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龙红色文化特色村落如何建设?单霁翔等专家支招
2021-07-27 09:38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白石龙红色文化特色村落如何建设?单霁翔等专家支招

研讨会现场。

专家们参观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7月26日(记者 陶倩 通讯员 唐茜)7月23日,龙华区举办白石龙红色文化特色村落建设研讨会,邀请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以及广东省文物、考古领域专家就如何规划建设白石龙红色村落展开研讨。龙华区委副书记刘蕾,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启键参加研讨会。

会前,单霁翔等各位专家参观了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并对白石龙村进行调研。研讨会上,专家们围绕打造龙华红色文化“一展一馆一村落”主题各抒己见,踊跃发言。单霁翔表示,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行动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批文化精英,对新中国的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保护意义极其重大。深圳在城市开发建设中,能够将历史遗迹留存下来,是政府在文物保护工作方面的强烈意识体现。如今线性旅游受到重视,红色文化根据地的挖掘已从“增量”转为“存量”,在此基础上,可深入挖掘白石龙红色文化资源,结合更多史实资料,对文化名人大营救路线及文化名人在白石龙村的生活起居场景进行完善还原,令革命精神的传承更加深入直观。

刘蕾表示,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此时开展文化名人大营救相关研究恰逢其时。刘蕾指出,建设白石龙红色文化特色村落,对推动龙华文化创新引领区建设有着积极作用。接下来,龙华区将成立专家委员会,并组建专班,通过2至3年时间乘势而上、科学谋划,精心打造文化名人大营救系列展陈,规划红色文化旅游路线,全力推进特色文化村落建设,为高标准打造深圳都市核心区提供文化力量。

黄启键表示,专家们在定位、理念等方面的建议,极大地拓展了特色村落规划建设的视野,使其定位更加清晰。他要求区文体局进一步梳理、整理、消化专家们的意见建议,推动龙华文物保护事业迈上新台阶。

据悉,龙华区将全面梳理龙华红色历史遗迹分布情况,以保护利用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红色遗产为重点,打造白石龙红色文化村和红色文化游径,更广泛、深刻地展现龙华深厚红色底蕴,让红色基因与奋斗精神代代相传。

专家发言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曹劲:

文化名人大营救是一个很长的网状线路,跟省内的很多地方都有密切关系,有很多个故事可以挖掘,它的内涵还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工作除了关注故事性、史实梳理,还需加强现场的调研,比如文化名人停留的地方、草寮等,到底在什么地方,可以更具体地去指认,挖掘出更多具有真实性的文化文物资源,这个对讲好故事非常重要,对活化也很重要。当我们实地把这些山路、水路,所有的交通方式,以及需要的时间,都搞清楚之后,就可以设计不同时段闭合的线路,同时在重要的节点增加标识系统和二维码,做充分的信息传达,“大家一边走一边听故事,和在纪念馆里面看图片,是完全不一样的。”

此外,曹劲还特别提醒,纪念馆建设一旦确定投资和建设规模,希望不要有任何改动。红色史记应该更多强调它的体验真实性,不需要建设体量庞大的纪念馆,“就是组织大家去走羊台山,在翻山越岭的过程中体验当时的辛苦,在合适的地方复原一些草寮,让大家在此升火做饭,这不比在纪念馆里看展览好得多吗?”

最后,曹劲结合当下年轻人喜爱的剧本杀,建议文化线路要注重现场体验感,“我认为剧本杀很适合放在这里,因为它可以制造很多悬念,假设你是护送文化名人的人员,根据地形设计关卡,如何突破封锁线,解决生活问题等,这个就是很精彩的。”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建筑中心主任曹勇:

可以肯定的是,龙华是文化名人入深、入粤,乃至是入祖国怀抱的第一站,这就是我们的文化IP,所以必须擦亮属于自己的名片,这就需要进一步挖掘历史信息。

处于大湾区的优势区位上,我们不能孤立地把白石龙放在村的建设层面上,而是更多地向香港要资源,加强与香港的联动。此外,文化名人大营救也是国家级战略上的红色线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应该拔高定位,才能走出成绩。

将沉浸式展示与观众互动相结合,变被动为主动,真正让观众融入和体验到历史事件中。如何在白石龙了解到其他地方的史实,虚拟展示很重要,在白石龙形成一条虚拟文化路线,把相关信息串起来,在白石龙就能走遍文化名人大营救的每个点,达到信息总站的效果,“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所有的文化名人大营救的纪念馆当中起到领头、第一站的作用。”

中共深圳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深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二级巡视员

深圳方志馆馆长黄玲:

深圳有很多红色革命遗址、光辉历史和革命故事,但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为此,白石龙可以作为一个样板来打造,发挥独特的作用。我们要有全局意识,和相关区协作,不能就白石龙说白石龙,文化名人经过的其他点也要加入进来。

展览的内容也要延伸,一是要交代文化名人获救后对新中国文化所作出的贡献和意义;二是要交代和香港的关系,吸引香港市民过来了解这段历史,增强对祖国的感情;三是不能就大营救说白石龙,最重要的是这里还是广东抗日游击队的指挥中心,以及羊台山根据地的中心,这些都需要浓墨重彩地交代,否则人们不明白为什么要选择白石龙村作为重要的中转站,“不能孤立地只写事件,这样才能彰显白石龙地位的重要性,以及所发挥作用的重大。”

作为抗战史三大奇迹之一,文化名人大营救的宣传和史事挖掘还不够,纪念馆要选取一些取决定性作用的人物,加以详细介绍。

面对越来越多青少年观众,为使他们受到感染,我们的手段应该多种多样,例如打造从白石龙到羊台山、从白石龙到坪山的游记标识,扫二维码听故事,同时把绿道整合进来,真正发挥作用。“纪念馆的空间不用再扩大,但是要向外扩展,由点到面,形成并打造三条线路(分别是往羊台山、坪山、香港)就已足够。”

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

深圳博物馆前馆长、研究馆员杨耀林:

一是作为中国抗战史、中国文学史、中共党史上著名的历史事件,文化名人大营救中营救和被营救者没有全方位地展示,特别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指战员和人民群众如何配合,在展馆里表现得很少。

二是营救的几条路线信息量太小。

三是被营救出的文化名人和爱国人士到底有多少,还需要详细研究核实。

四是应认真收集文化名人的文艺著作,正是有了被营救的名人们,才有了后来新中国繁荣的艺精品。

东莞大岭山东纵纪念馆馆长王红星:

在内容方面,做红色村落的环境改造,必须是在对内容充分了解、理解的基础上,由专家主导,避免肤浅。

在形式方面,多做一些雅致的艺术品,避免大红大黄的俗套,“作为党的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而不是强塞给别人。”

东江纵队有其自己的个人特色,例如着装风格、人员组成、作战精神等,因此在做相关雕塑时应该讲究本土个性,才能有生动力。

深圳市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文博部研究员

深圳劳务工博物馆副馆长、宝安区委党校客座教授孙明:

我们一定要提高重视,因为这里曾是全国指挥文化名人大营救的总指挥部,也是羊台山抗日游击队的核心区,全面展示大营救全过程和抗日根据地的稳固地位,同时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展统一战线取得胜利的成功表现。

深圳博物馆展陈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历史学博士李飞:

白石龙会议在东江纵队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在纪念馆里有所更具体的表现。后期在做白石龙红色文化项目时,可适量考虑以专题的形式加入进去,这样我们对白石龙村的红色文化内涵的理解会更丰富、更贴近史事。


[编辑:卢东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