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艺家 | 陈湘波:漫漫求索路 与关山月美术馆共成长
2022-06-22 21:05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文艺家 | 陈湘波:漫漫求索路 与关山月美术馆共成长

【编者按】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不但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也创造了文化发展的奇迹。一批批文艺人才扎根特区建设发展、挺立改革开放潮头,结下深圳文艺事业的丰硕果实,持续推动着深圳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我们特此开设专题文艺品牌栏目《深圳文艺家》,从深圳文艺家的成长、奋斗历程和艺术成就等角度,深入探索、挖掘背后故事,展现深圳文艺家精湛的艺术素养和精彩的艺术心路,让艺术之光闪耀在城市的星空。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6月22日讯  身着一袭唐装,脸上带着温和宽厚的笑容,这便是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  。头顶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文联副主席、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诸多光环  ,生活中的陈湘波,却是一位待人谦和、生活朴实简单的长者。

陈湘波。(受访者供图)

今年是关山月美术馆建馆25周年,也是陈湘波在深圳的第28个年头。陈湘波硕士毕业后便来到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参与了美术馆早期三年的筹建,以及各个重大节点建设,此后,他便一直在这里,用心耕耘,带领美术馆走到今天。关山月美术馆成为文化部授予首批全国九家重点美术馆之一,  在全国艺术领域有着重要影响。

可以说,陈湘波是与深圳、与关山月美术馆一起成长起来的,这里倾注了他25年的热血与青春。

陈湘波在关山月美术馆。

厚积薄发 方得始终 在艺术道路上的执着求索

一幅“样板画”,为陈湘波开启了艺术之门。那时他的家里挂着一幅铁梅的画像,少年的陈湘波对着画像临摹,就这样,他渐渐对艺术产生了兴趣。

出生于湖南邵阳的陈湘波,身上也带着湖南人不服输的劲儿。上世纪 80年代初,国内的美院招生很少,是名副其实的“独木桥”。  1979  年首次报名参加美术专业  考试,陈湘波没有拿到准考证。第二年再战,也依然没有拿到。换做是其他人,  或许会就此放弃艺术理想。但陈湘波的心里却始终有一个声音:他想学画画!他一边在工厂工作,一边坚持报考。1982年,陈湘波如愿考上了广州美术学院。

如今的陈湘波,早已成为了声名远播的画家。回顾过去的求学之路,他谦虚地表示,或许自己并不算是“天赋型选手”,但是好在耐力十足。成功的关键,在于对艺术不懈的执着追求。“  我后来发现,  其实真的没有什么天才, 所谓的天才,  是你很执着地去努力做一件自已喜欢的事。”陈湘波说。

1982年,少年陈湘波与钟增亚。(受访者供图 )

在艺术的道路上,陈湘波遇到过许多亦师亦友的人, 钟增亚,邹传安,关山月……他们就如同一盏盏明灯,也如同一面面镜子,给予他内心的鼓舞和力量。与大师同行,他能够更好地吸收他们身上的精神力量,学到的不仅是绘画技巧,更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1996年11月 ,陈湘波和关山月先生共同整理捐献作品 。(受访者供图 )

1996年,陈湘波来到广州,协助关山月先生整理他的作品。通过整理这些浩如烟海的作品和文献资料, 他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位国画大师的人生轨迹。

据陈湘波回忆,关山月先生平时话不多,是一位非常自律、且拥有远大理想的艺术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整个文艺界受到巨大冲击,但关老从未有过怨言,还创作出了《绿色长城》、《俏不争春》等传世名作。

在关山月美术馆筹建期间,陈湘波与关山月先生一起度过了一年半的时间,关老对他影响最大的一句话就是:  “不要计较太多,先全心全意把事情做好。”

“无论是学艺术也好,做人也好,  都是认识自己,肯定自己的过程。  ”陈湘波说,“人生最重要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就是我们对世界的看法。首先你要有自已的世界观,才会肯定自己,你才能跟世界对话。  ”

25年漫漫长路 与美术馆共同成长

关山月美术馆的成立,不仅对深圳意义重大, 在全国的美术馆建设层面,  都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上世纪90年代,深圳要建设关山月美术馆,关山月先生便想到了陈湘波。

根据陈湘波回忆,他刚来到深圳时, 有规模的城市建设  只有从深南东路到上海宾馆这片区域,华强北、振兴路还不像现在这样热闹非凡。

1996年,关山月先生80岁生日时与陈湘波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陈湘波参与了关山月美术馆最早期的筹建, 尽心尽力地跑工地、要经费、写材料。在筹建关山月美术馆的过程中,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都过来这里交流,当时关馆的建设规模很大,大家都很激动。

经历了25年的风雨,坐落在莲花山畔的关山月美术馆,不断深化  与深圳城市文化的内在联系。它不仅是一座美术馆,也  与这座城市的文化与脉搏息息相关。正如陈湘波所说:“  一个美术馆,不能把自己跟社会、跟时代割裂开,一定要融入这个城市,并服务于城市的发展。”

