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聚集“三要素”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高地
2021-12-15 16:17
来源: 深圳新闻网

评论丨聚集“三要素”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高地

人工智能朗读: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12月15日讯 近日,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在广州举行,来自全球各地超过100位院士专家齐聚线上线下,共同探讨生命科学、纳米科学、网络通信等科学前沿热点。习近平向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致贺信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这是一份目标清晰,方向明确的行动指南。围绕这份沉甸甸的嘱托,我们要找准工作的发力点、着力点、落脚点,打造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创新高地”。

紧扣创新产业链条引才,提升人才引进精度。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要围绕“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创新生态链,梳理紧缺人才类型,制定紧缺人才需求表。同时,根据紧缺人才需求摸底情况,制定紧缺人才清单,靶向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实现更多的“从0到1”的原始创新提供智力支撑。

鼓励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增强基础研究能力。俗语有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基础研究难度大、花费高、周期长,需要持续稳定的经费支持。要创造好的科技创新“硬”环境,需要制订资金长期稳定持续投入机制,加大基础研发投入,确保每年基础研究资金不低于市级科研资金30%。同时要疏通其他科研资金筹集渠道,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以适当形式加大支持,鼓励社会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还要推动科技金融发展,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科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的投入,支持创新创业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引导科技成果产业化‘沿途下蛋’的创新路径。

打破创新要素流动壁垒,营造最优创新环境。创新成果的孕育需要知识、技术、人才等各种要素配合,创造各类条件,让各要素充分释放最大力量,不仅是一个从优到强过的过程,也是增强原始创新力的必经之路。相关部门要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打破阻碍创新发展的行政边界、行政藩篱、行政束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搭建各类创新创业交流平台,推动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深等各类不同人群深入交流,共探科学高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新智慧。要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完善社保、教育、医疗、居住 等公共服务,打造创新要素流动的最优软环境。(陈沛丽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光明区在行动

[编辑:陈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