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补齐民生短板 迅速树起幸福标杆——深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民生发展格局
2021-04-21 18:31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快速补齐民生短板 迅速树起幸福标杆——深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民生发展格局

人工智能朗读: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深圳在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民生社会事业显著进步,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体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去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发布2019-2020年度“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榜单,深圳光荣上榜。深圳人用自己的感受,为美好生活打分,为居住的这座城市点赞。

补齐民生短板,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

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幼儿园入园是年轻父母们极为关心的问题。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为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保障幼儿享受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深圳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学前教育改革的意见和办法。2019年4月,《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的意见》出台,更是打响了学前教育“5080”攻坚战。全市财政公共预算学前教育投入从2018年初的20.79亿元,增长至2020年初的72.14亿元,年均增长率达86.28%。2020年,全市幼儿园合计新增713家,其中公办幼儿园占比95.9%。

“没想到这么优质的公立幼儿园就在家门口,家长接送方便,园区环境好、教学理念先进,大大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家住盐田区沙头角街道沙深路蓝郡公馆大厦的胡女士对家门口新建的盐田区教科院幼儿园非常满意。在盐田,这两年新增教科院、海山、中英街等8所公办幼儿园,公办园、普惠园在园儿童占比分别达到55.9%、96%,在全市率先高水平完成“5080”任务。

据悉,截至2020年11月,全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从2018年初的不足4%跃升至51.6%,公办园、普惠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6.2%。

作为一座高速发展的城市,人口红利给深圳经济带来强劲的发展动力的同时,也引发了教育、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一系列领域的实际问题。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深圳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的问题出发,在民生重点领域加大投入。近几年来,深圳持续每年将财政支出六成以上投向教育、医疗、交通、公共安全等重点民生领域,九大类民生支出从近1500亿元增加到3000多亿元。

深圳人也明显感受到了身边的民生变化:

——学位多了。近年来,深圳每年新改扩建近40所学校,基本保障了深圳这个全国最大规模移民城市常住人口的入学需求。去年更是打响了百万学位攻坚战,规划至2025年全市新建基础教育学位超100万个。

——医院多了。特别是过去医疗资源洼地的原特区外地区,都有了新建的市级综合医院,深圳已基本建成了15分钟医疗服务圈。这几年创新开展的“三名工程”,引入名校名院来深办医,引入名医团队来深带教,本地医疗水平大幅提升。

——保障房多了。落实“房住不炒”,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深圳住房建设供应力度不断加码,累计建设筹集公共住房近50万套,相当于深圳过去30年保障房的建设量。

——出行也越来越顺畅了。深圳已经有11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地铁运营网络总里程达到了411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密度位居全国第一。

……

每年年初,市区都会列出当年的重点民生实事,以及居民“点菜”的民生微实事清单。这些“幸福账单”,心心念念皆系民生,桩桩件件皆为民谋。深圳正在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逐步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

破解民生难题,让深圳人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

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一勺油、一碗米,看似家常小事,却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美好生活的头等大事。不仅要让市民吃得放心,更要吃得有品质。2018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了“食品安全战略工程”,对标国际先进标准与技术法规,建立“供深食品标准体系”,推出“圳品”。截至2021年3月,已经有436个产品获评“圳品”上市,满足市民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不仅有住的,还要住得好。在深圳,保障房也是精品房。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的深圳长圳公共住房项目,是目前全国在建规模最大的装配式公共住房项目,高品质建造贯穿于建设管理、生产装配、技术应用、房屋装修、小区绿化、后期运维等全过程、全周期,运用一系列顶尖前沿建造技术,打造国家示范工程和标杆工程。

不仅能看好病,更要少生病。在深圳,正在全面推进的“健康深圳”战略,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院内医疗服务向院外健康服务延伸,从传统诊疗向精准诊疗转变,医防融合,实行生命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深圳居民健康指标“全球靠前”,人均预期寿命已提高到81.54岁,提前10年超额完成了“健康中国2030”的规划目标。

“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对深圳明确的战略定位之一。

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善育,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从劳有所得到劳有厚得,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从弱有所扶到弱有众扶,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深圳站在更高的定位,以更创新思维,正在拿出更多改革措施,逐个破解民生难题,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全面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兜牢民生底线,让改革发展红利惠及全体市民

“工伤保险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让我伤残之后的生活有保障,太感激了。”包先生上班遭遇车祸,被认定为工伤,双下肢截肢,后面的生活怎么保障?在深圳社保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包先生先后领到了20多万元的伤残补助金,现在每个月还有7000多块钱的生活补助。

“我现在每月到手的退休金要比去年多200多元,从刚退休时的2000多元,到如今的4000多元,每年的退休金都在涨。”龙岗区的周阿姨已经拿了近10年的退休金,她乐呵呵地说,“老伴去年也退休了,退休金有6000多元,一家人生活很幸福。”

近年来,深圳不断筑牢民生底线,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市养老、失业、工伤三险参保3733.86万人次,基本医保参保人数160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305万人,重疾险参保人数780万人。

深圳还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在扶困助弱中的重要兜底作用,自2018年1月1日起,将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和精神智力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纳入本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扶助范围,保证应保未保人员“动态清零”。

养老金标准16年连涨,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深圳低保标准提升至1250元/人/月,全国最高;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养育标准提高至2299元/人/月,居全国全省前列;高龄老人津贴标准全国最高,敬老优待覆盖面全国最广……

民生暖色折射高质量发展成色,深圳努力让改革发展红利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让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底气更足。

[编辑: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