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晚记者对话“红色收藏家”陈龙,听他讲述收藏背后的故事 17年如何收集9000余件“红色藏品”
2022-06-28 07:01
来源: 深圳晚报

深晚记者对话“红色收藏家”陈龙,听他讲述收藏背后的故事 17年如何收集9000余件“红色藏品”

人工智能朗读:

2022年6月22日,前来坪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馆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深圳晚报记者 余海洪 摄

陈龙的藏品。深圳晚报记者 余海洪 摄

陈龙介绍红色收藏品故事。深圳晚报记者 余海洪 摄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06月28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高申现)“七一”前夕,我们来到了坪山区金龟村,拜访“红色收藏家”陈龙先生。从2005年开始,陈龙开始收藏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的文献史料和革命文物,新中国成立后的史料等共计9000余件。在17年时间里,他耗费8000多万元从全国各地“淘宝”。

如今,这些珍贵的第一手“红色藏品”陈列于坪山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馆和陈龙自己家中,供人们免费参观。用他的话说,“这不仅是一种情怀,更是扎根于心灵深处的信仰。”在今年“七一”前夕,记者与陈龙深度对话,探寻他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1

这么多年的辛苦值得

6月22日上午,在坪山百年古村落——金龟村的僻静一角,“不忘初心、牢记牢命”主题教育馆馆长陈龙正忙着接待从东莞前来参观的团体。在该馆的二楼三楼,陈龙向参观者详细介绍着每一件革命文物。“这都是常态了,尤其最近一段时间,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陈龙中等身材,讲解生动利落,对于馆内收藏的珍贵党史文献和革命文物等千余件“红色藏品”的来由和“身世”,他都如数家珍。深晚记者注意到,主题教育馆共分为三层,一楼展馆是学习课堂,主要用于团体学习党的重要历史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二楼展馆主题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文献陈列馆”,主要展示中国共产党自建党到建国过程中涉及重大历史事件的原版党史文献和珍贵革命文物。三楼展馆主题为新中国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

“从2019年7月开馆至今的3年里,我们接待了各地参观者10余万人,可以说是目前全省早期党史资料存量较多的一个馆。”陈龙表示,这让自己感到十分欣慰,看到大家认真学习了解红色历史,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辛苦是值得的。

2

把省下来的钱都用在收藏上

1967年,陈龙出生在江西赣州的革命老区,从小就听长辈讲述革命故事,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了红色革命情结。“那个时候,村落附近的山坡墓碑上镌刻着五角星,这让我很好奇,就经常询问父亲和其他老者,他们就和我讲述一段段的红军故事,慢慢地就在内心烙上了‘红色记忆’。”

陈龙告诉深圳记者,这些故事让他很着迷,“小时候在心中就种下了一颗红色种子。”他说,这也是后来花17年时间收藏各类革命文献史料的最大动因。

1998年,陈龙来到深圳打拼,相继开办了两家公司,但他对“红色藏品”的研究和收藏的热情却一直保持着。他说,“我有不少志同道合的好友,我们经常进行信息互动交流,有优秀展品的时候都会互相沟通,我的藏品都是从全国各地收集而来。”

从2005年开始,陈龙从参加国内相关的交流会开始,不断深度介入该领域,他经常到外地去实地观摩“红色展品”。“经过几年的发展,我的公司经营还不错,有了一些资金,我就很认真地考虑从各地甄选一些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红色藏品。”

陈龙说,他最早是收藏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一些真实物件及革命先驱人物照片、军事文物、文献史料等,共300余件,其中不少文物有着十分珍贵的革命历史价值。比如,红军长征时期用过的饭包、油纸伞、草鞋、大刀等。

“刚开始的时候,经常去北京和郑州等一些地方,要实地去仔细查核每一件藏品才放心。说实话,公司的一些事情因此而耽误,但必须这样做。”陈龙说,一路上都很节约,能省的都省,把钱都用在了收藏上。

3

单笔最大收购,46万元买下54本原版《新青年》

后来,陈龙经过反复思考,觉得研究党史还是要从最早的时期开始,“要从点燃的那一株火苗上去寻找革命历史的源头”。他告诉深晚记者,《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后改为《新青年》)是1915年创办的,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期的刊物之一,《新青年》介绍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这套史料是我必须要找到的最重要的党史之一,这个念头一直在心里闪现。”

2009年10月份,陈龙在和朋友交流中偶然得知,上海一位退休教授手里有完整的9卷54本原版《新青年》杂志。这个消息让他颇为激动,好几天彻夜难眠,“这么完整的史料十分罕见,无论如何都不能放过得到如此珍贵史料的机会。”陈龙说。

说起这段“寻宝”历程,陈龙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我还不敢和爱人说,因为首先要找到这位素不相识的教授,人家会不会愿意转让也不好说,再者必须要准备一大笔资金去收购。”

但不管结果如何,陈龙都要去尝试一下。没过几天,他就飞到上海,通过种种途径找到了这位教授。“起初的时候,这位老教授并不愿意转让这套完整的《新青年》,我先后去了三次,向他说明了自己的初衷和红色收藏的情结,他终于被我感动了。”

陈龙说,刚开始的时候,这套54本的《新青年》售价很高,经过不断磨合,最后以46万元的价格成交。“这也是我迄今为止单笔最昂贵的一次收购,但觉得很值。”从上海返回深圳途中,陈龙把这套“宝贝”包裹了一层又一层,紧紧抱在怀里。

4

多次拒绝藏家高价求购

在17年的时间里,陈龙共计耗资8000余万元,从全国各地收藏了各种文献史料和革命文物等共计9000余件,其中不少藏品属于孤本。2019年6月27日,中央档案馆原馆长杨冬权在参观该主题馆后赞叹不已,并欣然题写“红色基因,世代传承”牌匾。

如今,早已是全国知名红色收藏家的陈龙,时常会收到一些“求购”信息,如某“士兵”番号印章,就被藏家以80多万元高价求购,但都被陈龙拒绝。他说,现在觉得保存好它们更多是一种责任,“对这些极其珍贵的革命文物,我都会好好珍藏,每次展览我都会拿出来,让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不要忘记那段历史。”

陈龙也坦言,在这条路上,他付出很多。“2016年至2018年,我的公司遭遇财务危机,最后只好把房子抵押贷款周转急用。”陈龙说,他的不少朋友都比自己“过得好”,但看到从全国各地前来参观藏品的观众脸上露出的表情,尤其是青少年在参观主题馆后表达的感言,他觉得所做的一切都特别有意义,“很满足,我就是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传播者。”

对于未来的设想,陈龙表示,“除了主题馆的部分藏品,我还另存几千件珍贵的红色藏品,今后可能到其他地方建馆。”

在送别记者的时候,陈龙说,“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我认为自己做了一件有价值的事。”

[编辑:刘诗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