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乔莎莎:让青春在战位美丽绽放
2021-08-03 20:57
来源: 深圳特区报驻穗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乔莎莎:让青春在战位美丽绽放

人工智能朗读: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8月3日讯(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刘良龙 通讯员 姜博西 罗盛轩)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4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12位“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南部战区某部高级工程师乔莎莎榜上有名。

一如优雅文静的名字,乔莎莎甜美姣好的脸蛋上,嵌着一双水汪清澈的大眼睛。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把她与舞枪弄炮的事联系起来。

“休言女子非英物,凯歌一报是红颜。”乔莎莎因全身心谋战务战、硕果累累而誉满全军,跻身我军联合作战某领域的“领头雁”,荣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军军事训练先进个人、全军某领域技术创新先进个人,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享受全军优秀专业技术干部二类岗位津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1月,乔莎莎作为全军唯一的女代表,被表彰为全军军事训练先进个人,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接见和颁奖。今年7月1日,乔莎莎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应邀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一位将军评价乔莎莎:任务面前是猛将、工作面前是干将、课题面前是工匠。

“我就想当一名从事作战的军人”

乔莎莎出生在湘北一个军人家庭,外公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父亲是一位海防军人。从孩提时代起,乔莎莎就常听外公讲他在四野当侦察排长时,肚子上3个弹孔的来历——

“这是俘虏国民党副军长时受的伤!”

“这是搞侦察时被子弹打的,11个战友只回来两个人!”

“这是在广西剿匪时留下的纪念!”

乔莎莎的父亲参军时,正值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当过支前民兵的爷爷给她父亲写信:勇敢战斗,做王成那样的英雄战士!

两代从军、全家党员的家风熏陶,使乔莎莎从军报国的信念坚如磐石。高三时,乔莎莎光荣入党,高考如愿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

那是上世纪90年代末,社会上“出国热”“下海潮”颇为流行,但乔莎莎还是毫不犹豫选择携笔从戎。她对外公说:“等我到了部队,一定好好学习,将来让侦察兵既打胜仗又少受伤。”稚气未脱的话语,听得外公老泪纵横。

入学不久后的一堂课,深深触动了她。一次,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任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卢锡城院长组织“我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讨论,同学们个个义愤填膺。

卢锡城却语重心长告诫大家,光气愤有什么用,关键自己要有本事。接着,卢锡城从技术层面将外军精确制导炸弹的性能特征、飞行轨迹等进行系统分析,抽丝剥茧、层层深入。那一幕,“用技术研析作战”的理念深深印在了乔莎莎的脑海里。

军校毕业后,乔莎莎先后在通信、保密、档案等岗位工作,但从没有淡忘军人的职责,利用一切时机提升打仗素质:任基层分队长,虚心学习带兵之道;做机关保密员,一有机会就跑到作战部门当“编外参谋”,一点一滴学习作战筹划;当档案管理员,潜心研究战史战例,从一份份作战方案、战斗日志和行动总结中探寻战争制胜机理。

2016年2月1日,战区成立。乔莎莎从新闻联播上看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各战区授予战旗、发布训令的情景,激动不已。她敏锐地意识到,我军备战打仗的新时代已经开启,自己离心中的那个梦,越来越近了。

当南部战区面向全军选调联合作战人才时,乔莎莎第一时间报了名。此前,她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某领域大胆创新,获得4项国家专利、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已小有名气。

这些年,乔莎莎身边不少战友转业进入广州市公务员队伍,工资待遇翻倍且工作压力小。有人听说她要到战区“自讨苦吃”,很不理解,劝她:别人朝着安逸奔,你又何必偏向“苦山”行?选调考核时,面对考官的连连追问,乔莎莎的回答斩钉截铁——

“作为一名女同志,为什么放弃舒适、选择艰苦?”

“我喜欢!”

“新岗位一切从零开始……”

“我做好了思想准备!”

“如果去了,没有给你安排职务……”

“我就想当一名从事作战的军人!”

2016年6月,乔莎莎如愿成为南部战区某部一名工程师。她兴奋得彻夜难眠,在本子上写下了自己最喜欢的诗句以明志:“一个人的梦想有多大,大到可抵苍穹;一个人的梦想有多久,久到可以穿越一生。”

“我的转型有些晚,但很庆幸赶上了这个时代。”采访中,乔莎莎告诉记者,打仗不分男女,选择了战区,她就想一辈子干一件事情:务打仗谋打赢!

