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

深圳战疫志愿红:一座城市温暖的底色

深圳战疫志愿红:一座城市温暖的底色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最冷那天,在楼下做核酸虽只等了半小时,但也冻得瑟瑟发抖。而志愿者们却已坚守四五个小时,冻得满脸通红、手如茄色,那一刻我感动至深……”2月27日,深圳团市委公共邮箱收到一封署名为“普通深圳人郑泽萍”的网友写给“奋战在防疫一线志愿者”的感谢信。“0107”等三起独立新冠肺炎疫情全面清零摘星还不到一周,除夕当晚,疫情防控处置警报再次拉响,陆续新发疫情影响至今

“深圳最冷那天,在楼下做核酸虽只等了半小时,但也冻得瑟瑟发抖。而志愿者们却已坚守四五个小时,冻得满脸通红、手如茄色,那一刻我感动至深……”

2月27日,深圳团市委公共邮箱收到一封署名为“普通深圳人郑泽萍”的网友写给“奋战在防疫一线志愿者”的感谢信。而类似这样的信,近一个月已多达百余封。

2022年的开端于深圳而言是艰难的。“0107”等三起独立新冠肺炎疫情全面清零摘星还不到一周,除夕当晚,疫情防控处置警报再次拉响,陆续新发疫情影响至今。

“马上回深!”“拉我入群!”“我有时间!”当深圳市、区、街道三级团组织和各级志愿者联合会第一时间向全城发出最广泛动员,并发起“青春战疫行动”“战疫志愿红”行动,各类志愿者微信群人数很快达上限,封管防控区、核酸检测点、心理热线室、流调追踪室,“红马甲”已成为防疫标配。

他们中,有时间的持续服务,没时间的周末抽空参加,即便在管控区里,也就地帮忙。“被志愿者感动,所以也来做服务”“亲身做了一次志愿者,才知道平时这些人有多辛苦”……

数据显示,2月以来,深圳市志愿者联合会通过“志愿深圳”平台已发布900余个防疫志愿项目,几乎覆盖全市各区,累计报名参加防疫的志愿者约6万人次。但实际上,此轮疫情穿过“红马甲”的人远多于能记录到的数量。大家即便无名,也希望为驱散阴霾增添一丝光亮,让战“疫”志愿红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你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深圳力量’,坚定了我们抗疫必胜的决心。今天,天已放晴了,疫情终将过去。”郑泽萍如是写道。

3月5日是全国学雷锋纪念日、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深圳也将迎来“深圳义工节”,我们将目光聚向这群每日坚守在一线的人,致敬深圳志愿者!

壬寅虎年除夕上午10时,忙碌了一整年的林玉圆终于回到汕尾老家。但与家人团聚的欢愉只持续了6小时——下午4时,宝安区志愿者联合会突然发信息提醒:石岩疑似发现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建议及时制作志愿者招募令、建立相关志愿者联系群。

正在贴春联的林玉圆心下一惊,她很快作出决定:回深!

匆匆吃完年夜饭,林玉圆将心思全部投入到招募防疫志愿者上。当天下午5时左右,附有微信群二维码的招募海报完成制作,并被转发到街道社区各个联系群里。很快,群里人数飞速上涨,“很多市民都自发进群”。

翌日,林玉圆告别家人,冒着暴雨乘高铁跨越近200公里返回深圳,这个春节于她只有30个小时和一顿年夜饭。

随着石岩街道划分封管控区,急需人手的核酸检测点增多,其他社区的街坊邻居纷纷赶来。

志愿者陈小娟记得年初一晚10时,她只在群里发出“星城核酸采样点急需人手帮忙”的简短求助消息,大家很快就踊跃报名。但来到现场一看,还需要更多人,于是居民秦岭叫来老公,教师宋瀚喊来同事,大学生徐俊彬拉上哥哥,“夫妻档”“兄弟档”“同事档”纷纷顶上来。

2月20日,已持续多日寒冷的深圳,气温骤降至6℃。62岁的胡喜凤身穿蓝色防护服、戴着护目面罩,站在罗湖区嘉宝田花园社区公园的核酸采样点,一边撑伞,一边维持现场秩序。这已是近半月来她利用空余时间第4次参与志愿服务。

胡喜凤拥有心理辅导相关证书,平时多参与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那天我和老伴儿刚好在社区志愿群里看到召集志愿者,就一起报了名。原本2个小时轮一班,看到现场排队居民很多,就留下来想尽所能多干一会。”那天,胡喜凤从中午一直干到傍晚6时,浑然不知手被冻得红肿起来,“回家两三小时才消肿”。

“请问您有什么需求?”

