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红色文化地图•甘坑炮楼:打造三位一体教育基地
2021-04-21 16:13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龙岗红色文化地图•甘坑炮楼:打造三位一体教育基地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4月21日讯(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 谢孙武 通讯员 黄妙佳 聂朦走进甘坑炮楼,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弹痕斑驳的墙体、四面分布的瞭望窗、颇具年代感的老物件……炮楼的一砖一瓦都印记着一段沧桑的岁月,隐藏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每每驻足于前,总是令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如今,随着建党100周年的到来和党史学习教育的全面铺开,这座位于吉华街道甘坑社区的红色炮楼,正日益焕发着崭新的生机。其跌宕起伏的革命故事、意味深长的精神内涵,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党员群众前来驻足参观,接受思想和灵魂的双重洗礼。

image.png

甘坑炮楼。

为保卫家园而建 

甘坑炮楼承载抗战历史

步入甘坑炮楼一楼,一件件珍贵的老物件、一张张生动的图片,记录着甘坑人民英勇抗击日寇的故事。

据历史文献记载,民国初年,甘坑一带土匪、窃贼横行,曾有百余土匪入户抢劫,村民“五发仔”拿起十三响快枪,带领200余村民殊死抵抗,最终击退并打死多名土匪。经此事件以后,做白糖生意、家境较为殷实的村民彭振芳便出资修建了甘坑炮楼。炮楼建成于1921年,平时村民在排屋生活休息,遇上土匪来袭便迅速钻进炮楼,妇孺老人躲在下面,青壮年则冲上楼顶,用土枪鸟铳等抵御外敌。自此,平素气焰嚣张的土匪看到村里有高耸的炮楼便不敢再来侵扰了,炮楼也由此成了甘坑人的保护神。

image.png

甘坑炮楼内部图。

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曾生任惠宝纵队总司令时,曾在甘坑发展党员,动员当地人民参加抗日。后来,曾生在与日军作战中不幸中弹,负伤后留在甘坑秘密疗伤,郎中一直不知其身份。曾生返回河源部队后,专程写信给郎中表达感谢。自此,村民都积极投身抗日活动,并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有8名战士英勇牺牲,后被追封为烈士。

其后,为防止日寇骚扰村民,东江纵队组织各村成立了自卫护村队,甘坑村有10余名村民参加。自卫护村队一直依托甘坑炮楼进行护村自卫活动,其间多次为游击队提供重要情报,甘坑炮楼也由此承载着甘坑客家人抗击外侮的不屈精神。

image.png

甘坑炮楼外景图。

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甘坑炮楼成党性教育基地 

2013年,有着悠久历史的甘坑炮楼被龙岗区政府列为不可移动文物。

2016年,吉华街道引入华侨城集团500亿元投资,打造了集文化旅游、创意生态、非遗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甘坑客家小镇项目,探索出了“集体统租、保护开发、合作运营”的老村改建发展模式。甘坑客家小镇自此开始逐渐成为深圳文化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甘坑炮楼也由此迎来了重焕生机的一天。

“2020年,为深入挖掘本土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吉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深入研究东江纵队革命历史、甘坑炮楼、客家文化的基础上,将甘坑炮楼打造成为一处集党性教育、爱国教育、客家文化展示三位一体的教育基地。”据吉华街道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教育基地于2020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目前主要集中在甘坑炮楼一楼,以老物品展示、文字图片内容展示以及多媒体视频播放等形式,生动展现甘坑人民英勇抗战故事、东纵领袖曾生在甘坑疗伤事迹、甘坑人民探索致富之路的故事。

“甘坑炮楼有历史典故,有革命故事,是一处非常好的党史学习教育打卡点。”吉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眼下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该街道将充分挖掘甘坑炮楼的历史文化资源,把属于吉华、属于甘坑的本土党史故事讲述好、宣传好,让炮楼成为一部活生生的本土党史教材,滋养更多的党员群众。


[编辑:叶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