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出差三人组”安全回家,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降落伞功不可没
2021-09-17 14:12
来源: 深圳特区报
人工智能朗读:

“太空出差三人组”安全回家,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降落伞功不可没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9月17日讯(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陆云红 李萍 通讯员 李莉 韩美玲 文/图)回来了!9月17日13时34分,“太空出差三人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结束93天在轨工作,乘坐神舟十二号太空“穿梭巴士”平安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508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主任设计师贾贺,听他讲述护佑三位航天员安全回家的降落伞背后的故事。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主任设计师贾贺

“回收着陆是载人飞船飞行任务的最后阶段,也决定着飞行任务的最终成败。”贾贺说:“神舟十二号飞船在轨飞行时,回收着陆系统只是在返回舱内静静守候,这时它的状态是无法检测的,成败只有到飞船返回的最后一刻才能揭晓。所以压力还是挺大的,相当于我们一直陪着航天员在天上转了三个月。”

贾贺从2009年刚一进入508所便与神舟飞船结下不解之缘,曾担任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发射任务的青年突击队队长。这一次,37岁的贾贺第一次挑起主任设计师的担子。

他介绍,回收着陆包括结构、降落伞、着陆缓冲、程序控制、火工品、标位等多种类型产品,集成了光、机、电、热、高能粒子、柔性特纺材料等多类先进技术。“整个回收工作过程包括了10余项过程控制,各程序动作连贯,环环相扣,就像一场高水平的杂技表演。短短十几分钟,必须保证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神舟飞船的降落伞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伞。”贾贺说,为保证返回舱的稳降姿态,主伞面积约1200平方米,全部展开后可以覆盖三个篮球场;拉直长度超过七十米,能够横跨一个标准足球场。

贾贺介绍,为保证航天员生命安全,设计师们想到了一切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为回收着陆系统设置了十余种故障模式,全面保证返回舱在火箭发射段、上升段、正常返回和应急返回段的安全返回与着陆。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从无人到载人,多年来,我们的技术已相对成熟。现在对我们最大的考验是飞船在轨时间要求越来越长。从以前在轨几天到一个月,到这次在轨3个月,后续是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的降落伞能不能扛得住长时间温度、辐照等环境影响?这决定着未来能否探索更深邃的太空。”贾贺说,除了设计留出余量外,他们主要在提升和完善研制模式和质量控制方法上下功夫。

神舟载人飞船降落伞由7000多个零部件组成,加工过程中,哪怕再小的疵病都不能放过。贾贺自嘲有强迫症,爱“吹毛求疵”,工作中很少有同事能扛得住他的“灵魂三问”,他亲自逐一确认各种关键环节搭接缝合强度验证试验。

为保证质量,贾贺带领团队聚焦发射型号任务,以学习百年党史和传承航天精神为契机,成立党员先锋队,针对降落伞包装过程这一不可逆环节首创性地提出“四比”——纵向同设计方案多批次比、横向同加工状态同批次比、关联同类型标准比、闭环工作前后比;“三确认”——降落伞产品包装过程照相控制确认、录像控制确认、产品保证要素落实结果确认,用该方法完成降落伞包装装配环节落地实施产品保证要素,用静动态结合质量记录方法顺利实施包装和装配,并以此锤炼素质过硬的回收着陆精兵队伍,激励团队、党员发挥攻关担当的奉献精神。

“原来的降落伞包装图册五六十页,现在是过去的三倍,一步一步的关键点都有记录。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是508所回收团队一点一点干出来的。”贾贺说:“我们的团队真的很拼!在点滴型号工作中以近乎‘至拙’的专注投入其中。特别是今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团队更是精益求精、细上加细,为确保万无一失拼尽全力!”

深圳特区报记者与贾贺(中)合影

此次回收着陆分系统研制过程中,贾贺主持开展主伞材料更换技术状态更改规划与验证,制定了从原丝到材料到部组件产保要素控制点与验证试验方案,确保了主伞材料可靠更换;同时,针对开伞控制装置生产合格率低、性能不稳定等长期困扰问题,通过对其生产、调试、筛选、装配、检测等全流程影响分析,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提高了产品生产合格率,并开展了长期真空环境贮存试验验证,为空间站工程用产品长期在轨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2009年到现在,每一天干了什么,我都记录下来了。笔记本中还有密密麻麻的数据和故障分析,这也是老师傅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现在我们团队也继承了这样优良的传统。”贾贺严肃认真地说,“载人飞船的压力和责任是不一样的。我们一针一线关乎航天员安全返回,一叠一压关乎航天员的生命。航天员健康、安全返回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原标题《“太空出差三人组”安全回家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降落伞功不可没!——访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回收着陆分系统主任设计师贾贺》)


[编辑:施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