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深圳红色印记 果园深处的东纵红色阵地
2021-02-24 07:33
来源: 深圳晚报

寻访深圳红色印记 果园深处的东纵红色阵地

人工智能朗读:

原标题 果园深处的东纵红色阵地

大鹏黄岐塘村黄岐塘果园曾为东纵提供掩护,许多伤员在此得到救治

▲钟声老人(左)在黄岐塘果园前讲述过去的故事。黄文德 摄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2月24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朱冀) “当年同志们就藏在这片果园之中休养生息,进可攻,退可守,一步步把敌人击溃。”和东纵战士们一同在家族果园里那段峥嵘岁月,是东纵老战士钟声感到最自豪的事情。东纵遗址黄岐塘果园位于大鹏黄岐塘村,曾经是东纵战士重要的隐藏据点。近日,年过九旬的钟声老人领深晚记者来到黄岐塘果园,重温那段热血沸腾的岁月。

一方果园成大鹏“堡垒户”

1925年,钟声的父亲钟胜作为省港大罢工主要组织人之一遭到原工厂开除。为了维持一家的生计,钟胜回到了家乡大鹏黄岐塘村,在后山购置了一片50亩山地,用数年时间造出一座果园,是当时大鹏三大果园之一。

钟家果园地处偏僻,果园东门临近村子,与王母墟、大鹏古城直线距离都不远。而果园的西门直通一条叫打马沥的山谷(今打马沥水库),半途有一个仅几户人家的小村子,再往前走直上坝岗坳,就可掩蔽在莽莽排牙山之中。

东纵活动初期的一个晚上,曾生、王作尧等东纵领导到果园暂歇,发现这个地方特别适合打游击。但曾生司令担心万一暴露了,会给钟家带来杀身之祸。钟胜夫妇听说后主动对曾生司令说:“我夫妇老了,扛不动枪,但我们也要抗日,那就贡献这个果园做部队的庇护所吧!为了你们的安全,再大的风险我们都不怕。”于是东纵就把这里设为东纵最靠近前线的大鹏“堡垒户”。

上百人在此扎营开会

受益于天然环境的掩护,果园经常有东纵队伍宿营,张平大队、萧伦大队经常在这个果园集结,开作战会议,上百人做饭、扎营、开会,果园之外察觉不到一点动静,这里如同一处避风港。

1942年1月至2月,是“大营救”最紧张的时刻,每隔一两天就有一批人从香港过来。有多批走东线的爱国人士,在下沙的油草棚村海岸下船,由钟家二哥钟宝文所在的武工队护送到果园隐蔽,第二天再从打马沥的小道往淡水方向安全转移。钟家老老少少有做饭的、有护送的、有站岗的、有带路的,全部出动。

钟声老人当时是钟家最小的一个,也被安排了一个重要的任务:传递情报。那段时间钟声几乎每隔两天就会往返大鹏到坪山一趟,伪装成卖货小贩在情报站之间传递情报,同时查看果园周边的安全情况,确保驻留部队的安全。

东纵伤病员在此得到救治

来到果园的战士,有不少是东纵的伤员。果园的女主人萧东娇是大鹏当时有名的民间医生,在上海长大,在学校读书时熟读医书,并经名医传授过许多偏方。当年,她在果园里采药、捣药、煎药,救治了许多东纵伤病员。

这里还是东纵的军需供应点、储存战利品的中转站。游击队员在此制造地雷,修复武器,缝制军衣,征集军粮。有一次,张平大队在油草棚附近海上成功伏击日军的两艘运输船,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由一批抗日青年骨干连夜转到果园,饼干、小麦、药品、医疗器械、布匹、军鞋堆积如山,当晚许多稀缺物资迅速转移到东纵大本营。东纵领导考虑到当时大鹏处于艰难时期,留下一大批饼干,在这里分发给饥饿的群众。许多大鹏人家就靠果园这批“救命饼干”在濒临饿死的边缘活了过来。

时隔多年,如今黄岐塘果园产权归属国有,钟家参与战斗的人也只有钟声老人还在世。

和钟声老人一样,黄岐塘果园是许多东纵战士一生铭记的地方。在瓦房里,负伤的战士曾在这里休养生息、重整旗鼓;在荔枝树下,不少战士曾面对党旗庄严宣誓,成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果园里,战士们就是被保护起来的火种,等待重新点燃红色运动的火苗,为中国的解放事业燃烧青春和热血。

[编辑:郑晓鹏]