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出台措施促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每年举办30场以上国际体育赛事
2021-09-29 18:26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深圳出台措施促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每年举办30场以上国际体育赛事

人工智能朗读: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9月29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孟菲)《深圳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近日出台,从强化体育场地建设、完善产业发展政策、扶持竞技体育发展、引领全民健身活动、保障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等方面出台20条措施,促进体育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方案》提出的工作目标是:到2022年形成若干可复制、可推广的促进体育消费典型经验,到2025年实现体育产业发展实力位居全国领先水平。具体来说,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市民比例达到40%,市民体质合格率达到92%,全民健身各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到2022年,人均体育消费支出达到3500元;到202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

继续推动公共及学校体育场馆双向开放

在场地设施建设方面,《方案》提出,积极探索城市社区运动设施试点城市建设工作,补齐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短板。编制《2021—2025年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实施便民体育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计划,优先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健身设施;推动建设中小型体育场所、体育公园、社区健身中心、智能健身房、商场或旧厂房改造体育设施、体育运动休闲综合体等群众身边的健身场所和设施;因地制宜,结合深圳“山海连城计划”,推动健身步道、绿道、碧道、公园健身点的建设。

《方案》还提出,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双向开放。实施《深圳市公共体育场馆惠民开放指导意见》,促进公共体育场馆更好提供惠民服务,在工作日闲暇时间优先向学校开放;完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保障机制,推进更多具备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在双休日、国家法定节假日、寒暑假等非教学时段向社会开放;鼓励各区探索组建专业公司运营学校体育场地,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每年举办30场以上国际体育赛事

在建设重大体育设施方面,《方案》提出,推进市体育中心和深圳国际青少年足球活动中心(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改造提升等重大体育设施工程,到2023年建成国际一流专业足球场地;探索通过多种方式建设与国际著名体育城市相匹配、更大容量、可承接世界顶级赛事的专业足球场地。

在体育赛事方面,《方案》提出,探索优化国际体育赛事报批流程,争取深圳直接向国家体育总局申报权限和对连续多年举办的赛事一次批多届的政策;加强对社会力量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指导和服务,抓好全过程安全监管,提高办赛水平。《方案》提出,构建与国际著名体育城市相匹配的高端体育赛事体系,提升深圳马拉松、中国杯帆船赛、WTA年终总决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深圳站等赛事办赛水平;引进更多契合城市定位和特质的高端赛事,力争每年举办30场以上国际体育赛事。

《方案》还提出,鼓励各区积极争取建设足球、篮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冰球、水球、女子橄榄球、海岸赛艇、国际象棋和极限运动等国家队训练基地,打造“国家队训练基地集聚区”;把深圳市足球俱乐部、深圳南岭铁狼足球俱乐部、深圳昆仑鸿星冰球俱乐部、深圳海狼帆船俱乐部、深大乒乓球俱乐部等打造成为各自顶级职业联赛中的佼佼者和城市名片。

在体检中探索增加体测项目

《方案》提出繁荣体育培训市场,释放体育消费需求。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发适合不同人群的体育技能培训课程,提供形式多样、更有针对性的健身指导;推广群众体育运动等级标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体育技能的需求,增强消费黏性。

《方案》还提出探索体医融合构建市民健康良性循环新机制。在健康体检中探索增加体测(健康体适能)项目,为居民健康管理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着重针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全科医生、体育指导员和体育教师等开展运动处方知识系列培训,探索建立运动处方师培训认证体系;普及运动处方知识,让运动处方和医药处方、心理处方、营养处方发挥协同作用,指导居民吃动平衡、防病治病。

(原标题《深圳出台措施促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


[编辑:施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