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网观察 第513期|​科技虽好,但别“蹬鼻子上脸”
2021-11-02 19:14
来源: 深圳新闻网

深网观察 第513期|​科技虽好,但别“蹬鼻子上脸”

人工智能朗读:

人脸识别技术帮人们解决了很多身份确认的难题。“证明你是你自己”容易了,很多事儿也就好办了:解锁手机、付款买单甚至办理政务手续,只要在镜头前稍作停留,就能无感完成核对。这样的步骤实在太过简便快捷,以至于不少人还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正是因为这项技术发展太快了,很多人无暇去思考刷脸技术的规范性问题,稀里糊涂间就把自己的面容信息送了出去。另一个后果就是,一夕之间,很多需要核对身份的场所,都形成了技术上的路径依赖,动辄都要索取用户肖像,以供刷脸使用。

刷脸泛滥,也引起了一些人警觉。比如,郑州一家小区2年前安装人脸识别门禁后,竟然长期将刷脸作为唯一入门验证方式。业主陈先生因为担心人脸信息被物业泄露,没有备案,所以,这两年来是有家难回,要开门都要等邻居来“蹭脸”。这事儿可够奇葩的,但也不是孤例。之前,杭州野生动物园也要求游客刷脸入园,被告上法庭。科技发展本应服务于人,也该给人们选择绕开科技的自由。刷脸成为回家必选项的背后,科技侵门踏户、“蹬鼻子上脸”的画面,太有反乌托邦“内味”了。

人脸信息是绝对的敏感信息,如果泄露出去后果不堪设想。尤其是最近,换脸技术在全球各地都闹出了“换脸成人影片”的新闻,电影碟中谍里主角的“假脸面具”,恐怕也是很快的事。俗话说,人活一张脸,但我的脸可以轻松变成你的面,还让人活不活?物流公司员工窃取、贩卖客户信息在前,物业公司、动物园,还有种种需要刷脸的公司,难道真能完全依靠他们的道德和技术水准?

11月1日,一批新规正式实施,其中就包括了《个人信息保护法》。该法规定,收集个人信息必须遵循最小原则,合理使用,刷脸只能用于维护公共安全的目的,其他目的使用,则必须征得个人单独同意。也就是说,郑先生想回家,不想刷脸就可以不刷脸,物业应该给他留下其他开门的方式。事实上,以前用钥匙,甚至用感应卡,门禁也可以安防发挥作用,强制刷脸实在有些多此一举。不光是小区门禁,很多场合的刷脸都有点“吃饱了撑的”,为了升级而升级,花了钱还留下安全风险,如果阴谋论点揣测,甚至有窃密的嫌疑。《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后给收集面部信息上了严格的枷锁,希望毫无意义的刷脸可以少点、再少点,给我们留点保存“面子”的空间。


文字:王森

主播:金洪竹

剪辑:战旗

相关报道:

个人信息保护法来了!

2元就能买上千张人脸照片!“刷脸”真的安全吗?

“刷脸取款”来了!存折、银行卡,要退出历史舞台吗?


往期内容:

深网观察 第512期|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从“量身高”变起

深网观察 第511期|垃圾短信泛滥,运营商不能 “ 摆烂 ”

深网观察 第510期|喝酒也能“喝”出法律责任 酒桌文化要适度

[编辑: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