“平时敢为人先,战时才能不落敌后”

“路都是人走出来的,没有路可以闯出一条路来。”面对横亘在面前的一座座“山头”,乔莎莎横下一条心:打仗的事没有退路,再难也得干!

乔莎莎主动请缨参加战区作战课题研究攻关,“摸着石头过河”向我军联合作战的陌生领域发起了冲击。刚开始时,她领衔的团队就两三个人,硬件设施简陋,研究资料也不多。

“一间房子、几台电脑,能够搞明白战区联合作战?”有人嘀咕。

“事在人为,如果不去突破,我们就会永远困在‘井里’。”乔莎莎鼓励大家说,华为刚开始不也差不多吗?后来不成了国际化大企业!

没有研究方向,乔莎莎带着团队来到部队,登战车、访军舰、上飞机,深入一线问计官兵。这些年,她的“朋友圈”不断壮大,从陆军合成旅指挥员到海军舰艇长、空军飞行员,大家在训练中遇到难题,都乐意和乔莎莎探讨交流。

缺系统工具,乔莎莎积极争取军委机关支持,与军内外十多家科研院所联手研发。经过近3年的艰苦努力,乔莎莎所在团队在全军联合作战相关领域率先建起3个实验室,研发各类专业系统软件10余套,有的还在全军推广使用。

创新之路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顺利,难免走弯路,非得有点“无中生有”的魄力不可。

随着研究的深入,乔莎莎变得“不安分”起来。她提出,传统的工作模式,无法有效支撑战区体制下联合作战,必须嵌入作战筹划才能更好发挥作用。

如果说发现问题需要眼光和智慧,那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更需要勇气和担当。乔莎莎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没想到引来一片质疑。一时间,说她“身在曹营心在汉”有之,提醒她“别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有之,甚至还有人认为她是标新立异想出风头。

“认定了的理,就不能轻言放弃。”乔莎莎带着大家一边与作战筹划要素捆绑研究流程,一边学习外军作战条令,潜心钻研自身在联合作战筹划和实施各阶段的支撑作用,抽丝剥茧梳理出每个环节工作内容,渐渐对运行流程机理有了清晰的认识,开创性提出“一细则五规范”“五步法”等机制方法,得到全军本领域普遍认可。

她的创新思路在实践中渐显威力,不仅被战区推行,还在军委机关引发共鸣。一次,乔莎莎去军委机关汇报工作,原本只安排30分钟,最后讲了一个多小时,与会人员不断穿插询问,气氛十分热烈。军委机关领导给予充分肯定:思路很正确,工作也很细致,走在了全军前列。

“平时敢为人先,战时才能不落敌后!”采访中,谈及先前那段顶着巨大心理压力研究攻关的经历,乔莎莎早已释怀,她淡然一笑说道:“探索走过的路,能成大家过河的‘桥’和‘船’,所有的心酸和付出都值!”

5年多来,乔莎莎先后赴军委机关、其他战区、任务部队和院校介绍作战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30多次,受到普遍赞誉。

“把敌人的软肋死穴找出来”

春夏之交,一场联合作战背景下的红蓝对抗演练正酣。红方“中军帐”内,荧屏闪烁,一组组复杂“敌情”接踵而来,战场态势瞬息万变,让本就严肃的气氛更显凝重。

“综合蓝军兵力布势、补给阵位等特点分析,‘敌’作战链和补给体系上存在5个方面的短板……”乔莎莎干脆利落的声音,打破了指挥所内的沉寂。

分析“战场”态势、精算兵力行动……经过层层抽丝剥茧,此前还是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局”,顿时变得“柳暗花明”。是役,红方指挥员果断采纳乔莎莎的意见,以“敌”短板弱项为作战筹划突破口,打了蓝军一个措手不及。

“把敌人的软肋死穴找出来!”演练前夕,乔莎莎带领团队通宵达旦分析“战场”态势、调阅“敌情”资料、分析目标数据,连续3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

“备战打仗只有旺季、没有淡季,我们永远只有两种状态:打仗和准备打仗。”采访中,乔莎莎告诉记者,在战位就必须时刻想着打仗的事,时刻保持战斗状态,聚焦对手摸实底、研战法,力求知己知彼、增大胜算。

去年初夏,一次演习任务部署会上,向来担负“红军”角色的乔莎莎所在团队,被要求扮演“蓝军”!