“我家里小孩子身体不舒服,想申请外出就医……”

透过24小时居民防疫热线,类似对话就是志愿者钟金强的日常。2月19日,龙岗区坂田街道划定封管区,钟金强再一次响应召集,参与到24小时居民防疫热线的志愿服务中,这已是他第4次参与其中。

“我们分两班倒,白班从早上9时到晚上9时,晚班从晚上9时到次日早上9时,24小时在线。”钟金强说,他和同伴主要负责接听居民咨询、引导防控、跟进居民诉求等。

一天凌晨3时多,值班的钟金强接到一个居民求助电话,对方是一名“00后”独居女生,因感冒发烧要求对外就医。

“因为她的工作和居住地点都检出了确诊病例,所以当时她非常焦虑。”钟金强一边紧急联系应急医疗组,一边安抚她的情绪。最终,医务人员上门对女生的情况进行研判并治疗处理,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女孩事后非常感谢钟金强。

每天晚上9时,坂田街道杨美社区,志愿者王小乐会准时坐在由厂房临时改造的应急处理点里,简陋的甲板隔间里,3部老式座机电话将陪伴他度过12小时。

王小乐本身从事应急支援工作,10余年来,他参与过抗击洪灾和台风的行动,也曾冲锋在抗震一线。而此时拿着话筒侧耳倾听封管控区的居民需求、执笔记录要点,当做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居民们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都会往街道的24小时热线拨打:快递放哪里了、怎么买菜怎么拿、小孩半夜发烧怎么办、家里老人突发心脏病、妻子临盆……值班12小时,大约要接听70个电话,每个都做好详细记录,遇到疾病等紧急情况,更要争分夺秒安排医疗对接。

虽然打进来的电话不全是紧急求助电话,但王小乐丝毫不敢放松警惕。“孕妇93人(高危11人)、癌症2人、肝炎1人……”他在厂房里的白板上写上了“重点关注人群统计”,提醒自己和同事做好关注。

“打开粤核酸,提前准备好二维码。”在福田区河套深港科技合作区长富金茂大厦南侧核酸检测点,一位身着“红马甲”却说着“港普”的志愿者,手持二维码在前进的检测队伍旁来回做着提醒,他是在深创业的香港人何耀威。

“香港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不管是深圳全力保障对港物资,还是国家专家队伍志愿前往,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看到招募福田的志愿者时,何耀威毫不犹豫地加入到队伍中。

“疫情防控需要,进入写字楼等工作场所需要提供24小时,至少是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检测点的压力很大。多些人来做志愿者,就可以在排队时解决检验前遇到的一些问题等,保障队伍有序快速进行。”作为舒糖讯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CEO,何耀威的公司与核酸检测点一路之隔,“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过来帮忙”。

在南山区蛇口街道兰溪谷1期的核酸检测点,港籍志愿者李嘉爱通常会利用午睡时间来做志愿者。一年前,她因为工作原因来到深圳,并很快加入招商街道国际志愿服务队,现已累计服务时长约100个小时。

“我认识一个医护人员朋友,最近因为做核酸检测,她每天穿着防护服四五小时不能脱下,也不敢喝水,非常不容易,我希望尽我所能。”李嘉爱说。

在罗湖区翠竹街道祥祺鹏大厦核酸采样点,操着一口粤语的陈婆婆在“红马甲”的指引下来到几位特殊的志愿者前寻求帮助:她是居住于此的港籍居民,手机因为网络问题无法打开行程卡和核酸码。

“唔急唔急,我帮你搞惦。”熟悉的乡音响起,回应婆婆的原来是一名港籍志愿者,他们一行8人都是来自香港深圳翠竹同乡会与翠竹居深港人联谊会的港人,疫情发生后,便一直活跃在各社区疫情防控一线,维护现场秩序、协助采样,此起彼伏的粤语提示让来做核酸采样的港籍居民感到十分亲切。

