(室)、自助图书馆合计:2012年:639+200=8392022年:744+306=1050制图:冯大美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0月20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马璇 通讯员 文熙)金秋十月,深圳文体旅游事业风景独好。

一批世界级的公共文化“新地标”正快马扬鞭加速抵达——“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中的六个项目工地,已是吊塔耸立、马达轰鸣。

“深圳原创”汇聚“新成果”——近年来,7部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部作品获第十九届群星奖金奖,2部作品入选“国家庆祝建党百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3部作品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谭盾等一批文艺名家落户深圳……

公共服务再创“新优势”——深圳体育场馆“开放共享、一键预约”获中央改革办推广,“图书馆之城”建设入选国家发改委《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清单》,深圳市、罗湖区在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中获得“双第一”。

产业发展再获“新肯定”——深圳被国务院认定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文化和旅游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消费质量水平高的地方”,成为全国首批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的城市。

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深圳成为“十四五”首批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田径、冰球等4个国家队训练基地挂牌成立,深圳运动员在奥运会、冬奥会、全运会摘金夺银,为国争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省、市的工作部署,紧扣“双区”建设、“双改”示范的战略部署,强基固本、守正创新,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文化广电旅游体育事业和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深圳打造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迈上新台阶。

重构文化设施新格局 引进大师佳作也海纳万家灯火

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让·努维尔团队设计的深圳歌剧院方案“海之光”,正由图纸化为现实——总建筑面积22.2万平方米,融汇山、海、河、港、湾环绕的特色资源,将在蛇口半岛南端,构建出“一岛双湾、一河一山”的天然景观格局。

2018年,深圳出台新时期重大文体设施规划,推出以“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为代表的100多个市、区级文体设施项目。包括深圳歌剧院在内,深圳创意设计馆、深圳科技馆(新馆)、深圳海洋博物馆、深圳自然博物馆、深圳美术馆新馆等“新十大”正以新时代的“深圳速度”高质量、高水准建设,力争2025年基本建成。新十大“具有国际一流水平、代表城市形象的地标性设施”,在设计初期就已汇聚全球目光,落成后必将成为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世界级公共文化新地标。

烹大鲜飨小宴,多元化的深圳文化设施既不乏高端大气的代表作,也充满接地气的人间烟火,全市一大批特色文化街区升级改造、精致布局,留住了鹏城人的“乡愁”,也绘就了万家灯火里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群落。

2021年,深圳首批“十大特色文化街区”揭开神秘面纱,备受市民点赞。如今,大鹏所城、南头古城、大芬油画村、观澜版画基地、甘坑客家小镇、蛇口海上世界、华侨城创意文化街区、大万世居、大浪时尚小镇、华强北科技时尚文化特色街区,融汇了深圳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构建出遇见美好、传承文脉的城市文化新空间,街头巷尾摩肩接踵,都写着深圳人的悠闲、惬意。

更让人惊喜的是,新型特色文化空间在深圳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悠·图书馆”“智慧书房”“南山书房”“城市书房”“书香民宿”等“有温度的文化社交中心”,集高品质服务、高科技手段于一体,深受市民青睐;“灯塔图书馆”“听海图书馆”融山观海,凭借超高颜值、优质服务一秒出“圈”;深圳11家文化旅游场所纳入全省首批“粤书吧”试点,星级酒店、旅游民宿、公园场所内的“粤书吧”,成了无处不在的“文化下午茶”,静心愉情赏心悦目,火速刷爆朋友圈,跻身鹏城旅游文化界的新晋“网红”。

纵深布局全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打通市民与文化的最后一公里。躬耕数载,深圳已基本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十分钟文化圈”初具规模。

当然,让市民喜闻乐见的还有全市大大小小的各类场馆。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拥有各类图书馆(室)、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1800家,每年举办文艺演出超2000场、美术展览超200个;各类体育设施30411个,且仍以每年新建、改建近百个便民利民体育场地设施在递增……

创新智慧文体服务

落地开放共享普惠型实践

打开手机“i深圳”,一键就能预约全市体育场馆,很快还将可预约文化场馆和活动等——深圳市民享受到的不只是便利,更是政府听民意、顺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贴心举措。