“凭啥让我们演蓝军?”角色换了,之前有关蓝军的研究资料突然用不上了,个别团队成员有些想不通。

乔莎莎却不这样认为:不知对手,何来对策?不研强敌,何来高招?在动员部署会上,她一针见血地指出:“演蓝军,正是身临其境了解对手、研究对手的绝好机会!”

为确保拟制的作战计划像蓝军,乔莎莎要求每名成员“本色出演”,深度沉浸角色,把蓝军的典型作战样式和战术战法了解清、研究透。

乔莎莎带领大家从基础敌情研究入手,结合蓝军战备能力水平和未来新质武器装备研发运用等情况,分析总结蓝军导弹攻击、水下突袭、特种破袭等行动特点规律,基本摸清蓝军联合作战的指挥结构、基本流程、组织实施、兵力运用等情况。

经过近两个月的奋战,多项从蓝军视角研究拟制的作战计划、策略战法出炉。

“通过对502个‘敌’目标进行价值分析和大数据仿真推演,建议对3号、27号、114号、302号4个目标优先打击!”盛夏时节,岭南军营一场实战背景下的红蓝对抗演练正酣。

作战会上,英姿飒爽的乔莎莎手持激光笔,神定自若地对着荧屏上的巨幅敌情图直抒己见,一组组精确计算数据、一项项仿真推演结论,再次为联合作战指挥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几年,乔莎莎领衔攻关的作战研究成果,填补我军联合作战相关领域多项空白,为战区军事斗争准备提供了科学参考和有力支撑。

“搞联合作战需要科学家精神”

“为了求证几个数据,她把眼珠子都快看出来了。”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乔莎莎研战务战的一个故事。

一次,乔莎莎组织某专项任务敌情资料汇编时,有人对研究材料中几处情况提出质疑。

“枪响之前,问题必须归零!”乔莎莎当即带人去友邻单位求证。三昼夜,她和另两名战友废寝忘食,翻阅了近十年的一手数据素材,最终在碎片化的资料里,像“拼图”一样,将存疑的数据拼接还原出来。

“搞联合作战需要科学家精神。”乔莎莎告诉记者,未来联合作战工作以大数据推理、精确计算、模拟仿真为基础,必须有教授般的专业素养和科学精神。

一次演习作战研究会上,指挥员突然问询,“如果对蓝军实施封锁,他们最长能坚持多久?”现场一片寂静。

乔莎莎决心拉直这个问号。刚开始,大家都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蓝军一个补给站每次能补充多少物资?补充哪些物资?物资储备是多少?每天消耗多少……这些基本问题都不清楚,怎么算?”她说,如果都有现成的数据,那还要我们干什么?

乔莎莎带着大家一头扎进资料筐里“淘宝”,从海量数据和蛛丝马迹中,对蓝军自持力进行提炼分析。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最终拿出了“图表+数据”的研究报告。

战区领导看后惊讶地发现,每个阵地能存多少水、油、主副食和武器弹药,每天主战装备消耗多少油,每天人员消耗多少主副食,最长能持续多少天,都精确到了个位数。一位战区领导感慨地说,把任务交给乔莎莎,她会给你十倍的惊喜。

乔莎莎身上还有股科学家般的质疑精神,敢于打破常规、挑战权威。一次演习中,她大胆提出:运用轰炸机隐蔽突防,打击蓝军军事基地。

一语既出,一片哗然。当场很多人表示反对,认为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轰炸机执行任务的可能性不大。面对质疑,她却说:“行不行,科学数据说了算。”

下来后,乔莎莎围绕“打什么目标用什么弹药”“敌防空体系拦截概率是多少”“我使用多少枚导弹能够突防成功”等问题,带领团队精算细算、多方验证,还设计了相关计算支撑软件。

“真没想到,仗还可以这么打!”几天后,一套以数据和仿真推演结论说话的火力打击方案,再次送到作战会上讨论时,得到大家的充分认可。

结构力学、材料力学,蒙特卡罗法、网络分析法……在乔莎莎所在部队采访中,记者经常听到这样的专业术语。这是一组以科学精神研究“打仗学科”的科学数字:一项作战研究课题,平均收集、消化信息资料数十万字;一份火力打击方案,涉及多个军兵种,涵盖多种武器弹药,涉猎计算机编程、运筹学、爆炸力学、测绘学和外军作战理论研究等多个专业学科,以及熵权法、有限元法、层次分析法等多种算法……

