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交通注入“智慧建造”基因
2021-12-01 09:59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深圳交通注入“智慧建造”基因

人工智能朗读:

“数字化”的妈湾跨海通道工程安全风险管控平台。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高品质交通的需求日益增强。如何打造一批以人为本,面向未来、先行示范的交通工程?近年来,深圳以创新引领,科技赋能,将新理念、新科技、新工艺大量实践于交通重点工程建设,向智慧要效益,向创新要品质,不断夯实深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地基”,打造智慧交通、品质交通,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交通发展科技创新的成果。

BIM应用打造全周期数字化管理

机荷高速是国高网沈海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大湾区最便捷的东西向交通走廊、深圳市第二圈层唯一贯通的快速通道。记者日前了解到,即将全面开工的机荷高速改扩建工程将注入大量的“智慧”基因,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主动交通管控、数字孪生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慧化手段,都将运用于这条干道的修建中。

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管理,BIM应用是“智慧机荷”一大亮点。BIM应用通过对EBS/WBS编码的顶层设计,实现模型和信息的全生命周期传递,每个构造物构件都有统一的“身份编码”,从而形成一张基础设施的“身份证”和“体检表”,可以在各阶段业务管理中充分利用构造物历史数据信息,随时查看构件信息、健康状态信息为建造、施工和养护数字化赋能。

同样,在深圳机场卫星厅的建设过程中,也引入了先进的BIM应用技术。“我们在国内机场中率先应用BIM技术进行管理,通过可视化建筑模型统筹整体施工方案,确保各区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施工设备,实时监控施工进度,为卫星厅项目又好又快施工有效助力。”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数字化的BIM应用已广泛使用于深圳各大交通建设工程。目前,已在设计阶段开展BIM技术应用的项目有21个,在施工阶段开展BIM技术应用的项目17个,应用点涵盖地质模型、倾斜摄影、碰撞检查、方案比选、进度管理、安全管理等20余项内容。

“智慧建造”引领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交通工程建设的技术、工艺发展领域,深圳也不断加快推进“智慧建造”的步伐,在“五小四新”等技术研究上不断推陈出新。

妈湾跨海通道项目的“沿海动水区淤泥质复合地层DJP复合管桩施工工法”可多次循环使用的BIM装配式预制道路、5G+北斗桩基定位系统和基坑的全自动化监测的应用,在保证了施工质量、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还降低了劳动强度,保证安全生产;公常路下穿改造工程的轴力补偿式预应力鱼腹式基坑支撑结构装置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安全风险、地下主体结构格构立柱埋置式施工工法大幅降低了施工成本,缩短了施工工期;春风隧道的安全风险管控平台,采用InSAR遥感技术对隧道沿线进行毫米级沉降监测,通过自动化监测,建立了一套立体的、全天候的沉降监测网,利用AI+大数据分析评估安全状态和风险等级,提前预警,为超大直径盾构施工安全提供辅助决策支持;盐港东项目的预制装配式桥梁施工,大大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提高了施工工效,开创了深圳市交通建设装配式发展的先河……

“我们所说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遵循‘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提供‘以人为本、绿色可持续’的工程产品和服务。一是满足人性化、个性化的定制服务需求;二是遵循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工程建造与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三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与时间,交付功能更为丰富、品质更为优良的工程产品与服务,并在整个产业体系中构建高效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市交通运输局该负责人表示。

科技成果推广为交通建设赋能

为大力推进智慧交通建设,立足于长远发展,2019年,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专门成立了深圳交通创新研究中心,围绕交通建设痛点、难点、风险点及基础性、前瞻性、实践性问题,立足于市民对交通设施功能、品质的需求开展创新研究,集中攻关,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加快深圳交通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市交通工程申报各类奖项、专利及工法累计60项,其中月亮湾综合车场工程获得了2021年广东省建设工程优质工程奖及金匠奖、梅观高速工程获得广东省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示范工地、滨海大道(总部基地)交通综合改造工程获得2021第十届“龙图杯”全国BIM(建筑信息模型)大赛设计组三等奖,盐港东立交工程获得广东省市政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编辑:陈昕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