今年,深圳打造“开放共享、一键预约”平台,推动文体设施共享运营、学校和社会资源双向开放,为探索都市型共享体育设施运营管理提供“深圳实践”,获中央改革办推广。目前,该平台已汇集超过1500所(个)学校、社会及公益场馆,仅今年入场锻炼就超过360万人次。

老百姓们都频频点赞,“全民阅读更加便利了!文化服务送到家门口了!文体活动更加丰富了!”争做群众的“贴心人”,深圳不断创新公共文体服务机制,大力提升和畅通各类服务供给,把普惠型的公共文体服务送到了市民的心坎儿上。

深圳创新推出“市级中心馆+区级总分馆”为架构的超大城市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服务模式,1000多个公共图书馆及服务点、5700多万册图书共同构建的“图书馆之城”建设卓有成效,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获国家发改委发文点赞并向全国推广。

深圳推进全市四级公共场馆设施和学校、企业、园区等场馆设施互联互通,精准打造“都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拓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创建效应,构建“十分钟文化圈”,实现市民就近就地获得文化服务。

定期向市民提供“城市文化菜单”,首创深圳踏青日、深圳象棋日,以及鹏城金秋市民文化节、全民健身活动月等传统品牌活动,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举办莲花山草地音乐节、南山流行音乐节和“深圳杯”业余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联赛等深受市民喜爱的文体活动。

为进一步优化各级公共文体服务的社会化、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深圳出台《深圳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等一系列制度,促进全市文体服务优质均衡水平大跨步提升。

深圳拥有关山月美术馆等首批全国重点美术馆、福田区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步履不停,盐田区“智慧图书馆”成功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坪山图书馆获国际图联2021年“绿色图书馆奖”,深圳美术馆“讲好深圳故事”荣获2019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深圳博物馆入选第二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深圳市文化馆和7个区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深圳图书馆、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和7个区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充分彰显深圳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实力。“深圳市建设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的创新实践”作为广东宣传文化系统唯一案例,入选《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丛书,深圳被授予首个“全国文明旅游志愿服务示范市”。

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提升市民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深圳文化场馆建设、服务如火如荼,文艺创作也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深圳大胆布局,实施新一轮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组建深圳歌剧舞剧院,推动深圳交响乐团跻身全国一流交响乐团前列;成立深圳市振兴交响乐发展基金会,吸引社会力量投入文艺事业发展。

在“文艺精品创作计划”的加持下,深圳文艺工作者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文化深军”收获累累硕果。诞生原创歌剧《先行者》、现代粤剧《东江传奇》、交响合唱《英雄诗篇》、交响乐《灯塔》等一批传播度高、有影响力的作品;歌曲《再一次出发》《信仰》等4部作品获得第十五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罗湖区戏剧作品《烟》、福田区星辉合唱团分别获第十九届群星奖金奖;大型交响套曲《我的祖国》、现代粤剧《驼哥的旗》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及省文化和旅游厅“百年百戏”舞台精品展演;《灯塔》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0-2021“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烈火中永生》《肖像》《等》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原创舞剧《深AI你》入围第十三届“荷花奖”舞剧终评。此外,深圳每年均有多个展览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以高质量展览和学术活动引领美术界潮流……

文化的饕餮盛宴,让市民甘之如饴,与此同时,丰富多彩的公共文体活动,也成为市民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获得途径。

近年来,深圳构建规模化、系列化、多层次的文体活动体系,着力全方位、多元化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批重大文体活动影响力持续扩大。“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名扬国内;“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展览”,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特别奖”……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等重大主题系列活动,为市民了解历史、重温经典、抒发爱党爱国爱家情怀提供了空间和着力点。

更有市民喜闻乐见的“城市文化菜单”,打造“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文化盛宴,享受“永不落幕”的文化狂欢;以及天上“鹰击长空”(无人机运动等)、地上“你追我赶”(路跑、球类等)、海上“百舸争流”(帆船、赛艇等)的高水平体育赛事,建构了一个群众身边的体育生态圈,给深圳以更大的自信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而今,以深圳读书月、文博会艺术节、交响音乐季、“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深圳动漫节、深圳马拉松、WTA年终总决赛、中国杯帆船赛等为代表的品牌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影响力不断提升。