计算精确度也十分苛刻。记者翻阅作战方案看到:一栋房子哪根梁柱最脆弱?建筑物用的是什么标号的水泥……都要算出个所以然来。有的战友开玩笑说,我们算天算地算万物,乔高工把我们逼成了“科学家”。

“到任务一线去,到听得见枪炮声的地方去”

镜头拉回到去年早春时节——某训练场,春寒料峭。一名身材纤瘦的女军官顶着寒雨,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在荆棘丛生的泥泞地里……

那次,她作为战区联合训练组成员,负责训练场模拟靶标构设。为了让部队尽快投入训练,乔莎莎一下飞机便赶往训练场校验模拟靶标。就在她到达训练场时,雨势突然变大,瓢泼大雨打得地面噼啪作响。陪同的部队领导见她一名女同志,穿着单薄,又没带雨具,建议改天再看。

“备战打仗的事,一刻也耽搁不起。”想到靶标构设不到位训练没法展开,乔莎莎心急如焚。最终,她冒雨将40多个星罗棋布在上百亩山地的靶标,逐一进行踏勘校验了一遍。一路走下来,她全身浇透,作战靴、裤腿上满是泥巴。

“3号靶标方位不准确,11号大小不符合比例……”与部队交换意见时,乔莎莎把每一个不符合要求的靶标都一一点了出来,有的连内部构造、建筑材质、规格颜色等改造要求,都详细进行了明确。

“打仗来不得半点虚的,否则上了战场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温文尔雅的乔莎莎,较起真来有时还真“翻脸不认人”。

一次演习中,她组织部队学习某作战行动“敌情”资料,没想到任务布置一段时间了,不少官兵还是一问三不知。她当场毫不客气地质问几名带队营连主官:“连基本的敌情都不掌握,你们想去白白送死吗?!”

有些干部不服气。在随即组织的一场红蓝对抗演练中,触目惊心的“伤亡”数字,让大家终于认识到“知己知彼”的重要性,对她的态度也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一天训练结束后,一名战士找到乔莎莎,交给她一张手绘地图。这是战士们根据乔莎莎提供的数据资料手工绘制的,他们已经把任务目标牢牢记在脑子里了。临走时,那名战士神情坚定地对她说:“我们觉得你去过战场,按你提供的数据去准备,打起仗来我们放心!”面对战友的“生命之托”,乔莎莎不由鼻子一酸,眼眶红了。

“到任务一线去,到听得见枪炮声的地方去!”乔莎莎告诉记者,只有这样,心里才感到踏实。这些年,她抓住每一次到演训场、到任务一线的机会,身体力行收集掌握第一手资料,打通从“中军帐”到战场的“最后一公里”。

那年春节前夕,乔莎莎第一次出海执行任务,突然遭遇寒流,海面狂风大作,卷起滔天巨浪。如此恶劣的海况,训练还按不按计划组织?虽然晕船呕吐,浑身乏力,但她横下一条心:就是倒,也要倒在主战的路上!

凭着惊人的毅力,乔莎莎和战友航行一路、演练一路,训练课目安排得满满当当,随舰官兵都直呼“太拼了”。那个春节,除了除夕的饺子味,剩下的全是“硝烟味”。

2018年,乔莎莎带队前往北京某研究所对接系统研发工作,到北京安顿好已经是早上6点多。上午,所里人员对她说:“要不你们先休息?我们晚点再对接。”

乔莎莎连忙摆摆手拒绝:“我们不困,大白天的哪睡得着啊!”当天上午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所里的领导被她拼命的工作劲头感动,当即表示:为了不耽误系统研发进程,他们愿意先垫付前期启动资金。

“为打胜仗带出更多会打仗的人”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乔莎莎华丽转身的背后,是一串闪烁着青春之光的备战打仗足迹——先后取得联合作战重大攻关成果30余项,多项填补我军相关领域空白;探索形成联合作战战法训法创新成果26项,研发专业系统软件10余套,在全军联合作战相关领域率先建起3个实验室,开创性提出“一细则五规范”“五步法”等机制方法,有力支撑了联合作战筹划指挥;带领团队参加军委、战区组织的重大演训活动20余次,为联合作战指挥决策提供精准支撑。