“港人和港人在沟通上会更便捷一些,这也是我们的优势。现在深港两地都发生了疫情,我们回不去香港,也想做出一些贡献,所以就来社区做志愿者了。”该会副会长易阳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更大的范围,许多单位、机构亦广泛加入到志愿服务中。

截至2月25日,福田区教育系统90余所学校(含附属幼儿园)共派出志愿者1000余名,赴流调中心以及各街道参与抗疫志愿服务,且目前人数仍在不断增加。一些幼儿园,往往是征召信息才发出,名额就满了。

“为抗击疫情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吴艳艳是一名三年级班主任,她和同事们白天备课、推送学习内容,与学生或家长互动,晚上则到社区参与志愿服务,负责疏导群众、扫码验码、秩序维护,协助完成核酸检测采样。

还有一支由200余位教师组成的志愿者队则奔赴沙头街道上沙村封控区支援,为居民们上门提供生活物资保障、人员管控、核酸检测提醒等服务。

“封控区内的志愿服务需要面对更大挑战,为了保证安全,进入后不能脱下防护服,工作时间不能喝一口水;城中村内,上厕所不方便,为了避免穿脱,甚至准备好了成人纸尿裤。”教师李小娟说。

2月下旬,福田区金融工作局面向辖区金融企业发出《积极动员加入金融先锋志愿者服务队的倡议书》,平安集团、民生银行、集友银行、国银租赁、招商证券、招商深分等30余家金融机构,近千名青年脱下西装换上“红马甲”,奔赴辖区各街道、社区参与志愿服务。

“在穿戴防护服做志愿服务后,我们更加明白了在抗疫一线工作的医护、服务人员的不易。”宁波银行深圳分行志愿者张瑜欢说。来自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志愿者则在参与流调志愿服务时,平均一人一天电话高达200余通,数据核对高达1600余份。

综合青年社区万科泊寓80%的客户年龄在30岁以下,疫情发生后,这里也对青年志愿者进行了招募,68名泊寓客户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中。

“我本来就想来做志愿者,看到泊寓的管家组织这事儿,还在朋友圈发了深圳团市委的招募令,我就报名参与了。”蚁泽鹏来深5年多,一直租住在上步南路万科泊寓公寓,此次他加入到南园街道滨江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参与繁琐的流调工作。

曾经的泊寓云城店租客曾泽东也主动加入,成为一名身着白色防护服的扫码志愿者。“深圳是一座很包容开放的城市,来了就是深圳人,这次参加志愿者,就是想以实际行动为深圳疫情防控出一份力。”两位志愿者说。

深青评论

最是那抹“志愿红”

张玮

或许,壬寅虎年深圳除夕夜拉响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是志愿者参与防疫人数最多的一次,并再次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为何人们心里,仍然最是那抹“志愿红”?

因为“红马甲”之所以选择瑰红色,正是源于古印度谚语的“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作为全国志愿服务发源地之一,1989年,19名热心青年在深圳团市委的支持下开通一条青少年服务热线电话。此后32年间,深圳发展出260万名注册志愿者,组建了千余支专业志愿服务队,服务项目近120万个。

特别是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举行,深圳率先在全国开启“志愿者之城”的探索后,推动志愿服务逐渐呈现制度化、专业化、信息化引领的特征,从提供社会服务向参与社会治理、凝聚社会共识跨越。

而更重要的是,“志愿者”不仅成为城市十大文化名片之一,“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义工服务理念也成为城市“十大观念”之一。这意味着,志愿者之城的精神已渗入到城市肌理中,成为市民的一种行动自觉。

越是关键时候,这股精神就越能体现出来:

那些新建起来就满员的志愿者报名群;那些召之即来,二话不说就冲上一线的普通人;那些随时都能被顶上的空缺,都无一不印证着那抹“志愿红”的力量。这也是每次战“疫”,实际参与的志愿者数量远大于能统计到的数量的原因。无所谓是否注册志愿者,人人都愿意付出一份力。

“爱,就是在别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责任。”国际著名志愿者德兰修女曾这样说。是啊,曾经一个人带动了一群人,如今一群人正改变一座城,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红马甲”让每个穿上它的人感受到责任与担当,也让他们如花般绽放。

冬将尽,春可期。

疫情终会过去,静候春暖花开。

内容来源:南方日报

文字:张玮 曾子航 杨溢子 蔡敏玲

编辑:王斯涵 江欣芷

校审:肖刚 黄淳 周锦春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