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9月14日讯(记者 唐丽玲)9月14日,深圳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杨修友参加电台节目时介绍,目前,深圳市基本医保参保人数已超过1670万人,并计划年内实现20家以上医院可提供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服务。
针对流动人口占比高的特点,从今年5月起,深圳推行非深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政策,将包括网约车司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在内的各类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保障范围。
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深圳待遇位于全省前列
据介绍,深圳已基本形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等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除了基本医疗保险外,深圳还有地方补充医疗保险、深圳重疾险、深圳专属医疗险,可以梯次减轻市民的医疗费用负担。
目前,全市参保人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80%、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87%,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体的报销比例可以达到91%,保障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对于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52个负担重的门诊特定病种,我们也专门出台政策,按疾病严重程度、医疗费用等不同实施分类保障,门诊费用医保统筹基金最高可以报销90%,总体待遇处于全省前列。
着力智慧医保建设,方便群众异地就医、网上就医、无卡就医
2021年8月,深圳上线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实现了与全国各地医疗机构支付结算的互联互通。
杨修友表示,无论外地参保人来深就医,还是深圳参保人赴外就医都很方便。如跨省人员在深就医的,备案后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住院和普通门诊均可以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纳入了今年的市政府民生实事,正在稳步推进,并计划年内实现20家以上医院可提供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服务,每个区至少1家。省内人员在深就医的,住院、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生育费用均可直接结算。省内人员在深就医的,住院、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生育费用均可直接结算。深圳参保人有需要赴外就医的,也可以通过医保局官网、微信公众号,粤省事、粤医保、国家医保APP等多种渠道便捷办理备案手续。
针对一些慢性病等患者需要经常到医院复诊,去医院不方便等情况。2020年市医保局出台政策,允许高血压、糖尿病等19种慢性病、特定病线上复诊用医保支付;今年则完全放开了病种限制,只要医院自行评估适宜线上开展的常见病、慢性病,参保人均可在深圳市36家互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线上复诊,并可使用医保电子凭证直接线上结算,标准与线下相同。
此外,市医保局积极推广的医保电子凭证,集挂号、就诊、缴费、查询医保信息于“一码”,让群众不带医保卡就能看病。目前深圳市医保电子凭证的激活人数已超过1250万人,激活量全省第一;全市5000多家定点医药机构都支持医保电子凭证刷码就医购药。
推进药品耗材集采落地,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
一方面,深圳通过组织国家和省药品、医用耗材集采任务落地,对国家谈判药品实施限价挂网采购,挤掉药品、医用耗材价格虚高水分,大幅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已累计节约采购金额超过63亿元。如通过集采将冠脉支架均价由1.3万元/支降至700元左右/支、通过国家医保谈判将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由每针70万元降至3万多元。
另一方面,为确保国家医保谈判药品“买得到、能报销”,将定点药店纳入谈判药品供应保障范围,与定点医院一起,形成谈判药品供应保障的“双通道”。目前深圳“双通道”药店已达122家。
此外,深圳通过实施医保综合支付方式改革(DRG/DIP),引导医院和医生主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压缩治疗中的水分,从而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市医保局还在去年全国创新推出“医保药价通”系统,用手机就可以实时查询市内定点药店的医保药品交易价格,鼓励市民“价比三家”并“用脚投票”,从而引导定点药店主动降价。
实现医保服务事项全流程网办 推动“家门口的服务”
记者了解到,深圳借助国家医保信息平台上线,在全省率先实现医保政务服务一体化办理,医保业务全面接入广东政务服务网、粤省事、粤医保、“i深圳”APP、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服务渠道,全部39项医保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网办。还在全市1100多个服务网点安装了1400多台自助服务终端,覆盖全市政务服务大厅、社区、医院、银行、社康中心等重点场所,市民可以通过医保自助服务终端办理业务。
目前,市医保局大力推进医保业务下沉基层,已进驻全市10个区(新区)、74个街道行政服务大厅和全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医保办事网点从机构改革前的33个增加到929个、增加27倍,医保业务办理窗口从48个增加到1127个、增加近23倍,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医保报销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