今年“八一”前夕,乔莎莎所在团队群众性战法创新传来捷报:多项研究成果和分析数据进入实战方案,为指挥员研判和决策提供了可靠支撑。这是她注重发挥团队“聚合效应”结出的累累硕果。

用实际行动叫响“看我的、跟我上”,是乔莎莎带队育人的最大特点。一次,机关赋予团队一项前沿课题,毫无经验可循,一时间大家不知所措,个别人甚至打起了“退堂鼓”。

“咱们要相信自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乔莎莎一边给大家打气,一边带领大家从研究基础敌情入手,寻找课题研究突破口。有了“主心骨”,大家的心气一下子上来了。在乔莎莎的带领下,他们最终打了一个漂亮的“攻坚战”。

乔莎莎常说:“要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就一群人走。”这几年,乔莎莎以密集的课题任务为“磨刀石”,领着团队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培养了一批研究打仗的“活字典”“专门家”,24人成长为本专业领域核心骨干,5人入选战区骨干人才库。

人才是带出来的,更是“折腾”出来的。乔莎莎的标准非常高,有句口头禅叫“这样还不行”。她认为,把标准定得高一点,不光是为了完成好任务,更是为了让大家在一次次自我突破中淬火成才。

一次,该部工程师傅磊根据乔莎莎的要求,拟制了一份火力打击方案。当他信心满满递到乔莎莎案头,没想到被退了回来要求重新论证。看着乔莎莎在文稿上画的圈圈点点,傅磊刚开始有些不情愿,认为以目前掌握的资料没法再细化。

“打仗的事来不得半点凑合,过得去哪行?必须过得硬!”乔莎莎严肃批评了他。事后,她又亲自协调战区军种提供资料素材,给傅磊指明修改方向。最终,经过精心修订的方案,得到了战区机关的高度肯定。

“严”,是乔莎莎团队第一位的标准。报告中每个数据必须严格论证有出处,态势图上每个队标队号必须精准规范,材料中每个标点符号都必须准确无误……正是在这种近乎“苛刻”的要求下,团队成员不断突破自我,人才梯队拔节成长。

严归严,但乔莎莎从来都是严于律己、严中有爱。平日里,身边战友谁身体不舒服,谁的家庭出了变故,乔莎莎总是第一时间关心慰问。前年演习,工程师张迪演习期间突发高烧,当时大家每天只有不到4小时的休息时间,乔莎莎硬是挤出时间过来看他。事后,张迪逢人便说乔高工贴心。

“90后”工程师陈然从研究生毕业分配到该部时,最担心的就是“论资排辈”,最怕的是在“打杂”中荒废本领熬年头。很快,他发现自己的忧虑是多余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后,他被乔莎莎“请”到了核心攻关团队中。

英雄不问出身。乔莎莎选人用人不看资历、不看头衔,看中的只是队员有没有创新想法、能不能吃苦肯干。

工程师何彪特别爱钻牛角尖,对领导安排的工作,经常纠结“逻辑是否正确”。一来二去,团队很多人对他产生了看法,何彪也因“不合群”,渐渐滋生了“向后转”的想法。

乔莎莎却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他讲道理,手把手带他研究作战课题,虽然常被何彪气得几天不想说话,但从来没想过放弃他。何彪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发挥专业特长,成了团队作战仿真“大拿”。“她身上有股‘魔力’,把我带进了团队,让我爱上了作战。”何彪感激地说。

在乔莎莎团队,研战务战蔚成风气,不管是博士、硕士,还是普通战士,都是钻研打仗的一把好手。

新毕业的研究生吴尚烨,在她引导下发挥专业特长,一年多就成为独当一面的业务能手。

行政管理干部褚达文想学业务,乔莎莎给他量身打造学习计划,如今成功转型为工程师,成为软件开发尖子人才。

中士刘康,在乔莎莎帮带下参与后台值班、学习作战标图,成为远近闻名的“兵专家”。

下士沈兴懋,到部队不久便在乔莎莎的帮助和鼓励下,主动到后台跟班学习,积极参加业务培训,成为团队“编外研究员”。

“为打胜仗带出更多会打仗的人。”这是乔莎莎带队育人的初衷和心愿。她坚信,在逐梦强军、奔向一流的新时代,每个人的青春都有无限可能,每个人都能用青春和智慧创造无限精彩!

(原标题《让青春在战位美丽绽放——记“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南部战区某部高级工程师乔莎莎》)


[编辑:施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