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岭南“小延安” 今日党史“活课本”
2021-03-22 09:49
来源: 深圳商报

昔日岭南“小延安” 今日党史“活课本”

人工智能朗读:

近日,记者探访位于龙华区白石龙老村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重温党史上的光辉岁月。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3月22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吴素红)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一个个在中国文坛上熠熠生辉的名字,因一场抗战时期惊心动魄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与位于深圳龙华区的白石龙老村紧密相连。

这场大营救,为中华民族、为新中国保存了一大批文化精英,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被茅盾称之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当时,白石龙村1号由于地理优势,成为了这场伟大营救的重要根据点。如今,这段惊心动魄的往事被完整、生动地记录在民治街道白石龙村1号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内。3月17日,记者走进纪念馆,追寻历史的足迹,重温这一段党史上的光辉岁月。

踏入纪念馆内,阳光透过广场上的百年老榕树,撒在地面,显得温暖而亲切。而广场上那“胜利大营救”主题雕塑、巨幅的浮雕墙,以及馆内一个个抗战时期的老物件,仿佛将人拉回到1942年初那场牵动人心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

为了纪念“胜利大营救”这一壮举,2005年9月3日,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在民治街道白石龙村1号落成开馆。此后又进行全面升级,全馆占地面积286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纪念馆内设三个展厅,分别为一号、天主教堂和三号展厅。

目前,纪念馆的一号、三号展厅主要以图文资料、文物展陈和互动多媒体为主,以龙华人文精神、建立抗日武装队伍、文化精英香江蒙难、深入敌后秘密营救、安全护送回到后方和文化精英展才华等7个篇章,全面展现1942年历时近200天的文化名人大营救事件。

而今,走进纪念馆内,除了《夜渡九龙红磡》复原场景、草寮招待所微缩景观、西部陆路营救等场景外,还向后人展示了当时被营救的文化名人及爱国人士艰苦生活的情景,大量声光电前沿技术应用,带来强烈的“历史沉浸感”。

[编辑:孙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