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情冰雪,到深圳美术馆,看冬奥题材绘画
2022-01-21 11:17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燃情冰雪,到深圳美术馆,看冬奥题材绘画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月21日讯(记者 梁硕芳)1月20日,由深圳美术馆、北京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联合主办的“生·生——杨刚艺术作品展”正在深圳美术馆展出。展览以冬奥题材为切入点,展出杨刚先生2000年至2018年间创作的水墨、速写和书法等作品共计97件。本次展览也被纳入“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暨第22届“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将成为北京冬奥期间的文化艺术盛宴中,一道动感十足、亮丽无限的景致。展览从北京巡展至深圳,在深圳美术馆A厅集中展出杨刚先生冬奥题材的绘画作品,B厅展出杨刚先生的书法作品以及草原、音乐会等题材的绘画作品。据悉,展览将展至2022年2月15日。

北京冬奥将启,春节临近,让我们同去深圳美术馆,领略杨刚的艺术魅力吧!

艺术家简介

杨刚(1946-2019),北京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生于河南,1948年随父母迁居北京。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主修西画基础。1969年至1970年在内蒙古东乌旗放牧。1973年,毕业分配至内蒙古阿巴哈纳尔旗(今锡林浩特市)文化馆任馆员,其间连续三年以油画、工笔、版画作品入选全国美展。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首届研究生班,在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李苦禅、刘凌沧、卢沉和周思聪等指导下学习中国画,毕业创作工笔重彩长卷《迎亲图》获叶浅予奖学金。1981年毕业分配至北京画院工作。擅长水墨大写意、速写、油画、工笔等,多次在中国香港、西班牙、德国等地举办展览。出版有《杨刚速写》《极古极新——杨刚画集》《自由长旅》《曾经草原》《古战场》《乐之灵》《当代速写精粹——杨刚专集》《杨刚油画集》《生生不息——杨刚动态水墨》《走近画家——杨刚》《名家逸品——杨刚》等。

部分作品欣赏:

艺术家心声

我爱冬奥会,她是促进世界和平及人类健康发展的国际冰雪那达慕(游戏)。对着视频画冬奥会,是我最新的时令艺术。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希望能够看到双峰驼赛跑的场面出现,让骆驼队重归北京城。

我在草原上体验到的一种天地人的关系,那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对我是一种精神家园。

速写加笔墨之路,帮助我走进了水墨之门。在将速写转化为水墨的过程中,我借助了书法和传统写意水墨的现成经验,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在保持原初感受的同时尽量解放笔墨。而意象造型的经验又反过来影响了速写画风的演变。

写意造型加上水墨,才是中国画的根儿。“意象造型”,实际上在西方可以相对于马蒂斯他们的“艺术变形”“趣味变形”。但是它的趣味、味道不一样,一个洋范儿,一个中范儿,都是意象造型。意象造型的关键是趣味。

自由是有代价的。不牺牲自由之外的东西就得不到自由,不牺牲此一自由就得不到彼一自由。艺术尚未成熟而过多地被杂事分心,就得不到艺术上的自由。

在自由时,我常离开轻车熟路而自寻不自由,再经过不断努力而达到新的自由。

艺术评论

杨刚先生是北京画院的前辈,谦和而决绝,不慕名利,大隐于市。我们也仅在纪念周思聪、卢沉的活动上见过面。而对他的作品很早就有所关注,是那种很纯粹的绘画,我也很单纯地喜欢。杨刚强调笔墨、造型的质量,有品格却不大讨好,熟悉他的圈中之人虽赞誉有加,但之于大众既难见到,在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门槛。因此,对于杨刚的推介,的确需要个契机让大家进一步了解这位北京画院了不起的艺术家。

2018年,杨刚的女儿杨肖发给我他父亲对着电视画的一批冬奥会速写,有毛笔的、有马克笔的,也有大约是签字笔或圆珠笔画在各类纸上的作品,那份自由的力量如同体验高台滑雪时凝在了空中,的确把我惊到了!老先生将速度的质感与人体的量感,包括无数可供回味的动态细节,竟然在挥洒间全部抓在手里,然后安安然然地张开,交给你的眼睛去体味。这已然超出了我们惯常对速写的要求,瞬间中的雕塑感充满了精神性!我们当即相约,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时,请杨先生再画批作品。

——吴洪亮

杨刚笔墨很好,又有好的造型能力,他在中西方两种会话语言中找到了通性和共同点。一看杨刚的油画,就知道他对西方现代艺术理解非常深厚。在水墨上,他有着西方的因素,可是回过来的时候还是在画他感受到的东西,而不是装着西方人稚嫩的线条画画。杨刚从西方学到了现代性,又回到了自己的感受中,然后把心性表现出来,纯粹的中国人的感情在这里融进去了。每一张画都不是白来的,都不是样式的重复,每一张画都是强烈感受书写出来的。杨刚后来画的这些水墨,是他对一生的,尤其是年轻时候的那种生活印象的提炼和凝聚。就像齐白石,八九十岁还画儿童时代的印象,杨刚也是这样,这不光是简单的一个技艺问题。

杨刚的水墨画高度的抽象、高度的概括,然后用高度有趣味的用笔,放在那,这里一点,那里一抹,就那么一弄,神就出来了。造形表达的准确和微妙,实在太难了。比如杨刚的《余音》,画弹钢琴的人,画的是西方的人,线条和头发(甚至包括发际)都非常传神,这来源于高超的底蕴和造形能力。一般画家画乐谱肯定得勾线,但杨刚不是,笔虚到了不能再虚。钢琴里面浅颜色的地方,就是大笔一抹,露出飞白即可,掀起的钢琴盖,这么一个大圆却以飞白表现,这么一块干,干和湿的笔墨对比,言之有物。

——何家英

用“自由长旅”总结杨刚一生的追求,恰到好处。杨刚喜欢“自由长旅”这个意象,他很多画都起这个名字,我看过好几张画都是不同的角度描述“自由长旅”的状态。首先这是对人生自由的追求,从杨刚的两次人生选择就能见出。杨刚中央美院附中毕业后,不去呼和浩特,而是选择到锡林浩特文化馆,就是因为喜欢到草原画画;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后不愿意留在中央美院教书,而去了北京画院,就是因为这里有时间,可以专心画画。追求自由也要舍弃很多现实的东西,比如对名利的追求,杨刚几乎没有名利的概念,他就是喜欢画画,通过舍弃追求到身心自由和艺术表达的自由。其次是艺术追求的自由。杨刚艺术上的自由跟他一辈子画速写,造型准确等联系在一起。记得有一次,在公共汽车站,看见他就在那画速写,他说你看这个地方很有意思,那个地方很有意思,他的脑子里全是画。他一辈子画速写不辍,他通过速写把认知记录下来,把认知给概括下来。

——孙志钧

他不受任何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法的限制和制约。他随着自己对艺术的感受,不断地闯入一个又一个的新领域,无论其国画、工笔、小写意、大写意,甚至进入墨象,都让人耳目一新,这不是一个画家能够随意做得到的。看完杨刚的展览,我感觉他是一通百通,艺术表现的才情极为突出。一般来说小尺幅的大写意比较容易把握,杨刚的大写意作品尺幅如此之大笔墨却能把握如此之好、效果又如此之佳,真是出于意外。

——孙景波

[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