深圳“两城一都”——钢琴之城、图书馆之城、设计之都的建设特色更加鲜明。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设计之都”称号后,深圳成功举办三届“中国设计大展”,连续多年举办“创意十二月”“深圳设计周”等活动,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更让市民拍手称绝的是,全市744家公共图书馆、306台自助图书馆纳入“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文献总藏量5745万册,持证读者359万人……这座全民阅读蔚然成风的城市,无愧于“活力图书之城”“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图书馆之城”的赞誉,你看,一盏盏为阅读点亮的灯,就是深圳最美的夜色。

集聚“文化+”业态优势

打造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

走在前沿是一种“深圳态度”,文体旅游产业亦是如此。

近年来,深圳以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深圳创意设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每年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持续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坚持科技赋能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和产业集聚发展,努力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市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今年6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将数字创意产业集群作为重点细分领域之一,提出将大力发展创意设计、数字文化装备、影视制作、动漫游戏等细分产业,打造全国数字创意产业创新发展标杆。

目前,深圳文化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全年营收9740亿元,同比增长15.6%;深圳市文化产业增加值2566亿元,年均增速超过同期全市GDP增速,占全市GDP比重提高至8.37%。

迄今为止,深圳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超过10万个,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涉及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文化旅游、高端印刷、黄金珠宝、文化装备研发制造等诸多细分领域,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00余家,境内外上市企业44家,专精特新企业253家……其中,腾讯、华侨城集团、华强方特、雅昌等一批龙头文化企业领跑全国,且华侨城、华强方特连续多年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拥有文博会等国家级产业平台5个,成功举办17届的文博会是全国唯一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展会。

深圳体育产业也毫不逊色。《关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等文件的出台实施,为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从2016年起,深圳设立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约2亿元予以扶持,带动众多社会投资。

而今,深圳已涌现出弘金地、纵横四海、朝向等一批全国有名的体育龙头企业和大疆(无人机)、喜德盛(自行车)、好家庭(智能健身器材)、领先康体(场馆看台系统)、博德维(环保气膜体育场馆)等众多高端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据透露,深圳现有从事体育相关产业的法人单位超过18400家,其中产值(或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单位达290家,体育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凸显。产业总规模从2016年的498.7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028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0%。2021年体育产业总产出1271.3亿元,同比增长19.7%,增加值502.64亿元,同比增长20%,占GDP的比重1.6%。

深圳旅游业发展势头同样迅猛。深圳是全国最大的出境游集散地、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知名的“主题公园之都”,华侨城、华强方特旗下主题公园入园游客数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前列。近年来,甘坑客家小镇等一批特色旅游小镇、平安金融中心都市旅游观光项目、金沙湾国际乐园、欢乐港湾“湾区之光”摩天轮等建成开放,高端游轮“招商伊敦号”成功首航,“海上看深圳”游船项目升级为“海上看湾区”,“大湾区一号”“大湾区二号”新型游船相继投入运营。小梅沙海洋公园改造工程、大鹏所城旅游区、深圳冰雪文旅城、乐高乐园等大型旅游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深圳被国际知名旅游杂志《孤独星球》评为2019年10大最佳旅行城市第2名。

打造文化高地

以文化自信为新时代改革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深圳将抓住用好“双区”建设、“双改”示范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以文化自信为新时代改革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以先行示范标准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坚决完成好党中央赋予深圳的新时代历史使命。

一是聚焦“两个弘扬”(进一步弘扬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大力弘扬粤港澳大湾区人文精神)、“两个体系”(构建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中国乃至更大一个区域的文化高地。二是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聚焦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特征和“山海连城”的资源禀赋,塑造全城皆景、处处宜游的大旅游格局,系统深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推进“后疫情时代”旅游业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打造全中国全世界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中心城市。三是围绕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从户外运动、产业创新、竞技体育、高端赛事、全民健身等方面开辟新领域、打造新标杆、作出新贡献,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在落实和服务体育强国建设战略中彰显深圳担当。 

[编辑:朱语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