1999 年是建国50周年,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首次主办艺术设计展,就是由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承办。2003年,深圳提出打造“设计之都”,  关山月美术馆  鲜明  提出把“当代设计艺术研究和展览”作为关山月美术馆的一个学术品牌。  2012年,由文化部与深圳市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设计大展”落地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是主要承办策展单位。此后,关山月美术馆还相继主办了“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  ”“ 平面设计在中国双年展 ”等多场国家级设计大展,为深圳建设“设计之都”  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湘波说:“我认为,设计是现代城市文化的一个很重要抓手。我们吃穿住行所用的东西都跟设计有关,设计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艺术的媒介也变得百花齐放。陈湘波在这方面  有着自己的思考  :“深圳是科技之城,关山月美术馆必然也要在这方面有所探索。”早在2000年,关山月美术馆便开始探索数字艺术在美术馆的应用,数字美术馆也即将在今年落成。今年3到4月份,  关山月美术馆  展出了陈湘波的作品《荷·晚晖》,细腻唯美的工笔画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用科技展示艺术之美,栩栩如生的荷花在如梦如幻的光影中一开一合,美轮美奂。

今年是关山月美术馆建馆25周年,陈湘波百感交集地道:“我在美术馆工作的这些年,是中国美术馆事业发展最好的年代之一  ,也是深圳美术馆的繁荣发展期,我有幸参与倍感荣幸  。”

陈湘波在关山月美术馆。

笔墨当随时代 他用画笔践行艺术家的责任

尽管美术馆平时的事务很多,陈湘波依旧坚持艺术创作,笔耕不辍。早上六点是他最喜欢的创作时间,思维会变得十分清明。他会创作两个小时,再迎来一天的工作。对此,他从来都不会觉得疲累。艺术已然融入了他的生命中,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陈湘波《荷.晚晖》41cm×53cm 绢本设色 2017年  。  (受访者供图  )

陈湘波《玉碗盛来琥珀光》 94cm×54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受访者供图)

陈湘波《徐引塘间步》 78cm×42cm 绢本设色 2012年。(受访者供图)

作为艺术家,陈湘波一直坚持用画笔记录时代。在深圳发展的各个关键的时间节点,都有他的表达:2010年,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陈湘波作画《蛇口纪事1984》,描绘小平南巡场面;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陈湘波的画作《鹏程杜鹃红》现收藏至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

2022年,深圳打响疫情防控攻坚战,陈湘波身边的不少朋友、同事都穿上了防护服,成为志愿者。陈湘波深入华富街道、莲花街道一线去了解一线抗疫的情况,并创作出了一系列饱含真情的画作,在各大媒体上发表,引发了热烈的社会反响。

陈湘波《寒风中的核酸检测》。 (受访者供图)

陈湘波《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上门做核酸》。 (受访者供图)

“我从来不觉得‘为人民服务’是一个虚幻的词。”陈湘波说,“  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只有深入到生活中去,才能创作出鲜活生动的艺术作品  。  只有将自已的作品融入到市民的生活中  ,  作品  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美美与共 为乡村美术教师赋能

陈湘波还热心艺术公益事业,尽自己所能提携年轻后辈,推动美育事业发展,展现了一位艺术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019年5月,深圳市慈善会·陈湘波艺术公益基金成立,陈湘波贡献了个人作品,  先  后捐赠筹集二百多万元。在深圳市慈善会、深圳市关爱行动基金会指导下,共同开展了一系列艺术公益活动,基金资助了广州美术学院“陈湘波优秀毕业创作奖学金”  、  “第八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  、  “四季英华——青年工笔画艺术展”、“希望的田野——百名乡村美术教师优秀作品展”  、  “不忘初心——汪象华书法作品展”  、  《其命惟新——高剑父研究文集》等  20多个  项目。

深圳市慈善会·陈湘波艺术公益基金成立。(受访者供图)  

2021年11月24日上午,深圳市关爱行动基金会·陈湘波艺术公益基金举办的“ 希望的田野—— 百名乡村美术教师优秀作品展”在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举行。活动共收到全国各地200余名乡村美术教师的作品,最终评选出100幅乡村教师优秀作品和7幅支教老师作品  ,并集结成册。

陈湘波希望能够真正地帮助到乡村的教师和孩子们,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对艺术的感受。他认为,艺术教育对孩子们来说是很重要的:“  一个人是通过眼睛来认识这个世界的。艺术能够培养孩子对这个世界敏锐的感受,对于改善思维方式也很有帮助。”

“  艺术是我的事业,艺术公益则是我未来的使命。 ”在首发仪式上,陈湘波饱含深情地说。他表示,愿意继续和艺术乡村联合行动的各个爱心单位一起,  助力乡村美育事业发展,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深圳20多年,陈湘波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认为,深圳人应该要有充分的文化自信:“ 深圳这四十年的发展,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的奇迹  。  它的创新精神、科技发展、企业文化,形成了一种新的城市文化  。这是一种独具特色的  现代都市文化,  吸引无数年轻人汇聚在这里。”

陈湘波认为,在深圳的艺术家是幸运的。深圳有美协、画院、艺术市场、专业艺博会和画廊,形成完整的艺术生态链;  有大芬村这样的配套服务,让艺术家没有后顾之忧;有丰富多彩的展览活动,能够让艺术家们了解到最新的潮流。“  艺术创作看上去是个人的事情,其实背后需要庞大的社会系统的支撑。”陈湘波说。

作为艺术界的前辈,陈湘波想对深圳从事艺术事业的年轻人们说:“人的一生,是有春夏秋冬的。年轻人正处在春天的时候,  所以要不断辛勤耕耘。但是只要不断地朝着自己制定的目标前进,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总有一天,会迎来硕果累累的秋天。”

文字:童小晋

编导:张昌隆

摄影:甄建宏 实习生 黄鸿玉 陈婉妮

剪辑:陈景云

包装:高雅

[编辑: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